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图为唐代选才的部分举措。这些措施(     )

    A、促进了寒门庶族地位的上升 B、导致“取士不问家世”局面出现 C、结束了世家大族的权力垄断 D、旨在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 2、据沈约《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以下关于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融合 B、为躲避战乱,北民大批南迁,带来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C、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D、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手工业都有明显进步
  •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势力。之后,又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的巡视和监察。上述政治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稳定社会秩序 B、强化君主专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发展地方经济
  • 4、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如李悝在魏国按“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主张“尽地力之教”;商鞅推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的改革措施,“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据上述改革措施分析,促使各国纷纷变法的根源是(     )
    A、铁犁牛耕 B、富国强兵 C、稳定政局 D、发展生产
  • 5、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成公

    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据此分析,下列关于商周时期经济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实行土地私有制度 B、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C、广泛使用青铜农具劳作 D、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 6、自2015年8月起,在黄海海域进行的“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打捞中,100多件文物陆续出水,其中一组瓷器碎片拼合后,出现了显现出“致远”的铭文字样,成为推断“丹东一号”就是致远舰的依据。作为重要的实物史料可用于研究(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海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7、辽朝分置南、北面官,金朝保持了管理女真民族的“猛安谋克制”,元朝在西南、华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从国家治理的视角分析,其体现的共同特点是(     )
    A、分而治之 B、民族自治 C、因俗而治 D、中央集权
  • 8、有一副歌颂戚继光的对联写道:“武威贯东南,海晏河清,赖将军手提三尺;义举铸春秋,兰薰桂馥,感赤子心仪十分。”联中“武威贯东南”是指(     )
    A、在闽浙粤抗击倭寇 B、打败了荷兰殖民者 C、率船队远航东南亚 D、与俺答汗订立和议
  • 9、元代建立初期就面临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分离的难题,如何将丰裕的物资运往大都,是统治者面临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元代采取的举措是(     )
    A、修运河,开海运 B、修驿道,设驿站 C、建仓库,兴农业 D、迁国都,促生产
  • 10、宋朝设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并增设参知政事在政事堂同议政事,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对地方控制 B、加强君主权力 C、解决财政危机 D、缓解边防压力
  • 11、中国古代某一王朝,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传授佛法;新罗、日本派遣许多留学生来华学习。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在这一王朝时期的是(     )
    A、《齐民要术》 B、《九章算术》 C、《千金方》 D、《禹贡地域图》
  • 12、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以下关于这一制度的沿革情况符合史实的是(     )

    A、汉武帝改尚书台为尚书省,形成三省 B、隋炀帝时期,中央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 C、唐玄宗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 D、政事堂为宰相议事地点,后改称中书门下
  • 13、一所学校在组织学生整理古代战争地图的过程中,需要标注一场战争名称。下列战争名称符合下图史实的是(     )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 14、先秦时期某思想家主张“礼重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言论同样出自该思想家的是(     )
    A、峻法,所以禁过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D、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 15、《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上述材料描述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内外服制 D、王位世袭制
  • 16、据《史记》记载:商族的始祖契是其母简狄吞食玄鸟卵而生,周族的始祖弃是其母姜嫖在野外践“巨人迹”而生。这些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氏族公社阶段的某些特征。下列文化中具有上述特征的是(     )

    ①仰韶文化            ②龙山文化                 ③河姆渡文化               ④良渚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材料二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探索与实践,围绕“统一战线”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都是由小国而走向统一的大国,最后成为广土众民的帝国。而希腊城邦因为地理条件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各城邦公民关心自己国家的独立,在城邦制度巩固之后,各城邦相互独立,相互牵制,每一个城邦国家都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主权体。尽管城邦具有主权上的独立和政制上的差别,但是,古希腊人也自认为同属一个民族,都称自己是“希腊人”。在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局面下,奴隶制经济一般也是小规模的,不存在东方那种宫廷的大奴隶主,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与环地中海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徐爱国《西方法律思想史》

    材料二   古代地中海的经济特征体现在海上贸易十分发达,尤其是在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建造了技术先进的“考贝塔”商用货船,这些货船遍及高卢、黑海、埃及、中东甚至亚洲地区。由于其本身的农业粮食产量不足,因此商人从海上运回来自西班牙、非洲、法国、撒丁岛和西西里岛以及地中海其他地区的粮食、葡萄酒等商品,北欧的琥珀、非洲的象牙、东方的香料、宝石和技艺高超的工艺品以及精致的纺织品,特别是由丝绸之路运来的中国丝绸运销各地并备受称羡。当人们认识到季风的作用,在埃及和印度间就开辟了直接的航线。

    ——摘编自菲利普·德·索萨《极简海洋文明史:航海与世界历史5000年》等

    材料三   传承自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并对欧洲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文化元素有理性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系统、古代的自由观念和人本精神、维护私有财产的法律体系。这些文化元素来自古希腊的哲学、自然科学,古罗马的法律,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艺术、史学等领域。

    ——《选必三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城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雅典和斯巴达政治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帝国时期地中海贸易发达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文化史上的地位,并结合所学,指出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之间的关系。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出现了席卷欧洲的“中国热”现象。法国伏尔泰在《风俗论》中,阐释了对儒家哲学的理解,以中国为矛攻击当时法国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制度。德国莱布尼茨在《中国自然神论》中,推崇儒家的理性精神。法国魁奈被尊称为“欧洲的孔子”,他在《经济表》中,将中国树立为欧洲重农典范和理想社会,以针对当时法国重商主义泛滥的窘迫社会状况;在《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中,认为中国的专制不是建立在武断的奇思妙想上,而是遵照规律法则,关注的核心是人们的福祉与社会和谐。

    ——摘编自黄丽娟《“中学西渐”欧洲现代精神的中国借鉴》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思想文化角度评析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现象。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绝非偶然,是和当时世界近代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的。其时,欧美各国都在进行近代化运动。近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发展科学技术,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面对这股近代化运动潮流的不断冲击,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都表示欢迎(顽固派除外)。鸦片战争的实践使林则徐认识到了解西方之重要;鸦片战争的失败又深深地刺激了有良心、有见识的士大夫们,他们沉痛地检讨了中国贫弱失败的原因,并大声疾呼要睁眼看世界,“知彼虚实,然后徐图制夷之策”。

    ——摘编自王延涛《中国近代化的起点——洋务运动》

    材料二   1928年随着全国的基本统一、国民政府外交部开始正式与外国交涉收回海关主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美国、法国、英国等十二个国家陆续与南京国民政府缔结了“新关税条约”,承认了中国关税自主;对内着手裁撤地方厘金,建立统一税收制,对国内的工业品按照一物一税的原则,进行一次性征收后即可通行全国。1935年,国民政府宣布实行货币改革,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1936年2月又增加了中国农民银行)四行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即法定货币。从币制改革到抗战爆发前这段时间,外汇平稳、物价回升、金融安定、外贸入超相对减少,1936年初对外贸易出现几十年未有的顺差。对民营工业进行整顿并给予一定扶持,通过工业登记、工业救济、工业奖励等措施促进工业的发展,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摘编自王远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1927—1937)经济社会发展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指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最深远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取得经济成就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当时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