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宋儒的政治品格不再纠结于驯服君主,转而致力于涵养君子和治理家族,孔子的制法终于找到新方向:不是给帝王制造符命谶纬,而是给民间制定乡规民约、族谱家法。”下列项对此观点解读最准确是(   )
    A、君主是复兴儒学的主要动力 B、乡约经政府推广与法律合流 C、宋代儒学士人注重基层教化 D、乡约的约束对象不再是君主
  • 2、 唐朝在西域驻扎重兵,任命各级官吏,推行内地的租庸调制、均田制及府兵制,并在天山南路大兴屯田,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至西域。这说明唐朝(   )
    A、采取灵活务实的政策推动对外交往 B、重视对边境民族地区有效治理 C、开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 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 3、 有学者认为,魏晋礼典的制定,实际上已经奠定了一个重要的立法传统——法律儒家化,既包括立法,又包括定礼。修撰礼仪法典与制定律令共同构成了封建王朝的治理策略。下列选项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
    A、《二年律令》—《九章律》 B、《唐律疏议》—《大唐开元礼》 C、《宋刑统》—《吕氏乡约》 D、《大清律例》—《圣谕广训》
  • 4、 西晋以后,选官制度中的“品”和“状”出现分离现象,行状虽好,却在下品,行状虽差,却在上品。中正官只能按照察举旧制,以孝廉秀才名义向中央荐举人才。这一现象说明(   )
    A、门阀势力发展阻碍社会公平 B、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C、察举制下官员选拔标准灵活 D、中正官垄断政治导致官员腐败
  • 5、 《后汉书》中载,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材料中的“水排”主要功能是(   )
    A、提水灌溉 B、水上运输 C、水力纺织 D、水力鼓风
  • 6、 秦汉时期注重吏治,尤其注重对政绩的考察,“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簿。”这一过程被称为(   )
    A、大计 B、上计 C、朝觐 D、举孝廉
  • 7、 中国古代封建国家中央政府的中枢不断因势演变,下列史实填充正确的是(   )

    A、①尚书台②刺史③四夷馆 B、①大鸿胪②内阁③军机处 C、①内阁②军机处③都护府 D、①尚书台②内阁③军机处
  • 8、 西汉刘向所编《新序》记载,春秋时期楚国相孙叔敖对楚庄王说:“夏桀殷纣不定国是,而以合其取舍者为是,以不合其取舍者为非,故致亡而不知。”庄王曰:“善哉!愿相国(指孙叔敖)与诸侯士大夫共定国是。”刘向选用这则对话旨在(   )
    A、规劝君王善治 B、提升行政效率 C、宣扬君权至上 D、抑制豪强兼并
  • 9、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关系方面主要有四次建交高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阶段:新中国成立,实行“一边倒”方针,与苏联以及一些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B、②阶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和亚非会议召开,与亚非国家建交形成了新热潮 C、③阶段: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以及中日正式建交等,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D、④阶段: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随着外交政策调整,中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10、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1983年达到4002万吨, 1986年达到5205万吨, 至2002年达到 18224.89 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这主要是因为(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综合国力的增强 D、对外开放渐趋深入
  • 11、下图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分布地区示意图,它不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

    A、中国共产党抗战时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 D、中国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太平洋战场作战
  • 12、毛泽东 1919年8月4日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作者旨在( )
    A、号召联合广大民众进行革命 B、批判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C、提出在中国创建中国共产党 D、号召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 13、南宋的朱熹说:“饮食,天理也; 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 天理也; 三妻四妾,人欲也。 ”他要求人们“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明代的王守仁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做到“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他们都( )
    A、重视社会伦理道德修养 B、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C、强调以自己内心为准则 D、宣传格物致知探究天理
  • 14、下列所示为中国古代北部边疆形势图(局部)。按其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制度,虽大体承袭隋朝,太宗君臣的朝气,却能使旧制度的优点发挥尽致。同时在行政技术上也有不少的改进,有关这方面的重要改革方案,大都颁行于贞观元年至五年(627-631)的几年间。例如隋时对中央最高行政机关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未能明白厘定其职权以及其相互的关系。到太宗,乃明白规定三省的职权,使其发挥制衡作用,以杜绝偏重的流弊。其后又创立三省首长联合议政的办法,以解决相互间的争执。这类改革,都是前代所没有的。

