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在澳大利亚,英国人到来之前原住民人口达75万人,1901年只剩下9万多人。在新西兰,18世纪原住民有25万人,19世纪中叶只剩下5万多人,而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这反映出(   )
    A、劳动力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 B、殖民扩张重塑了世界格局 C、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替代性变化 D、移民文化呈现出多元特征
  • 2、16世纪中期以后,在西属拉丁美洲,矿业经济快速发展起来,西班牙移民涌入,同时印第安人因疫病、殖民奴役而大量死亡。上述现象导致西属拉丁美洲(   )
    A、资本原始积累加速 B、种植园的发展空间增大 C、经济的独立性增强 D、逐渐退出黑人奴隶贸易
  • 3、玛雅文明盛行于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5世纪,发源地在今天的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等地,是中美洲古代文明中最杰出的一个。这个“最杰出’表现在(   )
    A、社会制度的最为先进 B、天文历法的世界领先 C、科技文化的成就突出 D、浮动园地的巧妙高产
  • 4、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居楼族和般度族后裔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可能是(   )
    A、《摩诃婆罗多》 B、《荷马史诗》 C、《吉尔伽美什》 D、《伊戈尔远征记》
  • 5、有学者认为:“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俄罗斯民族是其一支)来说,就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这表明,俄罗斯(   )
    A、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B、融入了基督教文化圈 C、是欧洲东正教的中心 D、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
  • 6、明代,国人对周边国家的认知日益清晰丰富。但在当时编印的一些书籍中,时常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又加入想象内容,如图1所示。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拓宽了士人视野 B、西学东渐的社会影响力有限 C、传统夷夏观改变时人观念 D、市民文化诉求主导书籍编纂
  • 7、龙是中国古人由多种动物肢体、器官组合而成的能潜、能走、能飞的“三栖动物”,是中华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的产物,是基于民族文化观念的文化创造。龙文化既是根源文化,也是标志文化;既是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这说明龙文化最深层的文化底蕴是(   )
    A、开放包容 B、多元一体 C、自强不息 D、实物崇拜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六七世纪之交,中国重新实现统一,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唐朝完善了自北朝以来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法制完备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在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改革政治体制,加强集权化。日益强盛的新罗不仅驱逐了日本在朝鲜的侵略势力,并且威胁着日本的盟国百济……而日本统治阶级在国内疯狂兼并土地,增置部民,战争不已,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人民反抗斗争不断。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645年6月12日,中大兄皇子等乘接见朝鲜使节之机,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由中大兄皇子之舅轻皇子继位,称孝德天皇。孝德天皇与革新派关系……66年元旦,天皇发布《改新之诏》,是为大化改新。新政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废除贵族私有的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第二,实行“班田收授法”,受田者须负担租庸调。第三,改革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各级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氏族贵族世袭制。

    ——摘编自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大化改新的特点。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得到了法国进步人士的极大同情,他们组织志愿军远渡重洋,踊跃地参加美国人民的反英战争。这些法国人回国后,很自然地把美国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理论带到法国。美国革命不仅对于法国大革命起了催化的作用,而且也成为法国革命者学习的榜样,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及1791年宪法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及1787年联邦宪法的再版。

