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明时期)中央王朝的治藏方针往往通过西藏地方政权来贯彻,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极易导致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得不到贯彻或达不到预期效果。 1717 年准噶尔部突袭拉萨,虽然最终被清军击败,但其势力始终威胁西藏。 西藏地方政权内部也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雍正皇帝因此决定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办理前后藏一切事务。 1791年廓尔喀入侵西藏,驻藏大臣一方面向清廷奏呈战争情况,另一方面协调西藏地方与进剿清军的关系,督办粮饷。 战争结束后,驻藏大臣又协助制定《藏内善后章程》(经清王朝批准后颁布实施),并劝导西藏地方政权减免赋税,请求中央王朝赈恤。 当西藏发生疫情时,驻藏大臣又下令建房安置,捐款购买药品等安抚民众。 此外,驻藏大臣还协同达赖喇嘛等处理一般事务,并经常协调西藏地方各种势力之间的关系,化解各种矛盾。
——摘编自陈柏萍《清代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十七条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9年9月,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先后作出《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决议》《西藏地区减租减息实施细则》《关于西藏地区土地改革的实施办法》等重大决议部署。 百万农奴和奴隶从封建农奴制度的枷锁中被解放出来,获得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获得现代意义上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基本公民权利。 1965年9月 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召开,宣告西藏自治区成立。
——摘编自余志坤《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的背景及其职责,并分析其影响。(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政治前提,并分析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意义。(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新中国治理西藏的相似之处,以及政府进行地方治理时应考虑的因素。 -
2、《三国志》的作者是以魏晋为正统的,把曹操作为正面形象来描写。 而自从罗贯中《三国演义》持拥刘反曹的思想,把曹操当作奸雄来描写后,曹操的形象一落千丈,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曹操奸雄形象已成定论。针对这种现象,毛泽东指出,曹操结束东汉末年豪强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又说曹操统一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发展生产,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是了不起的。 由此可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A、应搜集证据尽量避免定论 B、要以正统价值观为评价标准 C、应尝试价值标准的多元化 D、受评价人的立场影响
-
3、21世纪的现代战争使军事家们认识到,过去单纯以计算有多少装甲师、航空舰队、航母战斗群来衡量军事能力的做法已经过时,一些无形的力量,如计算机能力、通信容量和可靠性、实时侦察能力等,也应该被计算在内。“军事家们”认识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的灾难性后果 B、现代科技决定战争的成败 C、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4、史学家评论某一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起了振聋发聩的精神解放作用,而且为法国大革命进行了必要的思想准备,可以说,在精神上直接孕育了法国大革命”。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在法国的代表人物是( )
①伏尔泰 ②孟德斯鸠 ③休谟 ④康德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1797年,西班牙的美利奴绵羊被带入澳大利亚。 由于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欧洲羊毛供应短缺,英国开始大量接受来自澳大利亚的羊毛,到 19 世纪 50 年代,澳大利亚已成为英国最大的羊毛供应地。这反映了( )A、澳大利亚日益成为英国经济的附庸 B、战争促进了不同文化交融 C、羊毛贸易促成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圈地运动推动大洋洲开发
-
6、下表为 1888—1894年中国铁路建设简况。 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 )
路名
起讫段
建成年
里程(千米)
唐津铁路
唐山—天津
1888
130
台湾铁路
基隆—新竹
1893
99
关东铁路
唐山—中后所(辽宁)
1894
218
A、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 B、是日本强化殖民侵略的手段 C、触发了辛亥革命运动 D、是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结果 -
7、西晋灭吴之战与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两次著名的“南北战争”。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
①西晋灭吴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②淝水之战缓和了民族矛盾
③两次战争主要发生在长江沿岸
