相关试卷
-
1、1941年,中共成立了晋冀鲁豫边区税务总局,按照“奖出限入”的原则,在边界集市设置税卡,征收出入口税。根据地产出的,山货、手工制品等,由税务局组织起来,销往敌占区,换回紧缺物资。这些措施( )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B、践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C、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有利于解决敌后战场的困难
-
2、钱玄同在《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一文中写道:“一九0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推翻而复于古。”钱玄同意在( )A、赞美中国古代文化悠久博大 B、借用传统文化为反清革命服务 C、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D、阐明民主共和体制的进步意义
-
3、晚清时期,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文学品种——“理想小说”。如表为部分代表作品的情况( )
作品及成书时间
作者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片段)
《新中国未来记》
(1902年)
梁启超
1962年,“中华民主国”举行盛大的开国五十年纪念庆典。
《新纪元》
(1908年)
碧荷馆主人
1999年,所有沿海、沿江从前被各国恃强租借去的地方,早已一概收回。
《新中国》
(1910年)
陆士谔
1951年,海、陆两军,都是全球第一、国势强盛。军民一德,上下一心。
据此可知,当时的“理想小说”
A、促进了社会风俗变迁 B、带有强烈的政治关怀 C、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 D、引领先进的思想潮流 -
4、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后,由各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荐人选,奏请皇帝点用的廷推变成“祖宗定制”,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明熹宗天启年间,朝臣进而要求皇帝点用在廷推名单中居于首位者。上述变化表明( )A、制度建设服从皇帝需要 B、决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C、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D、内阁辅政逐渐趋向合法
-
5、据统计,宋太宗一朝,录取进士1500人,诸科4374人,特奏名(考进士多次不中者,另造册上奏,经许可附试,特赐本科出身)268人,共计6142人。宋太宗在位21年,开科取士8次,平均每年取士292人有余。宋太宗此举(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简化了官员选拔的程序 C、酿成了因循保守的风气 D、提升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
6、图为具有二里头文化风格的玉礼器——牙璋在各地出土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已经进入万邦时代 C、具备早期国家特征 D、由多元向一体转型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年代,越来越多的外国科学家涌入美国。受原子弹研制计划的影响,美国政府建立了6个国家实验室。1947—1969年,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国家航空航天局、国防部等机构的资助下,政府委托高校、研究院、企业等组织兴建了74所国家实验室。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凭借超一流的硬件条件与科研团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1970年代,人们认为科学进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有限,掀起了质疑国家实验室的浪潮,到1981年国家实验室仅剩下34个。从1982年到1991年,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增加到40个。在持续加强军事科技研究的同时,政府推动国家实验室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卫生健康、生态环境、能源再生的研究中。
——据李阳《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克服科研资金不足的困难,依托高校等科研力量,组建了我国首批国家实验室,取得了一批领先世界水平的成果。1998年以后,国务院提出“培育国际一流实验室”“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吸引、聚集和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等目标,仅在2012年就投入16000余亿元,启动筹建了一大批国家试点实验室。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科研基地布局中存在的交叉重复、功能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我国开始对国家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国家实验室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综合型研究基地。
——据苏熹《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为主导——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历程述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中期美国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建设“国家实验室”的不同之处。分析我国建设“国家实验室”的意义。(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在“国家实验室”建设中国家发挥的重要作用。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对1950~2100年人口的估计与预测。
人口的估计与预测:1950~2100年(单位:百万)
1950年a
1980年a
2000年b
2025年b
2050年b
2100年b
不发达国家
1670
3284
4922
7061
8548
9741
发达国家
834
1140
1284
1393
1425
1454
全世界
2504
4424
6206
8454
9973
11195
注:a估计,b预测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表中提取至少两个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说明(要求:明确提出信息,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驿传(指邮驿)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所谓宰辅宣召、侍从论思、经筵留身、翰苑夜对、二史直前、群臣召归、百官转对轮对、监司帅守见辞、三馆封章、小臣特引、臣民扣匦、太学生伏阙、外臣附驿、京局发马递铺,盖无一日而不可对,无一人而不可言。
