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从1883年开始,德国政府陆续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及残疾保险法》,这些法律规定保险资金由政府和雇主共同承担。这些举措( )A、减轻了日益严峻的政府财政负担 B、实现了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 C、利于缓解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D、刺激和扩大了国内消费市场
-
2、1864年10月,英国《矿工和工人辩护士报》发表文章称:“一个对工人阶级采取敌对态度的资本家的议会,可以采取各种方法来压迫工人阶级……一个由富有的雇主组成的议会也永远不可能公平对待工人团体。”该论述强调了当时英国( )A、议会政治鲜明的阶级性 B、工人运动趋向和平方式 C、议会职能发生巨大变化 D、无产阶级斗争理论成熟
-
3、1829年至1883年,美国政府各个层级的官员任命与支配权皆被选举获胜的政党领袖所掌控。以林肯总统为例,在他就职之后,其有权任命的1639个职位中就有1457个职位人员被更换。林肯此举( )A、提升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B、体现了政党分肥制特征 C、保证了官员对政府忠诚 D、促进了文官制度的建立
-
4、马丁·路德在1517年把他的宗教论文钉在威登堡教堂的门上后,这些论文被用德文印刷出来,并在15天之内就已经“传遍全国”。从1520年到1540年的20年间,德文书出版的数量是1500年到1520年间所出版的三倍之多。这( )A、说明文化教育得到普及 B、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推动德意志的快速统一 D、便利了天主教广泛传播
-
5、在12世纪至16世纪欧洲罗马法复兴运动的过程中,一些法学家将罗马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于当时的法律实践,并在实践中将罗马法与教会法、日耳曼习惯法、城市法相协调。同时,他们依照经院哲学方法,将个案较为混乱的《学说汇纂》抽象化和体系化。这些做法( )A、促成了大陆法系的最终形成 B、动摇了基督教神学统治地位 C、推动了欧洲法律体系的统一 D、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
6、随着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贵族和富人通过强占、购买等方式获得了大量土地。这些土地被转化为私人所有,形成了大庄园,这些庄园主要依靠奴隶劳动进行农业生产。这一现象的出现( )A、保障了罗马帝国粮食供应稳定 B、优化了社会经济结构 C、提升了罗马帝国农业生产效率 D、加速了小农经济破产
-
7、下图所示为漫画作品《保护伞》。这可用于说明( )A、依法治国观念的普及 B、中华法系的鲜明特色 C、新时代法制建设成果 D、优秀法律文化的传承
-
8、孙中山在1911年指出,中国的新政权更适合联邦制。1912年,袁世凯与孙中山、黄兴、黎元洪商定以后,以四人名义向全国发布通告宣称:“所建立的新国家将施行统一制度,在军事、外交、财政、司法、交通等方面,皆采取中央集权主义。”这可用于说明( )A、袁世凯确立了个人独裁统治 B、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复杂性 C、资产阶级革命方向发生变化 D、革命党人内部出现严重分歧
-
9、有学者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实际上能够对基层社会直接进行控制的是乡族的势力,包括血缘上的和地缘性的,这是一种多层次、多元、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而且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该学者意在说明( )A、传统基层社会的管理效率高于政府层面 B、乡族势力在古代基层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 C、古代基层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居主导地位 D、血缘关系是构成传统基层社会的重要纽带
-
10、在明朝推行一条鞭法时,南方沿海各省官员多表示支持,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推行效果较好;北方官员大多反对,推行效果相对欠佳。崇祯年间翰林院编修黄景昉对此评论道:“一条鞭赋法,庞尚鹏首倡,远近皆称便利,然葛端肃却极力反对,指责其让富人得利、穷人受累,且徒增官吏舞弊之弊。”据此可推知,一条鞭法的推行( )A、使得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瓦解 B、加大了社会贫富不均现象 C、受到地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 D、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
11、宋高宗认为王安石变法开启了边境争端,使得蔡京、童贯长期用兵,严重扰乱了祖宗的和戎之法,最终导致靖康之难。于是,在绍兴四年(1134年),宋高宗令史官重新编修《神宗实录》,强调“惟是直书安石之罪”。这有助于说明,王安石变法( )A、违背了北宋治国之策 B、在军事改革方面成效有限 C、直接引发了靖康之难 D、影响了南宋初期政策取向
-
12、唐代科举考试的考生主要分为生徒和乡贡两类。其中生徒多为贵族及官员子弟,他们在京师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学校中学习。地方都督府、州、县也都设有学校招收生徒。据统计,京师国子监的生徒数量曾一度高达八千余人,而地方州县学校的生徒人数达六万余人。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 )A、贵族势力的膨胀 B、教育资源汇聚京师 C、官学教育的发展 D、科举制度趋于成熟
-
