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的时期,多民族国家政权并立,更替频繁。下列选项中对如图朝代填写正确的是( )A、①东晋②前秦③梁④北周 B、①西晋②前秦③吴④北周 C、①东晋②前秦③吴④北汉 D、①西晋②北魏③梁④北周
-
2、钱穆曾喻秦汉文化“犹如此室的四周遍悬万盏明灯,打碎一盏,其余犹亮”下列关于两汉科技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农学上先后出现了《氾胜之书》和《神农本草经》 B、张仲景撰写专著《黄帝内经》,被后世誉为“医圣” C、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使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D、《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3、下图是汉初与汉武帝时期的行政体系示意图。据此可知,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
①设立中朝②颁布“推恩令”③创立刺史制④实行察举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4、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
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图2展示的措施所起到的作用是( )
①促进文化交流交融②增加财政收入③巩固国家统一④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下列各项中有利于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观点是A、尚贤者,政之本也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D、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
-
7、据李悝分析,战国时期百亩地(约31.2亩)可产粟33石4斗4升(约2000千克)。当时粮食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有①水利工程的修建②牛耕技术的推广③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④货币的广泛流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
8、周人起于关中,而靖关以东的华北平原及山东半岛,在商代已是文明发达地区。较落后的周人为控制先进东方的土地、人民,采取了崭新的政治风格进行统治。“崭新的政治风格”是指(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
-
9、中国某文化遗存考古出土了与石器、骨器共存的胎壁薄如蛋壳的黑陶,经碳-14年代测定,距今约4000多年。由此判断,该文化遗存位于如图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大事简表
时间
大事
主要内容
14世纪至17世纪
文艺复兴
冲击宗教神学的世界观,高扬人文主义旗帜,追求人的价值和尊严。
15世纪至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葡萄牙、西班牙早期殖民扩
张,世界市场初现。
16世纪
宗教改革
打击罗马教廷的权威,扩大世俗权利,建立民族、民
主、节俭的新教会。
17、18世纪
启蒙运动
冲击封建王权等级特权,提倡理性,提出天赋人权、自
由、民主、平等、权力互相制约等。
17、18世纪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无产阶级
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1848年2月
马克思主义诞生
《共产党宣言》发表,国际工人运动兴起。
19世纪60、70年代至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摘编自《世界近代史》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件大事,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1、【欧洲城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世纪以来的西欧,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处处可以遇见渴望到远方磋磋运气的年轻小伙、找钱赚的冒险者。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随着十字军东征,地中海贸易重新开通,威尼斯、热那亚等许多商埠在东征途中发展起来,但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在千人以下。
——据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等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德意志帝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就业人口结构的调整,1871—1913年间工业领域的就业人数从501.7万人,飙升至1172万人,增长率高达134%。在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发展最为迅速,以至于出现了欧洲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极速城市化”,1871—1910年间德国城市人口净增2413万人,而总人口增加了2386.7万人。1891—1910年间,大约有91个城市推行了行政区合并政策,这些城市的人口增加了173万,新增人口基本上都生活在城市,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供水、排污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的基建步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挑战。
——摘编自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
12、【早期殖民贸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列强在美洲和亚洲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在美洲,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掠夺新大陆的自然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黄金和白银。后来又让美洲为欧洲市场生产高价值的农作物,如烟草、蔗糖、咖啡等。而在亚洲,欧洲列强的第一个目标是控制部分亚洲贸易,包括来自印尼群岛的香料、来自印度的棉织物、来自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欧洲、美洲和亚洲新的全球范围的贸易也标志着全球资本主义的诞生。
——摘编自【美】杰弗里·萨克斯《全球化简史》
材料二 大帆船贸易的庞大规模让马德里感到惊恐:流出了太多的白银,又流入了太多的丝绸和瓷器,虽不可能计算得出具体数字,但美洲银矿的产量至少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都输往了中国。白银不是唯一被贸易所驱动而横渡太平洋的,“没有哪个大规模的人类群体比中国人更快地接纳了美洲的粮食作物。”
——摘编自【美】查尔斯·受思《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欧洲列强在美洲和亚洲早期殖民扩张目标的差异性,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差异性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13、【上古法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众神之父)和恩利尔(大地和空气之神)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太阳神和司法天神),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随着平民社会地位的升高,一个新的呼声也就跟着出现——让拥有少量财产的人也享有法律上的地位……在《十二铜表法》产生之前,罗马社会事务主要靠习惯法来调节解决,贵族经常地任意解释,使得法律的实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平民选出的保民官的一再努力下,贵族平民“终于达成协议”。这是由贵族和平民以过去的习惯法为基础共同制定的成文法,内容包括公法与私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等。
——摘编自刘招静《<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起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谟拉比法典》前言的主要内容,并阐述该法典的历史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十二铜表法》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十二铜表法》制订的背景。 -
14、如表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形势是( )
亚洲
20世纪初,亚洲一半以上的土地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其余部分除日本外成为半殖民地
非洲
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非洲瓜分完毕,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成为殖民地
拉丁美洲
19世纪晚期,除原有的殖民地外,其他宣布过独立的国家,实际上也成为依附于英、美等国的半殖民地
A、原始资本积累的加速 B、自由主义经济的盛行 C、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D、列强之间矛盾的激化 -
15、如表为1880—1913年英国、德国、美国三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造成英国发展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德国
英国
美国
1880—1890年
2.9
2.2
4.1
1890—1900年
3.4
3.4
3.8
1900—1913年
3.0
1.5
3.9
A、政府忽视科技创新 B、国内自然资源枯竭 C、殖民地的反抗运动 D、美德强势崛起竞争 -
16、1876年,比利时倡议召开了有比、英、法、德、意等国“探险家”参加的“国际地理学会议”,会后成立了“国际探险和开化非洲协会”。此举旨在( )A、促进地区间学术文化交流 B、开启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C、垄断新航路国际商业贸易 D、促进非洲大陆走向现代文明
-
17、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区别主要缘于两国( )A、建国路径的差异 B、外部环境的差异 C、国家体制的差异 D、经济实力的差异
-
18、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
结论
A
1723年沃波尔拒绝了英王授予的贵族爵位,因为他接受封爵就必须放弃在下院的席位
说明此时下院的权力已经超过上院
B
史学家发现杰斐逊在《独立宣言》手稿中,将“臣民”修改为“公民”
反映出民众普遍接受自由、平等思想
C
1864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司法章程》,规定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按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
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D
1871年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禁止任意克扣工人工资,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体现了对工人阶级经济权益的保障
A、A B、B C、C D、D -
19、1823年,美国总统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这一宣言的实质是美国意图( )A、维护拉美独立的立场 B、将拉美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C、参与欧洲事务的愿望 D、构建美国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
20、以伏尔泰为代表的思想家们|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罗马教会权威、专制土义的锐利武器,进而把牛顿基于近代物理学基础上的“科学理性”推及为一般的人类理性。伏尔泰等人对牛顿学说的推崇旨在A、摆脱罗马教会的思想束缚 B、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C、推动近代科学知识的普及 D、以理性精神推动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