④两次战争都是北方政权攻灭了南方政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8、下表为1976—1989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增长率变化表。
时间
1976—1980 年
1981—1985 年
1986—1989 年
增长率
4.3%
3.2%
2.7%
由此可推知,当时苏联( )
A、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B、民众生活得不到改善 C、国民经济持续衰退 D、军备竞赛拖垮了经济 -
9、1802—1803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受救济人口共104.1万,其中有工作能力的成人和他们的孩子为 87.4万,占84%,济贫税支出从 1748—1750 年的年均 69万镑飚升到 1813 年的 665.6 万镑。 这说明,工业革命( )A、加剧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 B、大幅提升了政府财政收入 C、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D、导致社会运作效率的降低
-
10、下图为法国大革命前的漫画,画中贵族和神职人员像猴子一样被驱赶到树上。 由此可知,该漫画( )A、突出了启蒙运动的局限性 B、反映了大革命的彻底性 C、体现了革命基础的广泛性 D、揭示了革命的反封建性
-
11、“黑三角贸易”大约经历了4个世纪。 除奥地利、波兰和俄国等少数国家外,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都先后参与了这一罪恶活动,直至 1890 年 7月布鲁塞尔会议做出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决议后才,算正式终止。 “黑三角贸易”主要发生在(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
12、在古埃及,哈皮神被人们尊为尼罗河神,他的基本职能是司掌尼罗河。 每年尼罗河泛滥时,上自法老,下至普通民众都会对哈皮进行祭祀,祈求有一个好的收成。这表明当时( )A、法老借助宗教活动神化王权 B、农业的产生依赖大河流域 C、农业经济是文明产生的基础 D、古人对自然力的畏惧之情
-
13、1955年,中共中央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成立,之后,卫生部成立血吸虫病防治局,各地成立血防所、血防站等机构,一场消灭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就此打响。 至 1958年,12 个省市消灭钉螺(血吸虫的宿主)15亿多平方米。 由此可见,当时我国( )A、医疗技术发展实现突破 B、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 C、国民经济恢复成效显著 D、社会制度的优势明显
-
14、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出台的相关法规,这些法规( )
时间
法律
规定内容
1949 年
《关于劳资关系暂行处理办法》
凡男女职工有同等技术、做同等工作、效力相同者,应得同等之报酬
1953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保护生育期女性的合法权利
1956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女工保护条例》
禁止使女性从事有害女性生理机能的工作
①旨在废除传统婚姻习俗
②促进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形成
③彰显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④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群众》周刊是中共在武汉创办的机关理论刊物。 1938 年 3 月,该周刊发文指出:孙中山“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把全国的一切力量都团结在一起,来从事于解放中华民族的革命”。这一报道意在( )A、强化国共两党合作基础 B、凸显三民主义的指导作用 C、稳固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D、肯定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
16、中央红军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奔袭云南,于5月上旬渡过金沙江。 至此,中央红军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川滇黔边的计划。此后,中央红军( )
①四渡赤水 ②强渡大渡河 ③飞夺泸定桥 ④过湘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7、《瀛寰志略》对城市商业、工业、学校、客栈、城郭及市政设施等有较详细的记载。 这说明( )A、近代中国城市化初步实现 B、士大夫抵制文化侵略 C、先进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 D、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
-
18、王夫之认为秦朝“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宋朝杯酒释兵权,崇文抑武,最终惨败于女真和蒙古,“生民以来未有之祸,秦开之而宋成之也”。王夫之意在( )A、批判君主专制的弊端 B、强调宋朝对秦制度的继承 C、宣扬经世致用的主张 D、探讨地方行政制度的优劣
-
19、元朝时江浙行省每岁税粮 4 494 783 石,位居诸省之首,约占全国岁入粮数的 37.1%。 其中平江地区南宋时岁粮仅28 万石,元朝时则高达 88万石。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租庸调制的实施 B、高产作物的传播 C、农业经济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繁荣
-
20、王安石推行青苗法,按户等放贷取息,户等越高可借贷越多,取息二分,一年两次,实际上某些地区取息高达四分。 由此可推知,青苗法的推行( )
①执行过程出现偏差 ②完善了户籍制度 ③导致两税法的瓦解 ④缓解了财政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