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全面有效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17年,中国推动并发起建立了“基础四国”部长级会议和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等多边磋商机制;2021年与美国共同发布了《中美关于在 21 世纪 20 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这表明我国( )A、强化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B、创新大国合作的新机制 C、主导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D、积极参与全球社会治理
-
2、1949 年 11月,亚洲及大洋洲部分国家的工会代表在北京召开会议,世界工联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名誉主席刘少奇在会上分析了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形势,并表示中国工人阶级负有援助这些国家的革命运动的“繁重的责任”。刘少奇的讲话( )A、代表当时中国的外交倾向 B、使亚洲革命方向发生改变 C、增进了各国工人间的团结 D、使中国打破了西方的封锁
-
3、1946年当政协决议达成时,中国共产党称:“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斗争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中国“已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这说明当时( )A、和平建国成为国共两党共同的追求 B、国共合作关系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抗战后国共两党之间矛盾逐步缩小 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建立联合政府
-
4、20世纪 20年代末,江西地区的一首歌谣唱道:“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当兵就要当红军,打倒军阀和劣绅。人人都把田地分,红军战士来代耕。”据此可知,该歌谣( )A、反映了秋收起义胜利 B、歌颂了苏维埃政权建立 C、产生于井冈山会师后 D、见证了反“围剿”的胜利
-
5、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认为“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者,厥有三事:一曰人权论,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西洋文明正是这种新文明的代表,至于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东洋文明,“其质量举未能脱古代文明之窠臼”。这说明当时陈独秀( )A、宣扬马克思主义 B、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推崇民主与科学 D、倡导救亡与变法相结合
-
6、表 2所示为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的部分商务法规、章程。由此可知,当时( )
表2
时间
法规、章程
主要内容
1904年
公司律
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
1906 年
奖给商勋章程
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品顶戴
1907 年
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
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
A、洋务运动推动实业建设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商业改制成为新政重心 D、近代工商业得到一定发展 -
7、鸦片战争中,道光帝晓谕沿海各督抚:“倘有桀骜情形,断不准在海洋与之接仗。盖该夷之所长在船炮,至舍舟登陆,则一无所能,正不妨偃旗息鼓,诱之登岸,督率弁兵,奋击痛剿,使聚而歼旃,乃为上策。”这反映出道光帝( )A、海防战略的近代化 B、对英军侵略妥协退让 C、错误估计战争形势 D、认识到清朝统治软肋
-
8、表1所示是明清时期广东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可推知,明清时期( )
表1
区域
明朝中期
清朝中期
广东(全省)
500 万人
800 万人
广州
100 万人
300万人
备注:广州100 万人的统计是明末的数据。
A、广东封建经济繁荣发展 B、广州成为全国最大城市 C、经济重心逐步移至岭南 D、海禁政策遏止海外移民 -
9、明代初期,皇帝常在内阁,后来有些皇帝不常到内阁,由内阁条旨、票拟送进去批,甚至有几个皇帝则长久不管事,不再到内阁。 于是皇帝和内阁中间的接触,就多出一重宦官上下其手的机会。这样,宦官就慢慢地弄了权。这一变化( )A、使决策机制发生根本改变 B、加剧了明朝的政治黑暗 C、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D、改变了内阁的机构性质
-
10、五代以前,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为官府、私家抄书或自己抄书出售的群体——“经生”,如“(成都)吴彩鸾善书小字,尝书《唐韵》鬻之”。而到宋代及以后,“经生”群体则大量减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技术的进步 B、农业经济的发展 C、市民文化的兴起 D、科举制度的完善
-
11、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赵普在与宋太祖的对话中,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并被采纳。该建议针对的是( )A、宰相专权 B、军阀割据 C、冗兵问题 D、宦官乱政
-
12、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始建进士科”,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是试策,即以策取士(当时主要考时务策),通过一些有关国家政策的题目来考查考生对朝政问题的处理能力。由此可见,隋朝科举制( )A、摒弃了传统的选官模式 B、动摇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C、选官不再看重家世门第 D、注重实用性人才的选拔
-
13、西晋名臣刘毅说,“中华所以倾颓,四海所以土崩”,其原因就在于取才失当。刘毅在此抨击的是( )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三公九卿制
-
14、图是山东临沂白庄汉墓出土的乐舞迎宾图,图中可见一头戴飘带高帽、鼻梁高挺、身着短袴的胡人舞者,双手持股鼓欲意击鼓,其前面还有一名汉人长袖舞者倒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汉代( )A、西域的风俗与中原渐趋一致 B、胡汉文化交融趋势凸显 C、对外艺术交流形式丰富多元 D、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
-
15、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发布“书同文”的诏令,以小篆为全国统一书体,令李斯、赵高等用小篆书写《仓颉篇》《爰历篇》等为统一文字范本。其根本目的在于( )A、巩固秦朝统一 B、推进文化传承 C、规范文字书写 D、宣传儒学思想
-
16、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境内考古发掘公布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已有 793处(见图)。 由此可知( )A、夏朝的存在得到考古印证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C、二里头文化有明显核心区 D、当时各地区之间联系密切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在这七年中,我们先用三年的时间巩固了人民政权。紧接着,又用四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下,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进行了156项重大工程建设,到1956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兴旺局面。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并指出这一时期新中国在政治制度建设和外交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图中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三个峰值出现的推动因素。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儒学中以“克已复礼”思想为代表的礼制思想对于协调社会关系、维持封建政权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北洋军阀深谙传统儒学的作用,因此,在北洋军阀统治期间出现了一系列的“尊孔复古”逆潮。如:1913年袁世凯下令尊孔;1917年张勋拥溥仪复辟,理由是维护儒家的纲纪;黎元洪在1922年复任总统时发表的通电中指出,中国之所以乱七八糟,正是因为“下放其上……婚媾凶终,师友义绝,翻云覆雨,人道荡然”;1927年张作霖下令定礼制,次年祭孔。北洋军阀集团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有意识地利用封建儒家文化,构建起诸如吴佩孚的“内圣为体,外王为用”的治国理念。
——摘编自刘威张泽坤《论传统儒家文化对北洋军阀的影响》
材料二 1986年,当代学者李泽厚在《走向未来》杂志创刊号发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文,这是当时对新文化运动所能达到的“最为漂亮”的回答,自此“启蒙与救亡”即成为支配性的阐释范式,延绵至今。
——摘编自吴宝林《如何超越“辉格史”: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百年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洋军阀政府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及其意图。(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见于记载的相应官员有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等。丞相是朝廷首席文官,总理全国政务。太尉原称尉、国尉,是朝廷首席武官,是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地位略次于丞相,是负责监察的大臣,位列上卿。“三公”之下又有“九卿”,分工管理不同的政务部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 隋时,三省的职掌尚没有明确的划分。直到太宗时,始告确定。以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查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但因权力的彻底分化……太宗为补救这个流弊,因而设“政事堂”,作为三省首长联席议政的机关。最初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来移到中书省,改称为“中书门下”。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款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设立“政事堂”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体是什么?其目的何在? -
20、下图为1960年和1962年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与城镇人口的变化示意图。这反映了( )A、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C、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D、“四个现代化”目标已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