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图所示是德国科隆大主教(1722—1725)的一幅肖像画。画中他穿着象征着智慧和地位的“中式丝质睡袍”,正用中国瓷器享受着 一杯异域饮料,是茶、咖啡或是巧克力。该画作体现出( )

    A、欧亚非人民的生活习惯趋于一致 B、中西交流丰富了民众的物质生活 C、商品流动推动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D、东方传统手工业仍具有市场优势
  • 2、有学者论及美国文化时说:“在一个乐团中,每一种乐器在整个交响乐中都有它适当的主题与旋律。在社会中,每一族群都是一种天然的乐器,它的精神和文化就是它的主题和旋律,它们的谐音、非谐音和不协调和弦造就了文明的交响乐。”这一观点( )
    A、旨在说明美国多元文化是由殖民活动造成的 B、强调美国不同族群间存在着文化认同的问题 C、忽视了美国移民文化多元性和差异性的特征 D、体现了尊重美国族群文化差异的文化多元观
  • 3、1515年,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下令,不管是白人还是印第安人,都可以自由地与他们中意的人结婚。1542年,西班牙王室颁布的《新法律》规定:“印第安人是自由人,是西班牙国王的臣民”,有权拥有他们自己的土地,保留他们的村社。西班牙的这些规定( )
    A、推动了印第安文明的正常发展 B、促进了拉美自由平等社会发展 C、有助于拉美混合文明结构形成 D、受到了欧洲早期启蒙思想影响
  • 4、公元9世纪,日本嵯峨天皇即位后,组织编纂了《新撰姓氏录》,收录了第1代天皇至第52代天皇时期的姓氏,总计1182个。《新撰姓氏录》将姓氏分为3个等级,即“皇别”“神别”与“诸蕃”。这一举动旨在( )
    A、确立封建统治制度 B、强化天皇专制统治 C、完善社会等级秩序 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 5、在印加帝国,皇帝被认为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通过皇家委员会管理帝国的土地,把土地分配给家庭或社区使用,但土地不可被私人所有,且土地所有者需要向国家缴纳一定比例的农产品作为税收。这种土地管理方式有助于( )
    A、遏制土地兼并现象 B、保障国家财源稳定 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集权统治长治久安
  • 6、亚里士多德在“临终遗嘱”中明确要求子嗣:“那些曾服侍过我的奴隶,没有一个可以卖掉,让他们留下来,当他们达到要求的年龄,根据他们的服务释放他们。”该遗嘱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雅典( )
    A、人文素养影响奴隶主决策 B、繁荣的基础是奴隶制经济 C、理性主义是社会主流思想 D、社会身份认同的界限模糊
  • 7、1855年10月,在厦门的街道上到处粘贴着一份绅商所写的揭帖,揭露了外国殖民者在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之后,雇佣一些心术不正的叛徒,通过各种手段,诱骗老实的人们,然后通过海运把这些受骗人卖到外国进行强迫劳动的事情。揭贴所揭露的内容反映了( )
    A、官府借告示揭露殖民者给中国带来灾难 B、西方资本主义具有扩张掠夺的本质属性 C、以华制华是外国殖民者侵略中国的方式 D、劳务输出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途径之一
  • 8、图1为1861年某思想家提出的主张。与洋务派相比,其主张的特色在于( )

    A、完整阐述了“中体西用”的内涵 B、充分认识到了中国伦理纲常的价值 C、冲击了顽固派对中国传统的坚守 D、超越了洋务派富国强兵之术的阐释
  • 9、有学者认为: “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展开了四通八达并且前所未有的商品及其技术交流。”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A、泉州、广州等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 B、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海十分频繁 C、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达到巅峰 D、瓷器成为了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 10、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用川、滇茶叶交易西藏马匹、药材的一条商贸之路。宋代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场和买马司; 元代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据此可知,茶马交易( )
    A、政府发挥主导与管理作用 B、强化对边疆地区的垂直管理 C、对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冲击 D、促进了中原与边疆经济交流
  • 11、西汉前期,士农工商大都以追求财富和权欲作为动机;西汉后期,弥漫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逐渐淡化。这一变化缘于( )
    A、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秦朝政治经济制度消亡 D、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
  • 12、《孟子·离娄》载:“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这一主张( )
    A、奠定了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 B、强调了推行仁政的积极作用 C、重申了道德教化的政治意义 D、体现了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一日”

