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其中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大型水利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
2、《左传》记载:“齐桓公伐楚,渡过汝水,越过方城,陈、蔡两国跟随。楚成王派屈完前去迎接。齐桓公展示诸侯军队,问屈完是否愿意结盟。屈完答曰:这是我们君王的衷心愿望。”上述材料说明( )A、诸侯国普遍遵守周天子的命令,维护礼乐制度 B、诸侯国通过军事和外交等手段,争夺统治霸权 C、各诸侯国致力于自己内部改革,不再进行对外战争 D、周天子的权威在不断强化巩固,重新确立中央集权
-
3、商朝时,世人信奉鬼神,事事占卜。西周时,参照夏商礼仪,制定了一套维护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典章制度,该制度讲究尚德、尊尊、敬老、慈幼。据此可知,西周( )A、强调道德伦理规范 B、注重封建礼仪制度建设 C、儒家思想开始形成 D、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
-
4、明清时期,以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为代表的思想家,批判和否定了宋明理学家的纯粹道义论和幸福观,重新定义了幸福的内涵。他们主张个体平等,倡导重欲、尚利、贵私的价值取向,不再将幸福局限于封建道德的束缚之中。材料意在说明这些思想家( )A、否定了儒家思想的内涵 B、推动了社会风俗的变革 C、挑战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D、影响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
5、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当时印度洋周边3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年来,中国与印度洋各国关系的佳话流传不衰。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扩大了明朝的领土范围 B、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加强了明朝的海防建设 D、造成了明朝较大财政负担
-
6、温州会昌河西起瓯海三溪桥西仙门河,东至鹿城区划龙河与温瑞塘河的汇口,始修建于唐朝,至南宋时期完成。按照唐朝时期制度规定,要修建该工程应遵守的流程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7、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元朝版图之广,旷古未有,“九州内外,靡不臣属,合诸国诸郡而为一家”,元朝版图之广得益于( )
①设置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物
②推行行省制管理地方相关事宜
③设置澎湖巡检司以经略台湾
④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事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8、“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材料体现了( )A、存天理,灭人欲 B、宇宙便是吾心 C、致良知 D、格物致知
-
9、某典籍序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其内容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该典籍是(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唐本草》 D、《千金方》
-
10、中国古代的诗歌是无比灿烂的文化瑰宝!它们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诗人孟郊的“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该诗映照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
11、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双方之间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役,此后强大的前秦政权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该战役位于( )A、咸阳 B、荆州 C、范阳 D、淝水
-
12、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为此,汉武帝亲政后( )
①实行郡国并行 ②颁布推恩令
③推行盐铁官营 ④设置西域都护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
13、春秋战国某一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商汤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以下属于其主张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有教无类 C、兼爱非攻 D、相生相胜
-
14、《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材料体现了( )A、井田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
15、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晚期出土的玉器制作精美,工艺水平较高。其中,辽河上游的某遗址出土了大型碧玉C形龙(下图),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被誉为“中华第一龙”。该遗址是( )A、良渚文化 B、红山文化 C、仰韶文化 D、河姆渡文化
-
1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2 图3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开启了跨大西洋的物种交流之旅。在其第二次航行时,他特意携带了满满一船的新物种前往美洲。此后的几个世纪里,追随他脚步的人为美洲带来了更多样的物种。历史学家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将这一现象命名为“哥伦布交流”。“哥伦布交流”一方面使得美洲印第安人获得了大量新的动植物,另一方面也将黄热病和疟疾等致命疾病带到了美洲。1500年至1650年,这些传染病在美洲疯狂肆虐,导致当地50%~90%的人口死亡。
——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1)、指出材料一中欧洲关于地图绘制出现的变化,并对这一变化进行说明。(2)、就材料二中关于“哥伦布交流”的某一视角进行论述。(要求:视角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编自新华网《为民族复兴尽责为人类进步担当——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外交成就综述》
结合材料,围绕“新中国外交”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1862—1880年清政府创设的部分教育机构
创设时间
名称
创设者
性质
1862年
京师同文馆
奕䜣、文祥
外语
1863年
上海同文馆
李鸿章
外语
1866年
福建船政学堂
左宗棠、沈葆桢
军事
1876年
福州电报学堂
丁日昌
技术
1880年
天津水师学堂
丁日昌
军事
——摘编自王卫《近代学堂的兴起与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材料二 近者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吾国任举一政一艺,无人通之……请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乞下明诏,遍令省府县乡兴学,乡立小学,令民七岁以上皆入学,县立中学,其省府能立专门高等学大学,各量其力皆立图书仪器馆,京师议立大学数年矣,宜督促早成之,以建首善而观万国。……若其设师范、分科学、撰课本、定章程,其事至繁,非专立学部,妙选人才,不能致效也。
——摘编自康有为《请开学校折》
材料三 1912年,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他阐述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新的教育体制逐步建立,各类专业学校和综合性大学纷纷涌现。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分析该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教育改革主张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武王灭商后,需要将周族和商族以及其他部族结合在一起,希望形成以周族为主体的稳定的统治秩序,为此西周“封建亲戚”。“封建”是指周天子将土地与人民分封给诸侯,如鲁、齐、燕等国之封立。诸侯对周天子负有朝觐、纳贡、军役等义务,他们于其封国内有相当之权力,可再行分封卿大夫等。“亲戚”多以同姓亲族为主,以此为基础构建起“天子—诸侯—卿大夫一士”之层级统治秩序。“封建亲戚”旨在“以蕃屏周”。同时,周公制礼作乐,用以规范各阶层之行为。西周通过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整合,构筑起了一个幅员辽阔、统一的“封建”国家。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从国王至大小贵族、骑士,以服军役为主要条件,将土地依效忠仪式和双边契约层层分封。封君需保护、帮助、尊重封臣及其家人和财产。封臣要对封君效忠、服从,服兵役并缴纳“帮助金”,由此形成以领主附庸关系为主导的“封建制度”。若领主未尽保护之责或侵犯附庸权利,附庸原则上可拒绝履行义务甚至解除关系。附庸对隔层领主是独立的,且附庸可同时为多个领主的附庸,这种复杂分封使附庸在领主侵权时有向更强领主申诉的可能,领主与附庸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
——摘编自孙关宏等《政治学概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周“封建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与中国西周时期“封建制度”的差异。并谈谈你的认识。 -
20、美、英两国自1941年起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双边对话和谈判,最终达成了一致,并于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由44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的国际金融会议。会议最终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行协定》。这说明( )A、二战推动了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 B、英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C、美英对世界经济控制进一步加强 D、冷战格局开始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