    材料二  《1791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体制——君主立宪制,并将1789年颁布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作为宪法的前言。在正文中,宪法宣布要“坚定地废除损害自由和权利平等的制度”。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实行司法独立。宪法就国王的行政权作出特别说明:“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国王只能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并且只有依据法律才得要求服从。”宪法为公民规定了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重新确认了按照公民纳税额来确定选举权的原则。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未达到的“消极公民”无选举权。宪法生效后,制宪议会的代表们通过决议——全体代表一律不参加竞选,不进入新的立法议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与1791年法国宪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791年法国宪法
  • 10、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没有人触动奴隶制,人们知道如果废除奴隶制,很多州就不会承认联邦政府。所以,美国是一个自由和奴隶并存的联邦,美国不仅保护了自由,也保护了奴隶制。据此可知,美国制宪会议(    )
    A、致力于实现国家统一 B、背弃了启蒙思想内核 C、肯定了奴隶制的价值 D、带有明显的妥协色彩
  • 11、2022年10月20日,英国首相特拉斯宣布辞去保守党党首及首相职务。在45天的任期内,特拉斯政府出台的激进减税政策,引起了议会和工党的强烈不满,这使得她成为了英国有史以来任期最短的首相。这表明英国( )
    A、首相内阁对议会负责 B、民主政治缺乏法治精神 C、责任内阁制有待完善 D、政党竞争造成政局动荡
  • 12、法国启蒙运动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杰出思想家为代表。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宣扬自由和平等原则;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而卢梭在强调“天赋人权”的同时,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启蒙运动(   )
    A、发生的时间早于文艺复兴运动 B、其精神内核是限制君权 C、勾勒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蓝图 D、倡导建立近代民族国家
  • 13、1423年,意大利教育家维多里诺创办了一所宫廷学校,称“快乐之家”。维多里诺强调发展儿童的个性,在他的学校里,学生们通过团体游戏激发责任感;在音乐、舞蹈和唱赞美诗等活动中,发展学生主动积极活泼的天性。据此可知,维多里诺的教育(   )
    A、旨在助推社会阶层的流动 B、摆脱了神学思想束缚 C、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 D、成为培养贵族的阵地
  • 14、1571年,伦敦皇家交易所正式开张。皇家交易所以商品交易为主,交易商们定期会晤。起初,交易商只进行国内的金属贸易,交易品种还包括瓷器、茶叶、谷物等商品,以及票据、债券、汇率等金融工具。这主要反映了(   )
    A、经济发展与商业理论革新 B、商业发展与经营方式变化 C、价格革命与封建制度解体 D、工业革命与生产组织变革
  • 15、虽然中世纪的基督教扩张或多或少掺杂着对土地与财富的争夺,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或多或少都建立在基督徒对传播基督教的狂热之上。15世纪末期,这种狂热又激励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们扬帆远航。这说明(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以政治方面为主 B、西、葡两国的势力在欧洲影响巨大 C、教会势力干扰了西、葡的政治走向 D、西方早期的殖民扩张带有宗教动因
  • 16、玉米最初只是一种杂草,其穗还没有一个人的拇指甲大。印第安人将它培育成一种长棒子上长满一排排种子的作物。他们彻底培植了玉米,使它变得只有依靠人类才能生存;如果人们不种它,它就会灭绝,因为培植后的玉米已不能散播自己的种子——玉米粒。印第安人种植的其他重要植物有:南瓜、马铃薯、西红柿、花生、可可豆、烟草,以及含有大量蛋白质的豆类植物。在发现新大陆以前,美洲种植的植物没有一种是在东半球培植的。由此可知,美洲文明(   )
    A、农业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 B、农业发展具有独立性特征 C、美洲农耕的自然条件优越 D、美洲文明受地理环境影响
  • 17、历史文献记载,西非古国加纳王国(约公元400-1200年)的首都有两个城区,一为国王贵族居住的王城,周边围有城墙,禁止外人擅入;一为穆斯林商人聚居的城区,拥有颇有规模的市场。这反映出(   )
    A、加纳王城兼具政治经济职能 B、非洲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C、伊斯兰文化对非洲影响深远 D、帝国扩张推动区域文明交流
  • 18、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存在一个奇特的政治现象——历代幕府将军都想架空皇室与朝廷,却无不标榜自身血统的一脉相承,且始终以“朝臣”自称。幕府将军这些做法意在(   )
    A、捍卫贵族世袭秩序 B、提高武士阶层地位 C、维系统治的合法性 D、震慑封建割据势力
  • 19、古代的阿拉伯人把商人看作最受尊敬的人,“商人”一词有“聪明人”之意。在阿拉伯民间文学作品《一千零一夜》中,其描述的人物——从商人到金匠,从理发师到渔夫,从平民到国王,几乎人人都是物质派,在他们的心目中,一切只是为了金钱。这些现象反映了古代阿拉伯人(       )
    A、具有重商倾向 B、精通商业经营 C、商人社会地位高 D、推动东西贸易
  • 20、中世纪西欧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这些城市又与王权结成联盟,成为埋葬中古封建主的墓场。这表明,西欧城市自治(   )
    A、致使封君封臣制已被破坏殆尽 B、推动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建立 C、确立了专制王权至高无上统治 D、为大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上一页 667 668 669 670 67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