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公元前241年.西西里省成立,行省总督在财政上只起监督作用,具体事务由罗马国家派去的财务官负责;当地居民一般案件的审判权由西西里的城市法庭掌握;同时还设立了专门审理控诉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

    西西里省的设立( )

    A、实现了权力的相互制约平衡 B、推动了罗马民主政治的建立 C、提供了有效治理地方的经验 D、巩固了罗马帝国的扩张成果
  • 2、下列对图数据的分析,与史实相符的是 ( )

    A、外邦人同样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B、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不足雅典居民的一半 C、占据人口近半数的奴隶可以担任政府公职 D、全体自由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
  • 3、在谈论某一政体时,柏拉图认为:“它在我看来确实像独裁制度(那里有监察官),可是,有时我觉得它非常像由民主制度管理的国家。但话说回来,要否认它是贵族制度明显又是愚蠢的,那里还存在着王政。”柏拉图论述的是( )
    A、波斯帝国政体 B、雅典政体 C、斯巴达政体 D、罗马共和政体
  • 4、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谷物来自埃及、西西里等地,腌鱼来自西班牙等地,木材和沥青来自马其顿,铅来自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这些史实可以用于说明( )
    A、希腊人建立了殖民帝国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环地中海地区贸易繁荣 D、希腊文明扩展到欧亚大陆
  • 5、古印度文化强调忠实于种姓社会秩序而不是忠于国家,种姓等级制度的地位甚至“比任何政治制度都要高”;当印度帝国遭遇分崩离析危机时,不同种姓的村民却能够“像观看自然现象那样无动于衷”地“静静地看着整个帝国的崩溃”.这突出说明,古印度( )
    A、奴隶制文明高度发达 B、社会等级秩序森严 C、文化传统根深蒂固 D、人们国家观念淡薄
  • 6、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

    这说明种姓制度 ( )

    A、强调职业等级贵贱分明 B、宣扬神权至高无上 C、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D、保留同态复仇习俗
  • 7、文字是一个文明的重要标志,如图是字母文字起源与演化表(缺失)。下列选项中,对该表补充完全正确的是( )

    字母文字起源与演化

    A、①拉丁字母②腓尼基字母③阿拉马字母 B、①腓尼基字母②阿拉马字母③拉丁字母 C、①阿拉马字母②拉丁字母③腓尼基字母 D、①腓尼基字母②拉丁字母③阿拉马字母
  • 8、《汉谟拉比法典》石碑上半段有一幅浮雕,太阳神沙马什把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授予汉谟拉比;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宜称靠至高神阿胡拉马兹达之佑统治王国。这反映两个国家统治的共同点是( )
    A、建立完善官僚体系 B、实行行省制度 C、依靠法律进行统治 D、宣扬君权神授
  • 9、有学者认为,在距今4000年前,地球经历过一场大降温的过程,结束了早前人类的“黄金时代”,使两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衰亡,沉重打击了古埃及文明,更使得印欧人不得不向四周迁徙,冲击着欧亚各临近文明。这( )
    A、说明了农耕与游牧文明冲突根源 B、诠释了气候变化对文明的重要影响 C、分析了地理位置与文明兴衰的关系 D、证明了不同文明发展趋势的一致性
  • 10、下图浮雕中,纳尔迈高坐九级台阶上的殿堂,上方有保护他的女神,身后是其随从,前方是牛、羊、俘虏等战利品。据此推知,当时的埃及 ( )

    A、初步具备国家形态 B、对外征战无往不胜 C、建立完备官僚系统 D、农业生产备受重视
  • 11、古代两河流域居民通过观察牲畜内脏卜,统称为脏卜。脏卜内容包罗万象,数量众多。出土的古巴比伦时期的占卜文献中,有 88%属于脏卜卜辞。以下对脏卜卜辞的史料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卜辞用象形文字书写而留存与于后世 B、占卜为迷信行为,脏卜卜辞无史料价值: C、卜辞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的第一手史料: D、卜辞可印证君权神授的历史事实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周易》提出:“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孟子称:“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秦的诸子百家以及后来的经史子集各门学问,多为治国安邦的国家安全之学,国家安全始终是统治阶级的基本追求。历代统治者多遵守“划疆自守,不事远图”“尚武而不黩武”的理念,坚持“守内制外”,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唐太宗更是强调“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

    ——摘编自刘江永《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安全思想与经验教训》

    材料二 清末,清廷逐渐注重以科学的经纬度来测绘精确的边界地图,现蒙古、西藏、新疆同中原地区一起被纳入国家安全的施政范围内。清末有识之士主张“驭外之端”为保证国家安全的第一要务,要“筹自强之计,为安危全局一大关键”,并且对危机下的国家安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尝谓中国自南北统一之后,中国之火患,不在内讧,而在外侮。故中国之守备,不在腹地,而在边疆”。 于是以洋务派为代表的近代海军建设逐渐发展起来。

