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萧公权在评价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时说: “中明以后阳明学派以反对宋明理学之桎梏而发挥自由思想,亦图冲决网罗,肃清尊古守旧之结习……然其本身所据观点与所含内容,仍自旧学中蜕化而来,终不脱前人之窠臼。”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宋明理学的长期束缚 B、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C、三纲五常思想的阻碍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
-
2、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论,乃至中国社会传统的组织和习惯,都被朱熹视为“天理”,但是人可能违反天理,因为各人秉赋不同,有清有浊,如果浊气抬头,天理就被“人欲”所取代,为了弥补人性的这一不足,理学家在方法论上( )A、强调“知行合一” B、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C、主张“格物致知” D、重新构建儒家精神道统
-
3、如图为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所作,再现了雍正帝在端午节观看赛龙舟的场景。这一作品( )
A、尽显浪漫主义绘画风格 B、彰显清代社会经济繁荣 C、反映清朝注重民间教化 D、体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4、14世纪中期,黑死病从中东地区随热那亚的商船进入意大利,而后又在法国和英国肆虐( )
1
英国国王下今宰杀所有供城市使用的牛,以保持空气中没有航脏和腐烂的气味;通过颁相关命令
2
协助教会的治理行为医生们通过放血、泻药等方式,企图将病人体内的毒素排出;医学家主张用醋和玫瑰水洗手、口和鼻孔,避免激动和保持适度的运动
3
伦敦主教祈求上帝的帮助,教会在各地设立了教会医院并收留无家可归的人
4
熏制芳香物质来保持空气洁净,房主们会在门窗上摆放一束香草,以确保只有纯净的空气才能飘进房子
A、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已建立 B、教会的垄断地位出现动摇 C、政府主动应对和预防疫病 D、疫病的防治注重多方参与 -
5、1955年5月,山西省高平县某乡成立卫生保健站,经费来源主要有三:农民群众的保健费、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益金和医疗业务收入,社员看病时只收药费。该举动得到卫生部肯定,并在我国部分地区推广。由此可知,当时农村( )A、生产关系调整推动社会保障变革 B、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C、农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以解决 D、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6、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部分医学著作的相关介绍。这反映出中国传统医学( )
朝代
作者及医学著作
相关介绍
战国至西汉
《黄帝内经》
总结先秦、秦汉时期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等
东汉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
明代
李时珍《本草纲目》
记载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集大成者
A、重视实践经验 B、立足实验观察 C、强调科学实验 D、崇尚辨证施治 -
7、中世纪后期,英国大部分农奴的劳役地租已经折算为货币地租,集中经营的领主自营地主要依靠庄园全职仆人和临时雇工耕种。黑死病结束后,劳动力短缺,雇工工资上涨,领主企图恢复农奴的劳役地租,导致了“封建反动”。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价格革命发展迅速 B、农业生产实现转型 C、光荣革命即将爆发 D、封建制度面临危机
-
8、如表为安徽省某地城乡交通工具的演变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时间
主要交通工具
20世纪80年代
自行车、马车、驴车等
20世纪90年代
摩托车、内燃机三轮车、自行车等
21世纪第一个十年
城乡公交车、电动自行车等
2010年以来
私人轿车、城乡公交、电动自行车等
A、农村的经济开始迅猛发展 B、改革开放推动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C、市场经济推动交通现代化 D、汽车成为民众出行最主要的工具 -
9、1969年,北京人口增多,政府为了解决出行困难,建成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开通后老百姓积极体验地铁。1978年后,中国地铁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大城市建成多条地铁干线,通勤时间大大缩短。这说明地铁建设( )A、导致财政赤字严重 B、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C、符合人们出行需求 D、推动国际贸易繁荣
-
10、19世纪初,美国西部农产品通常是沿俄亥俄河、密苏里河和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经南部港口新奥尔良出墨西哥湾,再运往大西洋沿岸城市。1825年伊利运河建成后,这些农产品直接从俄亥俄经伊利河运往纽约。由此可推知,伊利运河( )A、加快了美国西部沿海的城市化 B、有利于促进美国国内市场的发展 C、导致美国南北方的矛盾激化 D、开辟了大西洋与太平洋间的新航路
-
