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搜集整理了如下史料,其研究的主题是(     )

    ▲《明史·食货志》:“苏松嘉湖之地,民多织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

    ▲黄宗羲提倡“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

    ▲清代“四大名镇”:汉口镇、朱仙镇、佛山镇、景德镇

    A、盛世局面下的危机 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近代化因素初显现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2、清朝时期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其统治期间,疆域范围经历了多次变化,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下哪项不属于清朝的边疆管理措施(     )
    A、设置伊犁将军,统筹管辖新疆地区 B、建立行省制度,统一管理全国 C、实行改土归流,加强西南地区管理 D、设立驻藏大臣,管理西藏事务
  • 3、据《明史·廖永忠传》记载,洪武六年(1374年),德庄侯廖永忠上言:“今北边遗孽,远遁万里之外,独东南倭寇负禽兽之性,时出剽掠扰濒海之民。臣请严饬沿海军民,备御海寇,以安生民。”根据这一记载,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北方边疆局势紧张 B、沿海频遭倭寇侵扰 C、政府加强海防措施 D、民众生活困苦不堪
  • 4、南宋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其中详细记载了宋代婚嫁过程中的议婚、下定礼、下聘礼等环节,并提到“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这反映了宋代社会(     )
    A、门第观念淡化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D、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 5、“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实行募兵制   ②机构设置重叠 ③开拓疆域       ④藩镇割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某一变法强调“谓常平籴本,宜估价出息,民得贷以充种食,俟谷熟输绢麦偿官……凡愿贷者,即与之,不愿者勿强。”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变法是(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庆历新政 D、王安石变法
  • 7、《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建中元年,杨炎建议行两税法……其税有二:一曰地税,二曰户税。地税以顷亩为差,户税以资产为差。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根据史料信息,两税法的征收标准主要是(     )
    A、按人口数量多少来征税 B、按家庭户籍所在地征税 C、按土地面积和财产征税 D、按商业活动的收入征税
  • 8、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文化成就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伤寒杂病论》《九章算术》《汜胜之书》

    《梦溪笔谈》《授时历》《农书》

    《农政全书》《天工开物》

    《千金方》《齐民要术》《禹贡地域图》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④②③① D、②①④③
  • 9、某民族初起时,“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它们是原始社会后期由于征掠、围猎的需要而设的军事首领,随后发展为固定的军事组织。该民族建立了(     )
    A、 B、 C、西夏 D、
  • 10、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其中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大型水利位于图中(     )

    A、 B、 C、 D、
  • 11、《左传》记载:“齐桓公伐楚,渡过汝水,越过方城,陈、蔡两国跟随。楚成王派屈完前去迎接。齐桓公展示诸侯军队,问屈完是否愿意结盟。屈完答曰:这是我们君王的衷心愿望。”上述材料说明(     )
    A、诸侯国普遍遵守周天子的命令,维护礼乐制度 B、诸侯国通过军事和外交等手段,争夺统治霸权 C、各诸侯国致力于自己内部改革,不再进行对外战争 D、周天子的权威在不断强化巩固,重新确立中央集权
  • 12、商朝时,世人信奉鬼神,事事占卜。西周时,参照夏商礼仪,制定了一套维护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典章制度,该制度讲究尚德、尊尊、敬老、慈幼。据此可知,西周(     )
    A、强调道德伦理规范 B、注重封建礼仪制度建设 C、儒家思想开始形成 D、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
  • 13、明清时期,以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为代表的思想家,批判和否定了宋明理学家的纯粹道义论和幸福观,重新定义了幸福的内涵。他们主张个体平等,倡导重欲、尚利、贵私的价值取向,不再将幸福局限于封建道德的束缚之中。材料意在说明这些思想家(     )
    A、否定了儒家思想的内涵 B、推动了社会风俗的变革 C、挑战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D、影响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 14、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当时印度洋周边3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年来,中国与印度洋各国关系的佳话流传不衰。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
    A、扩大了明朝的领土范围 B、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加强了明朝的海防建设 D、造成了明朝较大财政负担
  • 15、温州会昌河西起瓯海三溪桥西仙门河,东至鹿城区划龙河与温瑞塘河的汇口,始修建于唐朝,至南宋时期完成。按照唐朝时期制度规定,要修建该工程应遵守的流程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16、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元朝版图之广,旷古未有,“九州内外,靡不臣属,合诸国诸郡而为一家”,元朝版图之广得益于(     )

    ①设置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物

    ②推行行省制管理地方相关事宜

    ③设置澎湖巡检司以经略台湾

    ④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事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7、“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材料体现了(     )
    A、存天理,灭人欲 B、宇宙便是吾心 C、致良知 D、格物致知
  • 18、某典籍序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其内容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该典籍是(     )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唐本草》 D、《千金方》
  • 19、中国古代的诗歌是无比灿烂的文化瑰宝!它们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诗人孟郊的“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该诗映照的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 20、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双方之间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役,此后强大的前秦政权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该战役位于(     )
    A、咸阳 B、荆州 C、范阳 D、淝水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