    ——摘编自张永攀《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论中国传统“国家安全观”的流变与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国家安全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和晚清时期国家安全思想的不同及推动近代国家安全思想形成的因素。
  • 13、【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

    材料 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的缘起、发展,形成丝绸之路多种混合型文化内涵,阐释丝绸之路的文化就是阐释中华民族多样性人文性格。有学者指出, “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点,在丝绸之路上跨越两千年的交流交往交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丝绸之路精神是对中华文明内涵的最好诠释”。

    ——摘编自来永红《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探讨》

    请以“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后,欧洲人开始大量地迁往美洲。北美洲逐渐成为欧洲移民的主要集中地。18 世纪中期,移民已达 200 万。欧洲人到新大陆以后,对美洲实行残酷的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实行大屠杀,罪恶的贩奴活动也于 16 世纪 30 年代盛行,此后长达 3 个世纪,使非洲人口损失近 1 亿多人口。中国人向外迁移开始于汉代。唐代,海上贸易发达,一些华人移居马来半岛和瓜哇等地。宋末元初,因战乱,宋遗民大批涌向海外。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出现,东西贸易的发展,大批华人奔赴南洋。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沿海各省的民众大量到海外谋生。直到新中国建立的 109 年间,出国人数多达一千多万,遍及世界各地。据统计,现今在国外的华侨华裔约有 2300 多万人。

    ——摘编自王恩涌的《人·地·文化》

    材料二 秦代有计划地向南方长江、闽江和珠江流域推进,设置郡县,开凿灵渠,派遣 50 万人南戍五岭,这对南方地区的开发是一个重要的促进。两汉时期南方又有了一定发展,当时南方王工吴国 “东有海盐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西晋末年永嘉治乱,中原人民避乱南下的,史称“扶携接踵”。中唐安史之乱导致了北方人口的又一次大规模南流。在迁徙群体中不仅有百姓,还有众多的富商大贾、文人墨客,直至宦官大族、皇亲宗族等无所不包。这些不同阶层的群体迁入江南地区后,基本上是各司其职、各操旧业,使长江流域自东晋南朝以来已经得到发展的社会经济更加迅速地增长起来。宋室南渡后,北方人民因不堪忍受女真贵族的压迫而流亡江南者日众,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摘编自张冠梓《试论古代人口南迁浪潮与中国文明的整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人口迁徙的主要趋势并分析其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原因。
  • 15、学者金重远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进步文化和反动文化之间的一场大搏斗。因为战争会给文化造成破坏;然而正是通过战火的提炼,人类的文化得以净化和升华,进入一个新境界。” 该学者意在强调现代战争( )
    A、给文化带来割裂与冲击 B、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双刃剑 C、导致世界文化发展中断 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 16、1804 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原则。拿破仑通过战争把这部法典带到了所有被征服的国家、地区,这有助于( )
    A、巩固法国资产阶级统治 B、摧毁欧洲旧的封建秩序 C、维护拿破仑的专制统治 D、欧洲民主政体的确立
  • 17、开罗博物馆保留着一尊出土于埃及的男性雕像,这尊雕像的头部运用希腊风格刻画一个希腊人物,但雕像的站立姿势和衣服却是埃及式样的。由此可见,亚历山大东征( )
    A、促进了区域间文化交流 B、导致希腊文化中心转移 C、推动了各国文明一体化 D、打破了世界隔绝的状态
  • 18、2100 多年前,汉帝国开辟通向异域的通道,历史车轮转到了 400 多年前,亚欧大陆西端伊比利亚半岛上两个小国打开了通向世界的通道。这两个通道( )
    A、都打破了地区封闭,成为不同文明交流的通道 B、都推动了社会转型,对当时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C、此后中国和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从未中断 D、都促进物种、文化交流及人口的长期稳定增长
  • 19、明清时期,下南洋的民众大部分都是下层民众,许多普通手工业者依靠技术在南洋谋生,他们把中国先进的手工业技术带到南洋各个国家;一些国家还通过这些华人学习到了栽种白菜、韭菜、荔枝等蔬菜水果技术。由此可见,下南洋( )
    A、缓解了中国国内的人口压力 B、推动了全球市场的形成 C、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的变化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20、如图是出土于新疆民丰尼雅遗址的织锦护臂,其质地为汉代蜀地的织锦,上面织有八个汉隶文字: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据此可知( )

    A、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B、汉代与西域存在文明交往 C、古代新疆地区将隶书作为统一文字 D、汉代蜀地棉纺织工艺发达
上一页 669 670 671 672 67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