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隋朝运河开凿始于隋文帝,隋炀帝即位后利用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图1)。元代大运河北起大都,南达杭州,从北往南共分为七大段(图2)。两条大运河的开凿均(     )

    A、以满足帝王享乐为目的 B、导致了王朝的迅速灭亡 C、以东都洛阳为交通核心 D、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 2、清朝颁布过一部《钦定历代职官表》,力图表明本朝各项制度都有传统的法度或成例可依,以此来论证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但它为理藩院溯源时,却发现理藩院在明朝和两宋都无迹可寻。理藩院这一中央机构的前世身影,在元代可以是(     )
    A、枢密院 B、宣慰司 C、巡检司 D、宣政院
  • 3、宋金战争频繁,宋高宗与大臣商议行在之所,引发大臣争议。吕顾浩提议都临安,“虏人以骑兵取胜……今若驾车乘海舟以避狄,既登海舟之后,敌骑必不能袭我。”李纲提议都建康,“莫若权宜且于建康,驻跸控引二浙,襟带江湖,漕运财谷,无不便利。”依据材料宋高宗最终选定以临安为都城,可能是(       )
    A、临安位于运河枢纽,交通便利 B、临安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C、临安赋税充足,利于后期收复中原 D、临安近海洋,战略回旋空间较大
  • 4、宋太祖赵匡胤规定地方府、州、军、监官员均为同级,并设立通判一职监督地方官员。这些措施旨在(     )
    A、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便于官员相互制衡 D、完善地方行政体制
  • 5、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中外交流活跃。如表中①所对应的史事应该是(     )   

    序号

    史事

    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先后有40多次

    A、文成公主入藏 B、唐玄宗重用贤能 C、鉴真东渡日本 D、安史之乱被平定
  • 6、下表所示为唐朝中后期宰相中科举出身者所占比例。由此可知,科举制时期(     )

    时期

    宰相总数(人)

    进士出身的宰相所占比例(%)

    唐穆宗时期

    14

    57.1

    唐文宗时期

    24

    75

    唐懿宗时期

    21

    81

    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扩大了宰相的政治权力 C、提高了官员的道德素养 D、维护了士族贵族的特权
  • 7、民众生活能够反映时代风貌。下列情节可能出现于唐朝的是(     )
    A、翻阅活字印刷术印制的《齐民要术》 B、步行到西市购买胡饼 C、苦读《四书章句集注》以应对科考 D、身穿榷场换取的皮袄
  • 8、下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图中空白处应是(     )

    A、东汉 B、东晋 C、北魏 D、南宋
  • 9、史籍评述汉末一人物:“资益州(今四川成都)之殷富,凭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乘间阻远,保据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据此判断,这一人物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刘秀
  • 10、东汉时期,史籍中出现大量“猛虎渡河”、“飞蝗出境”和“盗贼止息”的记载,以此表彰良吏施行德政。这种书写方式在随后的史籍中被广泛应用。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史事记载有程式化趋势 B、皇权集中规范官吏任用 C、政治腐败导致贪官横行 D、儒家思想受到佛道挑战
  • 11、西汉后期丞相的出身如下表,据此可知,当时(     )

    丞相(人数)

    外戚宗室

    掾史文吏

    经学之士

    昭帝朝

    3

    宣帝朝

    5

    ★★★★

    元帝朝

    2

    成帝朝

    5

    哀帝朝

    5

    A、察举选官制度的完善 B、世家大族的逐渐兴起 C、儒学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 12、《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汉武帝时下诏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这一变化(     )
    A、健全了货币体系 B、减轻了农民负担 C、抑制了市场活力 D、加强了中央集权
  • 13、西周时期,天子按嫡长子继承制世代相传,是“大宗”,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分封为诸侯,他们是从属“大宗”的“小宗”,依此类推。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天子为根基的宗法系统。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
    A、确保分封制的顺利实施 B、维护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C、保障周王室的内部团结 D、消弭王朝内部不稳定因素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雍正九年(1731)十二月,以台湾大甲西社为主的多地“番民”(注:原住民)发动叛乱,这是清代台湾规模最大的“番民”起义。事件初期,“番民”反对官吏苛政酷刑而泄愤报复,焚烧房屋、杀害胥役等,台湾官府持“无足轻重”态度,剿抚偏重于“安抚”。第二阶段,奇仑等社“番民”则主动攻击城镇、伏击官兵等,还出现企图“称王”等行为,呈现出明显的“谋逆”性质。各路官员开始“重兵围剿”,以正国法。中央政府也由“依靠官员治理”到“中央介入整顿吏治”。官方举措的变化,一方面是当地文武官员治台观念与举措磨合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检验了中央设立巡台御史制度的治理成效。巡台御史作为中央官员,既可弥补百姓对于政府信任与想象的缺失,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的蔓延,又利于加强中央对剿抚行动的管控。除此之外,亦有汉人助力官府剿抚。当官兵追贼时,遇义民千余人,执大清旗号,奋勇飞到,协助追剿,且“参将侯元勋连夜带兵并领义民回凤山县保固”。可见民众对于清廷的支持。

