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要式买卖”是罗马法移转所有权最古老的方式。采用“要式买卖”时,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这表明( )
    A、罗马法注重保护平民的利益 B、习惯法逐渐演变为成文法 C、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D、古代罗马法重视公法建设
  • 2、下图所示是1983年3月2日《人民日报》的版面截图。这反映出( )

    A、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B、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C、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 D、对外开放层次的深化
  • 3、1914年以后,火柴进口不断下降,1923年的进口量只有战前的8%左右,尤其是以往进口量最大的日本火柴,1923年的进口量还不到1919年的3%。由此推知,这一时期( )
    A、中国火柴工业的发展速度持续加快 B、五四运动推动了火柴进口量锐减 C、辛亥革命直接促成火柴工业的发展 D、国产火柴品质高于外国进口火柴
  • 4、戊戌维新前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时报》等报刊,文体摒弃陈词套语,或文或白,或中或外,时杂以俚语、韵语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民呼》《民吁》《民立》等“民”字报刊及大量如《中国白话报》等完全用口语编写的报纸。这一办刊趋向旨在( )
    A、改革报刊达成代民立言目标 B、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 C、唤起民众觉悟助推政治革新 D、体现对底层民众的人文关怀
  • 5、(创新)嘉庆年间,安徽桐城祝氏宗族将订立的族规“呈县请批”,县批文说:“祝姓户族人等知悉,尔等务须……听从户尊长等开列规条,共相遵守。如有不遵约束者许该户长据实指名赴县具禀,以凭惩治。”这体现了当时基层治理的特点是( )
    A、家国双重治理结构运用 B、慎刑罚而重教化 C、以弥合官民矛盾为核心 D、严控基层自治权
  • 6、明末上海人陆楫在《禁奢辩》中说:综观天下“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也”:清中期苏州人顾公燮认为:“有千万人之暂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这表明( )
    A、传统的义利观遭到颠覆 B、对商业的认识趋于深刻 C、工商皆本得到广泛认同 D、民本思想获得新的发展
  • 7、据《辽史·太宗本纪》载:辽太宗在消灭后晋时,凡“诸司僚吏、嫔御、宦寺、方技、百工、图籍、历象、石经、铜人、明堂刻漏、太常乐谱、诸宫县、卤簿、法物及铠仗,悉送上京”。这一举措有助于( )
    A、促进区域文明的发展 B、消除民族差异的界限 C、改变文化中心的分布 D、推动区域文化的统一
  • 8、下表是唐朝宰相科举出身统计表,据此可知唐朝( )

     

    太宗

    高宗

    玄宗

    代宗

    宪宗

    穆宗

    敬宗

    文宗

    宣宗

    懿宗

    宰相总数

    29

    41

    27

    12

    29

    14

    7

    24

    23

    21

    科举出身

    3

    13

    18

    7

    17

    8

    6

    18

    20

    17

    所占比例

    10%

    31%

    67%

    58%

    57%

    57%

    85%

    75%

    87%

    81%

    A、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B、中央集权呈不断加强趋势 C、庶族地主逐渐取得政治优势 D、制度变革冲击旧利益格局
  • 9、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朝廷召集贤良文学共60多人讨论国家财政政策取向,贤良文学全面否定专卖制度,指责盐铁官营、均输、酒榷“与民争利”,主张自由放任,酸窗于民。最终,朝廷取消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这表明( )
    A、国家经济决策吸纳民众意愿 B、工商业者的政治影响力提高 C、儒家治国理念影响财政运作 D、政府干预政策阻滞工商发展
  • 10、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对守城有功的男子“爵二级”,荀子主张“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形,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这些主张( )
    A、体现了学术自由的社会价值 B、旨在鼓励平民改变地位 C、有助于社会等级关系的活化 D、试图扩大社会统治基础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世界农产品中食品的贸易数额,19世纪50年代约近400万吨,80年代增加了三倍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为4,000万吨,后来历经两次大战,大体上也还维持这个水平,只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又突增了一倍(详见下表)。

     1854—1858年~1962—1966年世界农产品(食品)的出口额(单位:百万吨)

     

