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 根据材料,指出两城在城市功能上的相同点和在城市布局上的不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城在城市布局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
2、据统计,1816年英国13岁以下工人在棉纺织行业所占比例为20%、1835年为13%、1850年为8%。19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成为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同时,德国统一之前就规定实行义务教育,1860年普鲁士儿童入学率达97.5%。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科技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提高 B、经济发展提升了工人的社会地位 C、城市化进程扩大了劳动力的渠道 D、工业革命使工人劳动日益复杂化
-
3、公元9世纪,基督教势力开始迅速扩张,教会法不仅掌控着宗教世界,同时也伸向了世俗社会。“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激发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圣经》中诚实公正的观念、自由人权的理念、社会契约和自然法的一些基本原则也与宗教的新潮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这表明( )A、基督教是西方近代法律的源头 B、启蒙思想理论源于基督教经典 C、西方民主制度建立得益于教会 D、宗教文化影响近代法律的面貌
-
4、福特在《统治的热望》一书中认为:“比起其他城邦的人来,雅典人允许个性更少羁绊,鼓励个人天分更加充分的发展。”而罗马元老院在没有遇到任何严峻挑战的环境下有权颁布“元老院最后决议”,并且对其决策的正确与否公民无人质疑。据此可知( )A、雅典国家权力掌握在雅典人手中 B、雅典公民具有绝对的政治自由权 C、罗马共和政体具有贵族寡头特征 D、元老院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
5、在宪法规范用语方面,“八二宪法”重视用语的法律化,避免了“七五宪法”“七八宪法”两部宪法中的政治术语或词语以及领导人的语录式的表述,保证了法律语言的规范性,且在内容的表述上也更为明确和具体。据此可知,“八二宪法”( )A、体现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B、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C、开启了我国法制化进程 D、具有超越时代的适用性
-
6、如表是1921年11月23日顾维钧代表向华盛顿会议递交的一个中国提案的内容。该提案体现了当时中国( )
(一)请于若干时间以后,复还中国税则自由权。此项时间之多寡,应行酌定。
(二)请于此项时间以内,准许中国收取至高之价,并有全权区别需要品与奢华品以及其他各品。
(三)请自一千九百二十二年一月一日起,增收至百分之十二分半。
A、积极开展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斗争 B、为本国民族工业争取了有利环境 C、提升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国际形象 D、滞缓了欧美国家商品倾销的步伐 -
7、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又以《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利用改制宪法的办法,增加总统的职权;后又通过投票的方式实现君主立宪制,为袁世凯实行独裁、复辟帝制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据此可知( )A、法治已经取代人治 B、国人支持复辟帝制 C、宪政意识有所增强 D、复辟已有法律依据
-
8、1909年,上海发生各驻在国外交官和金融从业者联手抵制中方银行发钞事件,遭到两江总督端方的激烈批评:“查各国通例,本国境内向不准用别国钞票。中国听各国银行钞票一律行用,已属万分通融……今各国忽创议抵制不用中国钞票,喧宾夺主,实足骇人听闻!”这一斗争( )A、改变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环境 B、有助于群众性爱国运动的发展 C、有效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商品输出 D、客观上捍卫了中国的金融主权
-
9、清末立宪运动中,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诞生,其立法理念、制定过程等多方面都深受日本《明治宪法》的影响。《钦定宪法大纲》模仿《明治宪法》主要基于( )A、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B、西方民主和宪政思想被广泛接受 C、预备立宪推行并取得巨大成就 D、日本跃升成为东方帝国主义强国
-
10、下表是关于番薯传入中国的不同史料记载。据此可以确定的事实是( )
史料
出处
漳人初得此种,虑人之多种之也。诒曰:食之多病。近年以来,其种遂胜。
《漳州府志》(1573年)
番薯,皮紫,味稍甘于薯芋,尤易蕃。郡本无此种,自万历甲午(1594 年)荒后,明年都御史金学曾抚闽,从外番丐种归,救民种植以当谷食,足采其腹,荒不为灾。
《福州府志》(1613年)
福州船出海陈振龙者往吕宋国觅番蓣种,挟小篮中而来……他谷皆贵,惟蓣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明)苏琰《朱锁疏》
A、官修方志史料价值高于私人撰述 B、番薯最早传入之地应为福建漳州 C、多种史料互证即可得知历史真相 D、番薯的功用在明末即已受到重视 -
11、《宋朝事实类苑》中有记载:福州有一老媪,善酿美酒,士人们常到她那儿喝酒,并为这家酒店写了一个酒望子(酒店招牌)诗:“下临广陌三条阔,斜倚危楼百尺高”,自此“酒售数倍”。这反映了( )A、官府鼓励商品贸易 B、商品销售手段多样 C、士人投身商业活动 D、文学与商业的融合
-
12、唐代检查户口、劝课农桑的基层组织是乡里, “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每里设里正一人,且用“坊郭户”来称呼城市居民,但未单独设立户籍。宋代分别设立“坊郭户”户籍和“乡村户”户籍,又将户口划分为主户和客户。唐到宋的变化反映了( )A、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B、人身依附关系增强 C、户籍管理趋于严密 D、国家财源不断拓展
