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965 年,美国取消了偏向于欧洲的移民限额,并彻底修改了法律,使得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移民大量流入,其中大约35%来自亚洲、45%来自拉丁美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殖民统治造就了美国文化 B、美国文化缺乏主流价值 C、美国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 D、美国文化易被世界接受
-
2、收藏文化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普遍意义上的博物馆文化则起源于欧洲。15——16世纪是欧洲早期博物馆萌芽的重要时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财富的渴望,旅行者们将世界各地的动植物、珍奇异宝带到了欧洲,扩充了私人和皇家的收藏规模。早期博物馆( )A、是学术研究中心 B、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 C、是重要的宗教场所 D、随着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而产生
-
3、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下列选项对“希腊化时代”理解恰当的是( )A、文明特征体现了多元化和开放性 B、破坏了东西方之间经济联系 C、文明成果依托于城邦的自然环境 D、与古典希腊时代无直接关系
-
4、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不同文化的交融。对下图中人类的迁徙,从人类文明角度解读最恰当的是( )
A、推动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 B、涉及东西南方向,形成了新的人种 C、过程延续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D、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贸易繁荣 -
5、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育,其主体是基督教教育,教会学校包括修道院学校和大教堂学校构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主线,世俗的宫廷学校教育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其中不少大学直接脱胎于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这反映了基督教会( )A、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 B、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 C、广泛地影响西欧社会 D、对西欧教育影响深远
-
6、有学者说:“在我们的西方文化中,除了机械以外,几乎没有一样现世的事物不是自希腊流传下来的⋯⋯希腊文化无一不是我们今天文明的缩影。”该学者旨在强调( )A、世界文化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B、古希腊文化对欧洲产生深远影响 C、希腊化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 D、古希腊文化改变了欧洲历史走向
-
7、在中世纪时期,阿拉伯文化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巨大,它不仅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与文艺复兴文化之间起传承之功,而且显现出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文化形态。据此推知,阿拉伯帝国( )A、注重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奉行开放和开明的文化政策 C、积极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
8、1985 年,中共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建设迈上法制化轨道;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2000—2018年,高职学校从442 所增加至1418所;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人数从100.9万人增长到1133.7万人,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A、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B、满足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标志着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 D、体现中国教育体系的完善
-
9、五四运动后,梁启超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孙中山致信海外国民党同志:自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纷纷应时而出,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据此可知( )A、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国民党积极响应五四运动 C、出版界对舆论思想有较大的影响力 D、五四运动推动了思想启蒙
-
10、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上海、天津、汉口、香港等处,开设报馆,主之者皆西人。每遇中外交涉,间有诋毁当轴,蛊惑民心者……今宜于沿海各省,次第仿行(办报),概用华人秉笔,而西人报馆,止准(其)用西字报章。”材料体现了( )A、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B、近代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清政府现代教育的缺失 D、“中体西用”思想得到贯彻
-
11、19 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服饰开始走向创新之路。中国的服饰设计师们不但继承了传统服装造型的简洁流畅、宽松飘逸的特点,而且还汲取了西方服饰立体曲线剪裁的特点⋯⋯“中山装”和“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服装,“中山装”一度成为中国学生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而“旗袍”则被公认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妇女服装。据此可知( )A、近代中国阶层流动的加剧 B、中西合璧的服饰被普遍接受 C、近代中国服饰的交流与创新 D、西方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加剧
-
12、孟广林在《世界中世纪史》中指出:“正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奈良时代的日本出现了文化发展的高潮……但随着假名文字的发展,日本文化逐渐摆脱对中国文化的简单模仿,由所谓的‘唐风文化’转化为具有日本特点的所谓‘国风文化’。”该学者意在强调( )A、日本文化在交流中创新发展 B、日本自身文化有很强的本土性 C、中日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 D、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
-