11、1916年,南浔铁路通车后,经过九江港的货物量显著增加,进口洋货也以九江为入口行至南昌分销各处,传统商路市镇的“茶市一蹶不振,纸业日渐衰微”,“(上饶)河口一埠……家无尺布之机,女无寸丝之缕……游民遍壤”。由此可见( )A、交通发展冲击江西传统经济格局 B、铁路发展开启了江西城市化进程 C、民国初年江西交通实现了近代化 D、新式交通导致江西自然经济解体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到南朝之际,扬州有建康的东西二治、梅根治、铁岘山冶、六安冶等,荆州有新兴冶。同时,民间私治也很盛行,“一断民私鼓铸,而贵卖铁器,商旅吁嗟,百姓咸欲为乱”。魏晋南北朝时期,稻田耕作形成一套完整的耕一耙一耖作业,使用铁犁、耙、耖等铁农具。在广东连州的一座晋墓中,带有“(西晋)永嘉”四年(310年)或六年(312年)的砖铭呈现了当时农田耕作的情景,一牛挽犁田和一牛拉耙耙田。南齐武帝时,戴僧静为北徐州刺史,“买牛给贫民令耕种,甚得荒情”。在北魏前期的遗迹中,生产工具主要为骨镞,兼有少量的铁器。而北魏天赐元年(404年)“置山东诸冶”,“其铸造铁为农器、兵刃”。太平真君年间,“课畿内之民,使无牛家以人牛力相贸(交换),垦殖锄耨”。
——摘编自杨乙丹、何婧云《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农业文化的交流》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材料中的史实(整体或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释。(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
13、货币随经济发展而产生,并对社会形成重要影响。透过货币的演变,可以看到历史发展趋势。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纸币伪造一直非常猖獗。最初对伪造交子的犯罪,只是“如官印文书法”“流两千里。”至神宗、哲宗时,加重为绞刑。除了颁行严惩造伪的法令外,官方还采取多种措施防治。宋朝纸币推行“界”的制度,在发行一定时间后将要满“界”的旧纸币全部收回,另外发行新的纸币,让伪造的纸币自然退出流通;同时,加强保甲制,对伪造纸币的行为,“互相纠察,不告连坐”,对于告发者,实行奖励。尽管官方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由于南宋王朝统治日益衰坏,防伪问题就不可能很好解决。
——摘编自刘金平《宋代货币立法考论》
材料二 金圆券是国民党政府继法币之后发行的新货币,始于1948年8月20日,历时仅10个多月,是中国货币史上最短命的货币之一。金圆券最初预计发行20亿元,但最终实际发行总额达到130余万亿元,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6.5万倍,票面额从最初发行时的最高面额100元,到最后出现50万元、100万元,甚至500万元一张巨额大票。发行金圆券被国民政府视为“救命稻草”,不仅未能解燃眉之急,反而雪上加霜,成为蒋家王朝最终败亡的催化剂。
——摘编自王海蛟《1948年金圆券的发行及其最终命运》
材料三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为了扩大人民币阵地,中央采取了收兑各个解放区货币、肃清金圆券、驱逐外币、打击金银投机等若干财经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了国民党统治时期连续十二年的通货膨胀局面,财经状况基本好转,市场物价稳定,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
——摘编自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防治伪造纸币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发行金圆券的背景及结果。(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货币政策实行的重大意义。 -
14、【资本积累与工业化进程】
材料一 英美等西方国家工业化起步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往往伴随着殖民地扩张、奴隶贸易以及不平等交换,在完成工业化起步的同时,往往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和无业工人,引发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二战后,日本工业生产不足30年代的一半,贸易发展停滞不前,通货膨胀盛行,经济秩序混乱……1948年,美国国会成立了1.5亿美元的“自然纤维周转资金”,资助日本发展纺织业生产;通过“美元对等资金”向日本贷款8.6亿美元;1954——1955年提供了2.16亿美元的贷款;1958年通过世界银行向日本提供了2.5亿美元贷款……此外,美国私人资本也大量涌入日本,成为日本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土地改革的完成,保证了农村经济剩余不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占有,保证了农村剩余最大限度留在国内,为国家将农村经济剩余集中起来进行国家工业化建设做了准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
——摘编自何二龙、孙蚌珠《土地、城乡关系及中国式工业化》
材料二
年份
第一产业产值(亿元)
第一产业占比(%)
第二产业产值(亿元)
第二产业占比(%)
第一产业就人口占比(%)
人口城镇化率(%)
1952
346.0
51.0
141.8
20.9
83.5
12.46
1957
433.9
40.6
317.0
29.6
81.2
15.39
1977
950.6
29.5
1509.1
46.9
74.5
17.55
1987
3233.0
26.8
5251.6
43.6
60.0
25.32
1997
14441.9
18.3
37543.0
47.5
49.9
31.91
2007
28627.0
11.1
124799.0
48.5
40.8
45.89
2017
65467.6
7.9
334622.6
40.5
27.0
58.52