-
13、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针对“抽点中男入伍”的问题多次下发文书,时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始终“不肯署敕”。太宗即使当面讯问魏征,也无力改变其态度,只得作罢。这表明当时( )A、程序正义得到尊重 B、君主权威遭到削弱 C、三省分工较为明确 D、施政强调以民为本
-
14、汉初尽管摒弃了秦王朝的严刑峻法,但是从“约法三章”到《九章律》的制定,依然在践行法家的“缘法而治”,即便是在汉武帝时期,“缘法而治”的治国方式仍未改变,被称为“儒表法里”。据此可知汉朝( )A、重视民众道德教化 B、实行礼法并用策略 C、因袭秦朝理政举措 D、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
15、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从中央到郡县再到乡里有一套层层隶属的行政系统。但越往基层,官僚越少。基层社会的众多公共事务由农户通过宗族或者村落来处理,即“民事民治”。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 )A、存在严重的割据隐患 B、长期遵循宗法制原则 C、继承了原始民主传统 D、体现了一定的多元性
-
16、西周晚期,耕地轮荒农作制逐步向土地连种制过渡。到了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了主导地位,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地方“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农业作物品种日益丰富 B、农业生产向精细化发展 C、北方普遍实现一年两熟 D、集体劳作形式彻底瓦解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亚商贸通道示意图
——据【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
以“丝绸之路”而著称的欧亚商贸通道被冠以多种称呼:“信仰之路”、“和睦之路”“帝国之路”、“危机之路”、“白银之路”、“冷战之路”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这条商路历史的不同理解。围绕历史上的欧亚商路,选择某一称呼或自拟一个称呼,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前期,由于供应不足、上层社会抵制等原因,煤炭一直未能作为主要燃料在生产生活中普及。1550年,英国煤炭年产量仅为21万吨。到了17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燃料了。国王詹姆斯一世开始允许曾经备受英国皇室和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1630年英国煤炭产量达到150万吨。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时,英国煤炭产量高达250~300万吨……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的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蒸汽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这大大提高了煤炭的需求量。在19世纪的100年间,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则增加了18倍,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转型。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美国立国以来能源消费历史趋势图(1776~2012年)
——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转型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美国主导能源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能源结构转型的认识。 -
19、 某同学在开展关于“玉米在欧洲的传播”的主题研究时,搜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某岛)岛民们也用一种小米容易地制成面包,该小米类似于米兰人和安达卢西亚人大量存在的那种。该小米棒比手掌略长,一头略细,约有手臂的上半部那么粗。该谷粒具有豆粒的形状和大小。当它们生长时为白色⋯⋯磨成粉时雪白。这种谷粒叫“玉米”。我的信使也将带给阁下一些他们用以做面包的那些种子。
——参与过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的安格勒利亚,于1494年5月3日致罗马教廷国务大臣的信件
材料二 1542年出版的《植物志》中记述:“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
【注】这幅图是画家阿·米耶尔直接采画自生长着的玉米,再由一位素描师把彩图转化为黑白线圈,1542年,被录入在德国植物学家摩恩哈德·福克斯编基的《植物志》中印刷出版。
材料三 1582年威尼斯贵族孔塔里尼家的一份“田地播种计划”表明,他们家的佃农已在一块夏季遭涝的田地上种玉米。1584年,玉米出现在威尼斯一个农民死后的农场财产清单中。1588年,玉米成为一个农场主送给罗维戈的圣巴托罗缪修道院礼品的一部分。1601年的一份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文献栽, “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具有便宜市价赖以维生的资源”。
指出材料一、二、三各涉及哪种类别的文献史料,并分别说明其对研究玉米在欧洲传播的价值。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将交通系统列为统一国家赖以生存的首要组织,认为“交通系统之所以名列榜首,是因为它们是大一统国家赖以生存的主要制度”。
——摘编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图1中秦朝陆路交通建设的信息并分析其对巩固统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