13、宋代出版的书籍较之前代明显增多,刻书机构更是遍及各地,不仅中央政府设有专门的刻书机构如国子监、崇文院,而且地方政府也都刻印大量书籍,同时私人也纷纷刻书,出现了大量私人开设的书铺刻书出售。这说明宋代(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社会崇文风气的增强 C、教育推动文化普及 D、市民阶层地位的提高
-
14、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一些儒者杂糅老、庄之说,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同时,玄学家又在多方面论证了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是一致的。据此可知,魏晋玄学( )A、改变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反映了儒释的融合趋势 C、体现了儒道思想的融合 D、奠定了理学的思想基础
-
15、黄宗羲认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下列选项中,与其文化内涵相似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被征服的希腊人征服了野蛮的征服者,把艺术带给了粗鄙的拉丁姆。
——罗马诗人贺拉斯
材料二 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所征服的地区无比广大……这是文明社会所经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激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蛮攻击,其后果十分严重。亚洲全部、欧洲大部分和非洲北部的政治组织都被改变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性,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改变。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 欧洲人又能进入中东和东亚了。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三 1812年到1814年,俄国人与拿破仑展开激战,这场战争使许多年轻的俄罗斯贵族对西欧有了深入了解。在巴黎,他们努力学习启蒙运动时期的新思想。对于他们来说,新思想似乎比伏特加更有吸引力。回到祖国后,古老而僵化的沙皇制使他们感到惭愧和尴尬。
——安德鲁·玛尔《BBC世界史》
根据材料,以“战争与文化交流”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前夕,它已经在西欧的制造生产领域里取得了统治地位。而英国的手工工场是18世纪欧洲最先进、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企业,因此,英国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中率先迈开步伐,是不足为怪的。首先,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 为机器的使用创造了条件。……其次在英国的手工工场里,集中了一批技术热练的工人和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最后,英国工业革命前夕,手工工场的高级形式——集中的手工工场规模已经很大。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 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 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整批整批产业军的统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第一次技术革命
从纽可门的单作用蒸汽机到瓦特的双作用蒸汽机的发明用了72年
从发明到应用: 蒸汽机为84年
第二次技术革命
从法拉第的发电机模型开始, 到美国人交流电动机发明用了57年
从发明到应用: 电动机为65年; 无线电为35年; 雷达为15年
第三次技术革命
代表性技术电子计算机1946年问世, 在30年时间内经历了5代; 运转速度增加30多万倍; 体积缩小到三分之一
从发明到应用:原子能利用为6年; 电子计算机为5年; 晶体管为4年; 激光器为1年
科学知识增长率
20世纪50年代每年增长9.5%;60年代为10.6%; 80年代为12.5%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技术条件。(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当时“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新生产方式及新生产组织方式。并指出“世界市场”与“大工业”的辩证关系。(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三次技术革命相对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而言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哪些因素推动了新技术革命的到来? -
18、近年来,随着“宋韵文化”概念的提出与推广,两宋时期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出处
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 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 一婿至千余缗。
朱彧《萍州可谈》
处处拥门, 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 不置家蔬。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为国之计, 莫急于保民, 保民之要在于存恤主户, 又招诱客户, 使之置田以为主户。主户苟众, 邦本自固。
吕大钧《民议》
自五季以来, 取士不问家世, 婚姻不问阀阅。
郑樵《通志》
贫富无定势, 田宅无定主, 有钱则买, 无钱则卖, 富贵盛衰, 更迭不常, 或昔富而今贫, 或昔贵而今贱。
袁采《袁氏世范》
艺祖救百王之弊, 以"道理最大"一语开国, 以“用读书人”一念厚苍生, 文治彬郁垂三百年。
吴渊《鹤山集序》
——据黄纯艳《新变与局限:宋代社会的开放度》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社会“新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促使“新变”的背景。(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宋代社会的局限。 -
19、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以后的两千年,中央集权程度一步一步走向强化,行政区划本来是地方政府的施政区域,到了宋代以后,已转变为中央官员的施政分区,中央集权制此时也达到巅峰状态,因此元代以后,分裂局面已不再出现。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将行政区划转变为“中央官员的行政分区”的举措,并概括这些举措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并指出清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地位。 -
20、2019年7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能够申遗成功,主是得益于其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以及它那高大的宫殿台基、完整的城墙遗址,还有那数以千计象征权力与信仰的精美玉器,共同呈现出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的物质和精神世界,有力地将中国文明推到了5000多年前。良渚古城遗址的发掘说明( )A、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B、考古发现会影响历史研究 C、考古发现能够还原历史面貌 D、考古是历史研究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