     

    材料二
           摩尼教典籍插图,新疆吐鲁番市高昌故城出土,绘于9世纪。图下部一侧为盛开的花朵和长藤,另一侧书写回鹘文字,上部残存两个俗界人物,用金、银、红、绿等色,绚丽夺目。

           景教壁画,新疆吐鲁番市高昌故城壁画。图中为“圣枝节”人们欢迎基督进入耶路撒冷的情景,是研究高昌景教的珍贵资科。

    ——材料一、材料二均摘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

  • 16、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的诱降,国际上东方慕尼黑会议的酝酿,国民党五中全会反动方针的制定,国民党反共活动的加紧,使投降分裂倒退成为时局的最大危险。1939年6月7日,中共中央及时地向党内发出关于反对投降危险的指示。……毛泽东指出:“现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既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他将这一政策具体化为十项原则,并相应地制定了共产党关于政权组织、劳动、土地、税收、锄奸、人民权利、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项具体政策。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从理论上指导了建国准备工作,并用以统一各阶级、各党派、各团体参加建国准备工作的思想认识。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美中关系白皮书》,毛泽东连续为新华社撰写系列评论,批驳白皮书对中国革命的看法……毛泽东提出“革命形势日益开展,一切民主力量亟宜加强团结,共同奋斗,以期早日消灭中国反动势力”,“为此目的,实有召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们共同协商的必要”。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29日顺利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共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加强“政权组织”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
  • 17、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东北是影响中国历程的一个关键地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地处边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又是进入中原的诸多民族的故乡,更重要的,又是多个王朝的“龙兴”之地,因而使得东北地区的历史具有独特性,为其他边疆地区不可比拟。明代的东北,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明政府实行“乃因其地分设卫所若干,以其酋长统率之,听其种牧、飞放、畋猎,俾各安其生,咸属统内”的政策,又在元代“站赤制度”的基础上,在东北地区广设驿站,增辟水陆交通线,使东北地区的交通线纵横交错,形成为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交通网络,并与内地密切联系,使东北地区成为明帝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治亭主编《东北通史》

    材料二 17世纪之末,俄军东侵至外兴安岭西麓时,乃为强大清军所遏阻。一战之下,俄军挫败,乃有中俄《____▲____》(公元1689年)之签订。该条约之主款厥为两强以外兴安岭为界,划疆而治。俄人之陆路东侵至此乃告一段落,双方相安无事者凡170年。直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俄人乃撕掉条约,进占我东北,强据我海参崴,改名俄属“镇东港”,从此为患北方,至今未已。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1)、指出以东北为“龙兴”之地的三个王朝,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朝加强对东北地区管理的举措和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对应的条约名称及该条约签订的意义,概述近代俄人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史实。
  • 18、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列关于中共二十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 C、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D、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 19、下图为1980-2000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示意图。关于图中两个峰值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两个峰值的形成都得益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B、第一个峰值的出现得益于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 C、第二个峰值的出现得益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两个峰值的形成说明中国已经完成经济体制改革
  • 20、有史学家分析袁世凯和张勋复辟的原因时说:“在袁世凯和张勋的背后,有着新朝的佐命元勋和旧朝的孤臣孽子。而他们后面又有着辛亥革命所没有革去的社会心态……这个过程是难以用个人的品格来解释的。复辟的丑剧既显示了袁世凯和张勋的可鄙和可憎,又显示了旧的社会心态感染下不止乎一二人的晕眩与失迷。”该史学家旨在强调复辟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朝的佐命元勋和孤臣孽子” B、“一二人的晕眩与失迷” C、“袁世凯和张勋的可鄙和可憎” D、“辛亥革命所没有革去的社会心态”
上一页 724 725 726 727 7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