    陈子展从沪江大学授课回家,午睡醒后读报,有感时局作《长城谣》一首。一个巡捕一觉醒来,离上班应卯只差15分钟,来不及梳洗,赶紧离开亭子间,皮鞋在后门口与红漆马桶发生冲突。

    苏州河畔,一个圈子里传出一位卖艺人老练流利的急白:“嗳,来格哉,来是一个大老板,䑢空奖券中头彩;坐汽车,吃大菜,洋行星厢做买办,政府里厢做大官。”黄包车夫用不纯熟的英语向外国水兵拉生意;卖晚报的小孩喊着:“EveningTimes!”

    某校礼堂,训导主任训话:“为准备会考,电灯现在每天迟一小时关,可以多看些书”。午后两点,包天笑在参观他儿子创办的新生化学工艺厂——第一家生产国货医用橡皮囊的工厂。华商纱厂工人方根宝一天工作16小时,到了睡觉时耳朵里还响着轰轰的机器声。

    ——摘编自施康强《一九三六年五月二十一日,上海》

    结合材料,概括“中国一日”中上海的众生相并作出合理解读。

  • 14、下表为《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目录(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章

    工业革命的发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二、英国工业化的过程

    三、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

    第三章

    ____

    一、法国的工业化

    二、美国的工业化

    三、德国的工业化

    第六章工业化与社会

    一、工业化的经济后果

    ①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②农业革命与农业现代化

    ③经济结构的变迁

    二、工业化的社会后果

    ①乡村的改变

    ②生活节奏加快与时间观念增强

    ③教育发展与文化素质提升

    ④____

    ⑤____

    ——摘自刘笑盈《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

    (1)、 请你为第三章拟定合适的标题并说明依据。
    (2)、补充第六章第二部分4、5子目的标题并加以简述。
  • 15、有人认为,明清时期,乡绅具有国家和乡村社会之间的“双重代理人”的身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乡绅绝大部分是通过参加国家选举人才的官方考试而获得自身的特权地位,主要由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人物构成。

    材料二:明清时期乡绅对乡村社会的管理

    兴办学校书院、创办义学、培养人才、编修方志等事务。

    协助地方政府办理税赋、治安等社会事务,在灾荒之年,为维护乡族利益,在自动出资救济乡民的同时,要求政府拿出举措——以减代赈、减免赋税。担负组织祭祀、制定族规等宗族内部活动,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经常对地方诉讼、争斗事件进行公断和防护,维护乡村地区治安。

    ——摘编自解亚珠《明清白话小说中的乡绅形象研究》

    (1)、 据材料一分析乡绅能够成为国家和乡村社会之间“双重代理人”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乡绅的作用。
  • 16、下表为不同年份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与总额的数量变化。这( )

    年份

    贷款项目

    贷款总额(亿元)

    1968

    62

    9.5

    1981

    266

    124

    A、有助于维护国际货币汇率稳定 B、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推动 C、增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性 D、客观上推动新兴独立国家发展
  • 17、据统计,在英国撒切尔政府(1979年—1990年)文官改革过程中,文官人数减少了1/5,公共机构最高层次人员至少减少了9.7%,助理次官和高级主管分别减少了12.9%和14.5%。这一举措目的是( )
    A、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B、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C、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D、完善文官考核制度
  • 18、1851年,欧洲12国围绕欧洲疾病防治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卫生大会。到了20世纪,国际联盟国际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先后成为疫病防治领域的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领导者、协调者。据此可知,全球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 )
    A、始终由欧洲国家占主导地位 B、控制了疫病爆发和扩散 C、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 D、顺应了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 19、17世纪之前,英国下层女性的劳动以家务为主;19世纪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的女性走进工厂,工作领域涉及了各个行业,她们参加了宪章运动等几乎所有的重大运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思想解放引领政治变革 B、社会进步推动女性觉醒 C、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D、技术发展改变民众生活
  • 20、1500年—1800年,大约有1亿以上的人口死于传播到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疾病。但是,世界人口总量却从约4.25亿增长到突破9亿。其主要原因是( )
    A、食物物种的交流 B、西方列强对外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社会医疗保障条件改善
上一页 665 666 667 668 6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