    1854—58年

    1884—88年

    1901—13年

    1924—28年

    1934—38年

    1952—56年

    1962—66年

    小麦

    黑麦

    大麦

    燕麦

    玉米

    牛肉

    猪肉

    羊肉

    黄油

    总计

    2.5

    0.3

    0.3

    0.2

    0.5

    0.03

    0.04

    0.03

    3.9

    9.5

    2.0

    1.9

    1.4

    2.5

    0.1

    0.3

    0.2

    0.1

    17.82

    19.6

    2.3

    5.5

    3.0

    6.8

    0.6

    0.4

    0.2

    0.3

    38.7

    23.8

    1.9

    3.4

    1.6

    8.4

    1.2

    0.6

    0.2

    0.4

    41.5

    17.3

    0.9

    2.6

    0.8

    10.0

    0.9

    0.5

    0.3

    0.6

    33.9

    27.1

    1.3

    5.9

    1.5

    5.3

    0.9

    0.5

    0.4

    0.4

    43.3

    54.4

    4.5

    6.8

    1.3

    22.3

    1.4

    0.8

    0.5

    0.6

    92.6

    数据来源:R.M.Stern,Kyklos,13,1960,58—61;F.A.O.Tradeyearbook,Vol.22,1968。

    ——摘编自董恺忱《农产品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贸格局越来越趋向于多极化和区域化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间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到国际贸易市场,农业国际贸易发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详见下图)。

    (图)1992—2020年主要经济体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球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计算整理所得

    ——摘编自吕屹云、方凯、许思源《近30年以来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和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农产品出口的因素并就如何扩大农产品出口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2)、根据材料二,任选上图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数据进行解读。
  • 12、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此书一经出版,就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有人赞誉道:“亚当·斯密博士就是牛顿,政治经济学的牛顿。”这是因为亚当·斯密的理论( )
    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B、得到了充分的社会实践证明 C、有利于重商主义发展 D、改变了人对经济规律的认识
  • 13、到15世纪末,欧洲已有40多所大学,基本都设有四个学科: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大学具有司法权,在经济上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在内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与各种事务进行管理。这表明,当时欧洲大学( )
    A、设置了完善的课程体系 B、摆脱了对封建领主依赖 C、改变了科学的从属地位 D、推动了城市的自治进程
  • 14、从12世纪开始,西北欧出现一场广泛的“拓殖运动”,被开垦的大量土地基本上是荒地、森林和沼泽,是封建地产范围以外的土地,这些土地具有“私产”性质。据此可知“拓殖运动”( )
    A、促进了庄园经济的瓦解 B、引发了各国对土地的争夺 C、推动了商业资本的扩张 D、增强了欧洲封建领主势力
  • 15、1959年,美国学者萨缪尔·克莱默在其畅销书中列举了某一古代文明的39个“世界之最”,包括:最早的学校、最早的“立法者”、最早的“农书”、最早的伊甸园、最早的文字肖像等。这一古代文明是( )
    A、古代西亚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 16、1978年,全国社队企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7%左右。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到2008年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71.21%,且呈现出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布局的趋势。这些变化( )
    A、得益于基层民主的建设 B、缘于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C、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 D、导致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改变
  • 17、1981年我国发行的国库券(见下图),总金额40亿元,10年还本付息。国库券是实物型的对内国债,一定条件下可以流通转让。1996年国库券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国库券的发行旨在( )

    A、调控计划体制下的国家经济 B、提升城乡居民的投资收益 C、弥补经济建设收支的不平衡 D、创新改革开放的货币形式
  • 18、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全国有公私立的保育机构643个,收托儿童31794人。1951年各种类型的保育机构已有18940处(包括托儿所、幼儿园、保育院、幼稚园等),收容儿童共578988人,尤以农忙托儿所和工矿托儿所发展最快。保育机构的快速发展( )
    A、有利于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 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C、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D、推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 19、1951年,上海铁路管理局按照铁道部统一整顿职名的要求,修订一批旧式职名,将杂夫役、小工等改为各种员、工,将旧社会各种“匠”一律改称“工”,并修订一些日、俄语等转译过来的职名。这一举措( )
    A、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要求 B、旨在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C、促进了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D、有利于塑造新型劳动者关系
  • 20、下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次战役形势图。该战役( )

    A、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 B、表明主战场发生明显变化 C、结束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D、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上一页 607 608 609 610 6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