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348年至1353年间,黑死病肆虐欧洲,薄伽丘因创作《十日谈》成为公认的文艺复兴运动的最早代表人物。这部作品的开头就描述这场瘟疫,尸体横陈,十室九空。浩劫中,有10个青年男女侥幸未染病魔,外逃到乡间,唱歌跳舞逍遥自在,并讲了一百个故事。由此可知(   )
    A、灾难催生思想解放 B、瘟疫促进医学进步 C、天灾阻碍社会发展 D、疫病增强人体免疫
  • 2、中国内地第一支消防队是意大利人在天津租界组织的。1902年,清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租界消防队移交清政府管理。其后,清政府在北京和各省会城市组建了消防警察队,均由当地警察厅、局直接管辖。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消防队(   )
    A、成为中国警察部队的源头 B、推动了城市治理近代化 C、适应了近代城乡发展需要 D、主导了社会治安的管理
  • 3、关于马嘎尔尼访华,英方的记载多是马噶尔尼不认同英国是中国的藩属国,为了维护英王的尊严,选择了单膝下跪;而中方的记载却出现英使最终还是向乾隆皇帝行了代表藩属国的“双膝三跪九叩”礼。这种差异说明(   )
    A、历史记载带有主观意图 B、史料无法反映历史真相 C、两则记载没有史料价值 D、清朝同意英国贸易需求
  • 4、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年至1815年的250年间,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的马尼拉(菲律宾)与阿卡普尔科(墨西哥)之间的航运贸易。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风靡全球的中国丝绸为最。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产自西属拉美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
    A、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一直得以发展 B、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开始发生逆转 C、西方殖民扩张开启了中欧交往 D、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
  • 5、公元前22-公元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公元前16-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出现了汇票的雏形;中国古代《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由此可知(   )
    A、信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B、信贷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观念 C、信贷便利了交换成为财富的象征 D、世界主要文明区域早已出现信贷
  • 6、河西走廊地区发现了数千座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图1和图2是这些壁画墓中出土的两幅壁画。两幅图可用于说明当时(   )

                图1  撒种耕地图                                  图2  打麦场

    A、庄园式劳作的出现 B、铁犁牛耕全国普及 C、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D、稻麦复种得以推广
  • 7、关于马嘎尔尼访华,英方的记载多是马噶尔尼不认同英国是中国的藩属国,为了维护英王的尊严,选择了单膝下跪;而中方的记载却出现英使最终还是向乾隆皇帝行了代表藩属国的“双膝三跪九叩”礼。这种差异说明(   )
    A、历史记载带有主观意图 B、史料无法反映历史真相 C、两则记载没有史料价值 D、清朝同意英国贸易需求
  • 8、图一、图二依次为东汉水排、唐代筒车。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  )

                 图一

                      图二

    A、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趋势 B、生产工具动力有了新发展 C、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历程 D、生产关系发展演进的趋势
  • 9、图1、图2可用于说明此时期美国的农业生产(    )

          图1  美国农场劳动力总数变化                     图2  美国农业机械使用变化

    A、率先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严重缺乏劳动力 C、推动了农业劳动力转移 D、技术领先于世界
  • 10、1533年,亨利八世通过了《禁止上诉法案》,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司法联系完全断绝。1534年,《至尊法案》使英格兰国王拥有了对英国境内所有教职进行任命以及教义修改的至高权力。1536年,国会通过《小修道院解散法》,宣布解散岁入在200镑以下的小修道院,其动产、不动产均归王室所有。英国的这些措施(    )
    A、说明社会等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旨在满足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C、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D、促使国王与议会实现了结合
  • 11、1902年,天津城墙拆除。1906年,汉口绅商要求拆除此前修筑的城墙堡垣,地方政府同意了这一请求,并在原址基础上修筑了一条马路。1914年冬,在绅商的强烈要求下,上海城墙全部拆除。城墙的拆除反映了(   )
    A、中国近代城市半殖民地程度增强 B、清朝统治阶层适应外国侵略需要 C、商品经济作用下城市的逐步发展 D、封建统治力量在城市的不断强化
  • 12、中国内地第一支消防队是意大利人在天津租界组织的。1902年,清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租界消防队移交清政府管理。其后,清政府在北京和各省会城市组建了消防警察队,均由当地警察厅、局直接管辖。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消防队(   )
    A、成为中国警察部队的源头 B、推动了城市治理近代化 C、适应了近代城乡发展需要 D、主导了社会治安的管理
  • 13、在苏联“一五计划”时期,农机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在四年内增长了3.6倍。拖拉机的产量由1925年的538台,增加到1929年的4569台,各种播种机和打谷机的产量也在不断攀升。这说明当时苏联(   )
    A、国民经济比例没有失调 B、工业化促进农业机械化 C、计划经济利于农业发展 D、集体化促进农业机械化
  • 14、公元前22-公元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公元前16-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出现了汇票的雏形;中国古代《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由此可知( )
    A、信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B、信贷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观念 C、信贷便利了交换成为财富的象征 D、世界主要文明区域早已出现信贷
  • 15、“发现美洲”等于发现了美食天堂。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B、工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激增 C、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 D、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种
  • 16、下图是康熙命人在宋代《耕织图》的基础上绘成的《御制耕织图》。图以江南农村生产为题材,系统地描绘了粮食生产从浸种到入仓、蚕桑生产从浴蚕到剪帛的具体操作过程,册页前有康熙亲题序一篇。《御制耕织图》的创作反映了( )

    A、文化专制渗透到艺术领域 B、统治者对农本思想的传承 C、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古代现实主义绘画受推崇
  • 17、1931年,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贬值30%,其后英国联合自治领、殖民地和一些与英镑关系密切的国家率先组成英镑集团。美国和法国在1934年也分别构建了美元集团和法郎集团,三者之间形成彼此抗衡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  )
    A、加剧了世界性贸易危机 B、具有鲜明的霸权主义色彩 C、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 D、使世界货币体系彻底崩溃
  • 18、1802年至1803年,德意志艺术家格德在游历不列颠岛的伯明翰和什鲁斯伯里时,感叹方圆数英里“冒着火光的山川”像“喷火的火山”一样映红了地平线,“被煤炭闪耀的火光映衬得如此绚丽,使人仿佛置身于古罗马火与锻冶之神伍尔坎的工场!”这段艺术描写(  )
    A、讴歌了工业化时代的恢宏气象 B、说明工业革命激发了艺术灵感 C、旨在使人们关注工业污染问题 D、隐含对手工锻冶业衰落的惋惜
  • 19、1978—2005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中国实施了近70个无偿的粮食援助项目,总金额达9.25亿美元,有400多个县的3500万贫困人口因此受益。2005年,中国对外援助粮食共计57.7万吨,并于次年起停止接受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这一变化表明( )
    A、世界各国对中国粮食的依赖程度加深 B、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农业强国与出口大国行列 C、中国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能力增强 D、世界粮食计划署是中国实现脱贫的中坚力量
  • 20、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遇上大饥荒,欲开仓赈济。被人以无朝廷批文,无法动用官仓粮食为由劝阻。郑板桥则回复道:“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遣,我任之!”毅然决定开仓放粮。这折射出清代(    )
    A、政府注重发挥地方的能动性 B、社会救济程序存在的弊端 C、社会赈灾救济机制刻板僵化 D、赈济灾荒完全由政府承担
上一页 694 695 696 697 69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