——摘编自任保平、张星星《新中国70年工业化发展进程的演进及其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资本积累的英美模式、日本模式和中国模式的特点,并分析中国模式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工业化进程。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将“工业自己,农业中国”作为对华基本经济政策,迫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制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导致中国粮食大量出超和农村劳动力流失,饥荒问题屡屡发生。因此在进行农业雇佣经营、农业公司化、集团化经营之外,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改良”尤为关键。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主张农事发展“必先通格致,精织造”“与洋人分利”;梁启超在《农学报》中强调“近师日本,以考其通变之所由”;袁世凯也呼吁农事应“专部以统之,学堂以教之”。1906年,清政府将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并对农事事务实行分科办事、垂直管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分别组织了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和耕种合作社,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
材料二:1965年的农业科学实验工作会议推动了农业科学实验运动向科学研究的方向发展。会议要求大力发展样板田,把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交给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农业科学实验运动不但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还可以消除农民心中科学的神秘感,“破除资产阶级和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摆脱指挥生产的盲目性和摆脱催收催种的被动状态”。群众性科学实验的推广成为农村干部的主要工作内容。1965年,全国农技推广站职工达76560人,70%的农技人员都深入基层大办样板田。1966年,农业科学部门参与的样板田近1000个,在样板田长期蹲点的农业科学研究人员约占全国农业科学研究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摘编自刘洋、周嘉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群众性科学实验运动研究》
材料三: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于2012年全面启动以来,广东省政府采取落实建设资金,规范项目管理,奖惩并举等措施,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1510万亩,占全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39.36%。实际立项1727.68万亩,超过国家下达任务的14.4%……从成效上看,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于改善项目区耕地的灌溉与排水条件,整修田间道路与农田防护工程,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等作用明显。
——摘编自仇大海、吴国华《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农业转型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业建设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 -
16、美国著名黑人学者杜波伊斯指出:“至1830年,巴西贩奴船使用着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国旗;从1830到1840年,他们开始逐渐使用美国国旗;至1845年,大部分从事贩奴的船只都已使用星条旗……而在1850至1860年十年间,近乎所有的贩奴船都在寻求美国国旗提供的最好保护”。该学者认为,巴西奴隶贸易猖獗主要是由于( )A、美国已垄断了世界海上霸权 B、美国的造船业及海运很发达 C、巴西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奴隶 D、美国为奴隶贸易给予的庇护
-
17、在希腊化世界,希腊文成为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当地原来的语言文字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西亚的楔形文字等逐渐被弃而不用。这表明希腊化时期( )A、西亚北非传统文明遭到毁灭 B、启动了全球化进程 C、政治权力深刻影响文化走向 D、民族交融逐渐深入
-
18、天坛占地270万平方米,规模宏伟,富丽堂皇,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下列关于天坛的解读错误的是( )
A、专为祭祀上天、祈求丰收的场所 B、蕴含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C、反映古代农业生产的脆弱性 D、体现古代农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
19、下图反映了 183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其说明( )
A、世界经济马鞍型发展的必然规律 B、全球治理体系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调整 C、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必然趋势 D、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
20、“市令”为朝廷任命的掌管市场的长官。如表所示为北齐、北周及隋朝市令的官位品级统计情况。据此可知( )
政权
属性
官位品级
北齐
京邑市令
从七品
州市令
从八品或正九品
北周
京邑市令
正六品
隋朝
京邑市令
正八品
州市令
无品
A、北方商品经济发展滞后 B、科举冲击传统任官体系 C、政府不重视商业的管理 D、朝廷整肃官制裁汰冗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