13、隋朝在丝绸之路所经西域地区路段设置郡县州府,先是在西域南道和吐谷浑故地建置鄯善郡、且末郡、河源郡、西海郡。此后,隋朝继续在西域北道行使行政权,命大将薛世雄修筑伊吾城,并逐次推广。隋朝政府的这些举措( )A、结束了西域地区分裂割据现状 B、开了直接管理西域地区先河 C、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旨在保障丝路贸易稳定运行
-
14、秦朝档案图书、计簿皆集中于御史府。御史大夫下属中,御史中丞掌管宫殿中兰台图籍文书,侍御史负责接受公卿奏事及举报弹劾之事,御史和其他部门的仆射主要负责撰写整理文书,并主管符、玺。由此可见,秦朝( )A、监察体系已经臻于完善 B、文书档案管理体系严密 C、御史大夫专权现象严重 D、中枢机构职责分工混乱
-
15、《管子》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其学派言行事迹的著作。其中引述了儒家“布王道、施仁政”“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和法家“民引之而来,推之而往,使之而成,禁之而止”的思想主张。这反映出当时( )A、治国策略呈现儒法融合趋势 B、儒法两家出现了合流倾向 C、儒法的政治选择走向趋同 D、齐国引领百家争鸣的发展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15世纪中叶以前属于陆地的历史,15世纪中叶至20世纪属于海洋的历史,而空域的历史刚刚经过一个世纪。
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观点,提出你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准确)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谨以此誓于国民。”正是在他宣读这份誓词的那一刻,就职宣誓制度开始走进近代中国国家政治生活。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首次将宣誓写入宪法文本。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颁布《宣誓令》,要求文武官员及其他依国家法令执行职务之人,须宣誓后始得任事。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等
材料二 1215年,英王约翰宣誓遵守《大宪章》,这一行为被视作近世宣誓制度的渊源。英国宗教改革中,宣誓成为一种民族国家政治象征的仪式化操作。1673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宣誓法》要求文武公职人员一律宣誓,并表示遵守国教仪式,这意味着只有国教徒才可以担任公职。此法公布后,海军大臣詹姆士因是天主教徒而被迫辞职。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和英国就职宣誓制度的不同。(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就职宣誓制度蕴含的进步因素。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徐光耀,河北雄县人,1925年出生,13岁参加革命,历经大小100余场战斗。以下是他在革命时期所写日记的摘编:
编号
日记内容(摘编)
①
早饭后上课,先上政治训练课:由指导员来讲国内时局形势、政策、八路军的性质和任务等;再上军事课:投弹、射击等。下午两节课:文化课和自由活动。自由活动更是阳光灿烂:俱乐部、写墙报、教唱歌等。晚上全连集合点名,指导员讲评一天的好坏等。
②
的的确确,这一次是我改造思想的绝好机会,深入农村搞土改;昨天的批评,为我的反省准备了条件。
③
今天是礼拜日,是时事学习的日子,我学昨天发来的文件——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该讲话全面总结了“五四”以来中国革命文艺运动二十三年的历史经验)。
④
干吧!今后六个月将是从战争进入和平的六个月。在这个过渡期间,必须准确把握住方向,认清当前的时局,不为任何情况所摇撼,不为耀眼的光线所迷惑。既不要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消极等待,也不要悲观失望,怠工动摇。
(1)、结合所学知识,按照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推断日记②③④的写作时间顺序,并阐述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牛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长期受到保护。《礼记·王制》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秦汉律法中已有保护耕牛的明确规定。龙岗秦简中有处罚“杀伤牛马”的法律条文,张家山汉简《田律》将杀牛与伤人行为并列。魏晋南北朝时期,禁止屠牛政策继续推行。北魏孝文帝曾下诏禁杀牛马,南朝谢谖“位司徒右长史,坐杀牛废黜”。重罚之外也有特例,如《三国志》载:“曲周民父病,以牛祷,县结正弃市。(陈)矫曰:‘此孝子也。’表赦之。”唐宋以后,禁止屠牛的相关规定更为细致。唐宣宗曾下令三年内不得杀牛,需用牛祭祀时则以其他牲畜代替。《大明律》规定:“若盗马牛而杀者,杖一百、徒三年。”清前中期,政府对屠牛者多充军发配至边疆,同时规定“其(牛)残、老、病死者,勿论”。尽管历代对屠牛惩罚相当严厉,但非法屠牛现象一直存在。
——摘编自周自强主编《中国经济通史·先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禁止屠牛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禁止屠牛政策的影响。 -
20、苏联时期的某次改革提出:放松集体农庄对庄员的各种限制;在提高畜产品、马铃薯和蔬菜的征购及收购价格的基础上,改进收购制度,使其转到合同制的轨道上来;改善拖拉机站的工作等。下列措施属于这次改革的是( )A、推行粮食税制度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恢复商品的交换 D、开展大规模垦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