    ——摘编自齐笑婕《雍正年间“台湾北路番乱事件”再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应对“番乱”事件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措施带来的影响。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吸收元代教训并结合宋朝地方治理经验,在地方实行军政、民政双轨体制,内地建立以布政使司为代表的民政体系;边疆、战略要地设立以卫所、都司为代表的的军政体系,确保了边疆稳定;同时在西南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册封西藏宗教领袖。明中叶后,鉴于南北形势变化,中央政府委派高级文官以“兵部尚书”等名义充任地方总督,主管一省或多省军政;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身份担任一省巡抚,主管民政。通过这些措施,明朝巩固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基本肃清东南沿海倭寇;东北的蒙古、女真也一度被限制在山海关以外。万历年间还成功抵御了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据顾诚《隐匿的疆土:卫所制度与明帝国》等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明朝制度“因势而变”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论述。据此,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至少两个具体制度,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史实准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明朝除外)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第一次访问日本,乘坐时速210公里的“光号”新干线列车。小平同志说:“我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2001年后,随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依托国内健全的工业体系,中国高铁建设加速。2008年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2010年,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第一速度。2012年,世界第一条新建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哈尔滨——大连高铁投入运营。2014年,兰新高铁全线贯通,全长1776公里。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铁,也是首条穿越沙漠大风区的高铁。2016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再次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实施,并提出了构建“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布局。截至2022年,全国高铁总里程4.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年》等

    材料二

    年份

    日本GDP

    (亿美元)

    中国GDP

    (亿美元)

    日本GDP

    世界排名

    中国GDP

    世界排名

    1978

    9807

    2138

    2

    11

    1995

    54548

    7345

    2

    7

    2010

    57017

    61013

    3

    2

    2022

    53700

    166400

    3

    2

    ——据世界银行中国大陆统计数据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持续发力,1987年人均 GDP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大国第一。日本各大企业开启全球扩张模式,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环球影业等被日本收购或者控股。然而从1991年开始,巨大的地产泡沫破灭并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1997年日本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经济奇迹不复存。日本大藏省(财务省)在经济领域采取收缩政策,同时加大国内经济模式转型力度,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但成效有限。从1989年到1998年,内阁更迭频繁,其中羽田孜内阁仅存在64天,这严重削弱了重大决策执行能力。目前,日本在半导体、民用芯片、生物科技等少数产业仍就领先外,中国在很多领域已赶上,甚至超越日本。

    ——据小峰隆夫:《日本激荡三十年:平成经济1989-2019》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高铁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世纪80年代至今日本经济发展的趋势。
  • 17、美国国会众议院于2022年7月28日正式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并在8月9日由拜登最终签署成为美国法律。该法案旨在让美国在半导体这一极具战略意义的产业上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对中国实施芯片高端科技封锁和打击。这反映了(     )
    A、中美关系的对立和紧张 B、美国逆全球化的政策 C、国际分工的受挫和中断 D、知识经济的主体地位
  • 18、互联网金融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就其本质而言仍属于金融范畴,但与传统金融相比存在四大显著特征,即:去中介化、信息有效性、利基市场(小众市场)和可获得性。这反映出(     )
    A、新技术开启了资本的社会化 B、世界金融体系多元化格局形成 C、金融领域呈现出共享化趋势 D、国际经济新秩序在变革中发展
  • 19、阅读如图信息,这反映出英国政府(     )

    1801年英国的1036个城镇中75%集中在自然源丰富的地区:1800年全英国还没有一个人口逾10万的大城市,1837年有5个,1891年达到23个:1851年,英国城镇人口已超过了乡村人口。

    这一时期英国政府的部分立法:关于食品饮料标准、环境卫生、健康和居住条件的法令:解决工人住房问题的法律:住房与城市规划法:等等。

    A、放弃了自由主义政策 B、解决社会贫富差距 C、城市治理理念的转变 D、放慢议会改革步伐
  • 20、爆发于14世纪的黑死病,以极快的速度肆虐整个欧洲,造成欧洲人口的锐减,社会生产领域的洗牌,打破了神权和皇权笼罩下的中世纪文化,引发了世人对中世纪政治制度的思考,中世纪以来的旧制度不可逆转地陷入崩溃的边缘。这说明,欧洲(     )
    A、现代医学发展的意义 B、中世纪社会体制终结 C、封建皇权统治的结束 D、危机推动社会的转型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