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世纪初,一场革命风暴席卷亚洲。印度、伊朗、中国相继爆发革命(如表)。这可用来说明亚洲( )

    国家

    时间

    事件

    目标

    印度

    1905~1908年

    民族解放运动

    民族独立、民主政治

    伊朗

    1905~1911 年

    立宪革命

    中国

    1911年

    辛亥革命

    A、实现了国家之间的联合斗争 B、无产阶级开始承担领导革命的任务 C、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 D、各国都要求推翻本国封建政府统治
  • 2、下列关于19 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迫使美国撤出尼加拉瓜的桑蒂诺被誉为“精神之父” B、克里姆领导人民多次打败西班牙和英国侵略军,建立里夫共和国 C、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引领国家走上现代化之路 D、苏加诺领导的民族党目标是争取埃及民族独立
  • 3、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把《独立宣言》和许多州宪法中所列举的民主权利包括在内,没有提及言论、出版、信仰及其他公民自由,因此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反对。马萨诸塞州、弗吉尼亚和纽约等5个州在批准宪法时就曾强调必须修正。据此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 )
    A、违背民主政治原则 B、与美国现实社会脱节 C、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D、因遭反对成一纸空文
  • 4、马克思在1872年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指出,“……所以现在这个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于社会主义的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他将部分章节内容进行了修正,这表明( )
    A、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B、辩证从历史事件出发研究问题 C、马克思主义具有严重的缺陷 D、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实践相结合
  • 5、18世纪,法国涌现出大量图书机构为公众阅读提供了方便。1784年,巴黎以拥有18座图书馆名列榜首,在法国有20多座城市至少拥有一座公立图书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阅览室和各种书店,在那里人们可以尽情阅读而无需购买。这些图书机构( )
    A、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 B、推动了启蒙思想产生 C、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D、促进了理性思想传播
  • 6、对下列三个政权解释准确的是( )

    古巴比伦

    公元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

    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波斯帝国

    公元前6世纪征服两河流域

    国王是国家最高主宰,地方实行行省制

    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末,灭波斯帝国

    宣布君权神授,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推广希腊文化

    A、是一个国家的不同朝代 B、都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C、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D、体现文明的传承与推广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长安开始的这条向西绵延伸展的古代陆路交通线,成为联结东西方的古代交通大动脉。这条大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沿着这条大道。我国大量独步世界的丝织品源源不绝地运往中亚、西亚以及更遥远的西方……西方的物产以及西域的音乐、舞蹈也接踵东来,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汉朝使节到安息时。安息王派大将率领两万人马出迎数千里,并派使臣随汉使到长安,献给汉武帝大鸟卵和“犁靳善眩人(是指埃及、叙利亚一带的魔术师)”。随着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远在地中海地区的人们现在也可以辗转来到中国了。

    ——摘编自任继愈《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随着萄萄亚东方贸易帝国的创立,往日与印度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和威尼斯商人的地位逐步下降。这个帝国由少数岛屿和散布于绕非洲去东方的航道上的沿海商埠组成,它们在战略上都是重要的据点。葡萄牙人依靠它们得以控制伸展在半个地球上的航路,保证了葡萄牙商船畅通无阻地往来于欧亚之间,而且在航路上每隔一定距离都有一个停泊处,以补充食物和修整船只。葡萄牙就这样成为垄断欧亚之间及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之间贸易的霸主。

    ——摘编自吴于度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葡萄牙帝国对外贸易之路与汉代丝路的不同点及其成因。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依然保持着它的繁荣。商业和手工业相当繁荣,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君士坦丁堡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拜占庭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公元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危机。拜占庭帝国仍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国王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舰,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

    材料二:在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日本统治阶级中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主张参照隋唐封建制,局部调整生产关系、进而实行全面的社会改革。公元646年(大化二年),孝德天皇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张玉祥等《论日本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1)、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历史状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是如何应对统治危机的?对日本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这两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是某中学三个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材料。

    组别

    材料

    一组

    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献波罗树,树类白杨”;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法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据《唐会要》

    二组

    康熙……命于中州等地,给(番薯)种教艺……自此广布蕃滋,直隶、江苏、山东等省亦皆种之。

    ——《清稗类钞•植物类》

    三组

    于近世欧洲文明进步最有大功者,曰罗盘针,借以航海觅地;曰火器,借以强兵卫国;曰印书术,借以流通思想,开广民智。而此三者,皆非欧洲人所能自发明,彼实学之于阿拉伯,而阿拉伯人又学之于我中国者也。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据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等整理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萨拉•邦焦尔尼《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产生表格中三种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沿海地区的棉纺织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产品大量进入美国家庭的主要原因。
  • 10、“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里。即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的时候,只要看到亚历山大城,就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文中的“我”曾通过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期。由此说明( )
    A、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B、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C、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战争 D、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
  • 11、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有:“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
  • 12、1531年,世界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这些现象表明( )
    A、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B、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C、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D、商品种类丰富多样
  • 13、如图是新航路开辟航线示意图,其中开辟A航线的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 14、14—16世纪,远洋航行在葡萄牙等西欧国家颇为流行,贵族们希望通过海上征服战争建功立业,赢得君主欢心,从而获取俸禄、封地和职位:商人们希望开拓新的商路和市场,获得发财致富的机会;普通民众则希望获取新的土地,据此可知,在当时葡萄牙等西欧国家( )
    A、海外扩张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B、阶层间流动受到了严格限制 C、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 D、开始利用海洋获取权益
  • 15、新航路开辟以后,大量贵金属从美洲源源不断流入葡萄牙,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购置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而同时期的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这些现象( )
    A、促进了两国的社会转型 B、推动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C、促使法国成为世界霸主 D、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
  • 16、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本特观点本质上反映了( )
    A、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 B、认可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的影响 C、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 D、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 17、下列选项中,对如图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无论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附庸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方式向国王效忠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关系 D、各阶层相互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 18、假如你是生活在 10世纪某个时期的一家庄园的农奴,下述生活场景中,你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
    A、自备农具和耕畜,在领主直领地上每周无偿劳动3天 B、农民或农奴在庄园拥有一块份地进行耕种 C、自己的生活物品均可以自己生产,如盐和铁 D、和庄园领主或其他农奴发生诉讼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
  • 19、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B、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蕴含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影响重塑了我们。慢慢流淌的世界长河中,衍生出多姿多彩的文化浪花。不同的国家、地域和民族,在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化艺术、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甚至在同一区域的历时性发展中,文化的阶段性表现也都不尽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各个文化之间是隔绝的、断裂的、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交通的改善都给文化的传播延承提供了契机。不同风貌的地域文化支流交汇,才可成就“世界文化的长河”。

    ——摘编自孙旭《文化交融的美丽结晶》

    提取材料中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上一页 579 580 581 582 58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