——南宋·魏了翁《应诏封事》
材料三 从整体上着,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以及偏重海上的对外交通形势,是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诸因素联动的结果。其中,受募兵制及军事驻防形势制约的财政需求,又导致征商(商税)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内外商业交通的发展,而这一需求,又正与欧亚国际局势,特别是十字军东征事件相因应,使宋朝出现空前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发达的局面。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又导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信息沟通需求和信息增量。
——曹家齐《宋代的交通形势与制度》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皇帝所掌握信息渠道特点,并说明其发挥的作用。(2)、据以上材料,分析宋代信息传递取得进步的原因。(3)、据材料三、简要评析作者的历史研究方法。 -
10、1952年,美国某公司一张主推其牛津布衬衫系列的广告海报(下图),上面有四个穿着该公司不同款式的白人男性和一名印第安人,下方配文则是“全世界最时髦(聪明)的衬衣”。这主要体现了当时的美国( )A、重视争夺印第安人市场 B、意图笼络印第安人 C、旨在推动印第安人进步 D、种族歧视根深蒂固
-
11、“从几乎是全部学校所共有的纪律荡然的现象,从一切阶级的道德败坏,从虔诚的人们的不住埋怨、叹息和眼泪就可以看出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A、启蒙运动后期人文主义的虚妄化 B、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功利的真实写照 C、资产阶级的贪婪导致了社会不满 D、西方近代科学课程中人格属性粗滥
-
12、宣传画作为一种内容紧跟时代主题、图像紧跟时代热点、形式彰显时代风采,下面是抗战时期的两幅宣传画。这两幅宣传画意在( )A、彰显中国强盛有力的国力 B、宣扬了全民族抗战的军功 C、反映中国战场的牵制作用 D、激扬同仇敌忾的尚武精神
-
13、清王朝规定,蒙古、新疆、西藏地区的民事、行政和命盗刑事案件都归理藩院之直属机构理刑清吏司管辖。在案件的执行上,一般的刑事案件,可以罚牲畜来代替惩罚,对无力缴纳者或案情有疑者,可以顶佛经入誓,做出保证,则可免罪。这一做法旨在( )A、加强边疆地区司法体制建设 B、促进佛教事业发展 C、保证对辽阔帝国的治理效能 D、践行儒家民本思想
-
14、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馆官员T.T.梅多斯,根据第一手观察资料做出如下解释。中华民族作为同一个民族,其历史空前悠久,人口不断增加……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信条和一种制度。这三个信条是( )
1.必须靠道义的作用而不是靠物资力量来治国。
2.让最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妥善治理国家所必需的。
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肆意放纵自己,从而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废黜这样的君主。
上述材料意在强调( )
A、清政府形式上是独裁政府 B、传统政府具有较高精神境界 C、资产阶级参与政治的要求 D、专制政府不具正当行政途径 -
15、明清时期,浙江衢州地区木植业出现一种“拼”的经营方式:双方通过订立契约,卖方山主在保留山林所有权的前提下出让经营权,作为买方的商人则在预付“拼”金后,获得对山林的长期经营权。这种经营方式的出现( )A、拓展了商业资本投资的途径 B、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C、推动了租佃关系的普遍形成 D、导致了木材加工业的兴盛
-
16、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的“奉养器服之盛”,即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意思就是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沈括的话反映出( )A、宋人生活和消费水准超过前朝 B、士族阶层以自身经济地位为重 C、除契约关系外的人身束缚减少 D、商业革命使得经济生产率提高
-
17、唐高宗时组织人员编修《唐本草》,“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据考证,药典里药图来源至少有13道133州。由此可知,《唐本草》的编修( )A、强调中医的辨证论治 B、传承了前人的编写经验 C、重视药物的实地取证 D、确立了医典的修撰原则
-
18、尚书一职,秦置于宫禁;西汉沿置,为皇帝收发文书,传达记录诏命章奏;东汉置尚书台,“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成为朝廷的政务中心。这一过程反映了( )A、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B、皇帝近臣演变为中枢官员 C、三公九卿制度确立 D、君权与相权关系渐趋缓和
-
19、依周制,墓穴的墓道数量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下图为周代秦国国君墓穴形制变化图。据此可知( )A、等级观念日益弱化 B、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C、中央集权雏形初显 D、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7世纪初,欧洲人就已有组织地向北美移民。但由于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移民的规模非常有限。……从18世纪末开始,美国的工业革命就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加之美国幅员辽阔、人口稀少、资源丰富,与出现大量过剩人口的欧洲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美国的矿山、铁路、制造、建筑等行业急需大量熟练技工和廉价劳动力。美国铁路公司为了出售铁路沿线的大量土地,大企业为了招募所迫切需要的劳动力,纷纷在欧洲各国设立代理机构,一方面大肆渲染移民获得廉价土地、经营家园的美妙景象,另一方面广泛宣扬美国就业机会多、工资高的优越条件,以广招劳动力。……形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移民高潮。
——摘编自陆月娟《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 据统计,1860年至1890年,美国国内对各种科学技术领域的发明所发出的专利许可证有四十四万份左右。在美国重大科技发明中有许多是外来移民直接带来的或创造的。在外来移民中,有很多来自欧洲、亚洲的熟练技术工人和富有生产经验的农民,且外来移民大多具有开拓冒险精神。因此,外来移民的涌入为美国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和先进技术,推动了美国生产技术革新和生产力的提高。如“美国制造业之父”斯莱特就是一位外来移民,美国最早的新型纺纱机就是他制造的。
——摘编自傅捷等《试论外来移民对美国近代经济的作用》
材料三
——摘编自(英)科林·麦克伊韦迪、理查德·琼斯《世界人口历史图集》
判断材料三①②③分别代表的人种,并结合材料一、二,任选两个时间段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