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5世纪晚期,印刷术传入英格兰。英语印刷品的生产和广泛传播使英语逐步摆脱中古时期的口语化和地方性,而且印刷书在短时间内的大量生产和传播,使得书写英语迅速固定化,并催生了阅读群体的出现。这一状况A、使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 B、是宗教改革广泛发展的结果 C、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 D、推动英国民族认同感的形成
-
2、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A、男女权利逐渐平等 B、罗马法注重形式,缺乏变通 C、法官们依据实际,灵活运用法律 D、罗马法保护妇女的利益
-
3、请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 安史之乱前后户口统计表
年代
户数
755年(玄宗天宝14年)(安史之乱爆发前)
891万
764年(代宗广德2年)(安史之乱平定后)
293万
资料二 天下兵起,始以兵役,因之饥疠,征求运输,百役并作,人户凋耗,版图空虚。……故科敛之名凡数百,废者不削,重者不去,新旧仍积,不知其涯。百姓受命而供之……旬输月送无休息。
——旧唐书杨炎传
问题:
(1)、试从以上资料概括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面临什么问题?(2)、唐朝采取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试简述这一方法的内容。 -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填:通“镇”,安定。)之。请立诸子,唯(唯:表示希望,敬词。)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后属:后裔,后代。)疏远,相攻击如仇雠(雠:“仇”的异体字,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公:公家的,国家的)赋税重赏赐之,甚足(足:能够,可以)易制。天下无异意(异意:反对的势力与意图),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树兵:创设引起战争的条件)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
根据材料,概括丞相绾和廷尉李斯的主张有什么不同?秦始皇采纳了哪一主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
5、周灭商后,建立起一整套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但历经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发展,这套秩序发生了剧烈变动。请同学们从表格下方的短句中选择正确的短句抄入表格对应的空白处。(每处空白处只能抄录一句,抄录要准确)
西周时期
战国时期
王室地位
诸侯奉周王为天下共主
国家体制
推行郡县制,很少分封
土地制度
土地国有,贵族占有
身份阶层
贵族地位尊贵,平民地位低下
社会规范
以礼为主
第①句:王室衰微,诸侯争当霸主
第②句:诸侯自立为王,无视王室存在
第③句:普遍推行分封制
第④句:推行郡国并行制
第⑤句:多实行官僚制,各国君主集权
第⑥句:土地私有制确立,平民可以拥有
第⑦句:豪强地主崛起
第⑧句:贵族势力渐衰,平民崛起
第⑨句:以法为主
第⑩句:儒家纲常为主
-
6、唐朝皇室与吐蕃王室进行了多次联姻。这一政策背后最深层的考量是( )A、通过婚姻实现领土扩张,将吐蕃纳入唐朝版图 B、利用联姻削弱吐蕃实力,为未来的征服做准备 C、以和平手段巩固边疆安全,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D、展示唐朝的威仪和包容性,以满足唐朝统治者虚荣
-
7、随着丝绸之路的拓展和繁荣,唐代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物质文化(如丝绸、瓷器、金银器皿等)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且精神文化(如佛教、音乐、舞蹈等)也实现了深度交融。这种文化交流对隋唐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导致了中原文化的衰落和西域文化的崛起 B、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格局的形成 C、侵蚀了唐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D、加剧了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和矛盾
-
8、某史书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其描述的是( )A、东汉豪强崛起 B、西晋八王之乱 C、东晋门阀擅权 D、唐朝藩镇割据
-
9、仔细观察下图,此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权分布,该时期应指( )A、西晋末年五胡乱华 B、南北朝并立 C、藩镇割据 D、五代十国
-
10、唐高宗李治时期,将六部中的“民部”改名为“户部”。关于改名的原因,下列哪一说法较为合理( )A、民部职能发生改变 B、避讳李世民的名字 C、实行两税法征户税 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
1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唐太宗对三省六部制进行了微调。他特别增设了一个机构,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称号,与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并监视三省的工作。这个新增设的机构是( )A、御史大夫 B、尚书台 C、政事堂 D、都察院
-
12、隋唐时期,政府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考生需具备哪些条件方可参加考试?( )A、必须是贵族子弟 B、必须通过地方官员的推荐 C、不论出身,只要通过资格审查即可 D、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
13、学者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发现了下面这一幅,它生动表现了( )A、两汉黄河流域的农耕技术 B、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开发 C、唐朝江南地区的犁耕技术 D、五代十国时期的农业衰落
-
14、唐朝中期,社会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折,这次转折不仅影响了唐朝的政治格局,还深刻改变了唐朝的社会经济结构。以下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转折及其长远影响的是( )A、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的形成,导致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崛起 B、玄武门之变与李世民即位,开启贞观之治,国家强盛 C、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政权更迭频繁 D、文成公主入藏与唐蕃和亲,促进民族交融,边疆稳定
-
15、唐朝时期,丝绸之路贸易达到鼎盛,下列哪一项是唐朝与西域及更远地区贸易的主要商品,且体现了唐朝文化的广泛传播?( )A、丝绸与瓷器 B、茶叶与马匹 C、纸张与书籍 D、金银与珠宝
-
16、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一项制度的确立对后世影响深远,它不仅加强了皇权,还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该项制度为( )A、均田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租庸调制
-
17、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强大政权,其统治者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军事力量,对抗南朝 B、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 C、推广佛教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D、发展商业经济,提高国家财政收入
-
18、东晋南朝时期,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江南地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从经济重心转移的角度看,其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频繁,导致经济重心自然南移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自古就是经济发达地区 C、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D、南方政权重视农业发展,忽视了工商业的发展
-
19、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空前的传播和发展,寺庙林立,僧侣众多。对于这一历史现象,从社会文化需求的角度看,下列历史解释中合理的是( )A、战乱频繁,民众寻求精神寄托以逃避现实 B、统治者利用佛教加强思想控制,巩固政权 C、儒家学说衰落,失去对社会的引导力 D、外来文化涌入,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
20、三国之后,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一度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这一统一局面并未持久。西晋王朝短暂统一后迅速崩溃的主要原因是( )A、外族入侵 B、八王之乱 C、农民起义 D、经济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