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1889~1975年)曾预言:“中国人完整守护了一个超级文明,世界的希望在中国,中华文明才是人类的归宿,中华文明将引领世界。”国际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明确指出:“西方这样发展下去是不行的,必须改弦易张。只有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可以拯救世界。”上述论断主要是基于,东西方文化的( )
    A、核心理念不同 B、发展轨迹不同 C、运行机制不同 D、处世方法不同
  • 2、有学者指出,中华文明的伟大在于她以博大的胸怀,吸纳了全世界的各种文明。在这熔炼自我过程中,7世纪至10世纪是中国历史在封建时代的“青春时刻”。以下属于这一“时刻”的文化成就( )

    ①涌现出“诗圣”、“医圣”、“画圣”等杰出人物②《千金方》问世,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③法显西行,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④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3、下图是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线路①主要通过“沙漠之舟”骆驼转运东方的香料 B、线路②也是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西迁的必由之路 C、线路③加强了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 D、线路④的开通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
  • 4、商王朝将南方铜矿资源北运,同时也将中原青铜冶铸技术带到南方。下图为长江上游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立九只神鸟。学界主流观点认为神树与《山海经》所记载的“金乌负日”和“扶桑若木”有密切关联,可视作古蜀先民人神互通意识的形象化写照。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①中原文化辐射周边推动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②青铜神树体现了古蜀先民崇尚道法自然的观念

    ③三星堆遗址反映了商朝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④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结合有助于了解古代历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下列史实与历史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历史结论

    A

    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

    导致美国的移民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B

    战后,美苏冷战对峙和殖民遗留问题

    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

    C

    20世纪70、80年代,中东石油工业快速发展

    大量中国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

    D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亚洲、非洲的劳动力大量进入东欧地区

    A、A B、B C、C D、D
  • 6、1976年,非洲裔美国作家亚历克斯哈利根据自己的家族背景,完成了一部历史题材小说《根》。小说讲述了昆塔(作者祖先)从非洲被贩卖至美洲,他与后代在美国的苦难历程,以及这个家族获得自由后的若干经历。该小说( )

    ①具有系统性的史料研究价值②反映近代西方殖民者的罪恶

    ③说明美国奴隶制度依然存在④折射美国的文化冲突和认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7、下表所示为新加坡法定节假日安排。据此可知,新加坡现代节日文化反映了其( )

    节日

    备注

    元旦

    世界通用的公历新年

    春节

    中华民族传统历法的新年

    耶稣受难日

    基督教节日

    国际劳动节

    卫塞节

    佛诞,又称“浴佛节”

    开斋节

    伊斯兰教节日

    新加坡国庆节

    哈芝节

    伊斯兰教节日

    屠妖节

    印度教节日

    圣诞节

    基督教节日

    A、开放的经济体系 B、儒家文化的传承 C、移民社会的结构 D、城市国家的规模
  • 8、“十二月党人”发动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武装起义,其历史背景是( )
    A、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 B、贵族青年军官受启蒙思想影响 C、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不彻底 D、布尔什维主义在俄国广泛传播
  • 9、下图所示是德国科隆大主教(1722—1725)的一幅肖像画,画中他穿着象征着智慧和地位的“中式丝质睡袍”,正用中国瓷器享受着一杯异域饮料,是茶咖啡或是巧克力。该画作体现出( )

    A、欧亚非人民的生活习惯趋于一致 B、商品流动推动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C、中西交流丰富了民众的物质生活 D、东方传统手工业仍具有市场优势
  • 10、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式的穹顶,与此同时,拜占庭则出现了与西欧人文主义近似的倾向,即所谓“拜占庭文艺复兴”。据此可知,当时欧洲( )
    A、思想解放植根于东欧文化 B、东正教文明区域扩展 C、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明显 D、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
  • 11、游牧或渔猎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中。公元前后数百年间,这种情形在东西方都曾多次出现。以下史实属于上述情形的是( )
    A、罗马帝国征服希腊 B、亚历山大东征推进希腊化 C、西葡美洲殖民扩张 D、蛮族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
  • 12、埃及埃德夫发现的公元前二世纪后期当地家族墓地主人都有两块墓碑:一块用象形文字按照埃及墓志传统镌刻着纪念墓主人的祷文套语和墓主人的自传;另一块写的是希腊哀歌体墓志铭。两种志铭内容各自独立,并非对译。由此可知( )
    A、埃及文化的宗教色彩浓厚 B、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 C、征服并未消除文化的隔阂 D、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 13、史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我们了解历史,尤其是早期地区文明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下列史诗解读正确的是( )
    A、《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史诗,反映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情况 B、《荷马史诗》是古代罗马文学的早期代表,成为后世西方文学的重要题材 C、《摩诃婆罗多》是反映早期雅利安人征服南亚次大陆的文献史料 D、《罗摩衍那》描写了居楼族和般度族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故事
  • 14、2019年故宫博物院与某公司共同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科技应用与学术创新,在文物数字化采集与文物研究等领域深入助力“数字故宫”建设。在开发的故宫博物院小程序中,还可以实现互联网上“游故宫”。由此可知( )
    A、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B、信息技术助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 C、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D、现代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
  • 15、有学者指出,早期的中国并不能算是“地大物博”,先民曾被束缚在一张匮乏的食品单上。在中国食物体系进化丰富的过程中,一些朝代显得尤为重要。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汉朝时期,葡萄、苜蓿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B、唐朝时期,小麦、大麦通过海上贸易传入中国 C、明朝中后期,玉米、甘薯在中国得到大规模推广 D、清朝光绪年间,番茄作为食用蔬菜开始传入中国
  • 16、传统文化认为,个人作为社会、国家、民族的一份子,应该心系他人、心怀社稷。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历代传诵不衰。这表明中国传统文化( )
    A、崇尚天人合一 B、强调自强不息 C、追求家国情怀 D、主张和而不同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

    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

    姓名

    出生年份

    籍贯

    备注

    何叔衡

    1876

    湖南

    秀才,新民学会会员

    董必武

    1886

    湖北

    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

    李达

    1890

    湖南

    曾留学日本,《湘江评论》主编

    李汉俊

    1890

    湖北

    曾留学日本

    毛泽东

    1893

    湖南

    师范毕业,新民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

    包惠僧

    1894

    湖北

    记者,北京大学肄业,陈独秀指定代表

    陈谭秋

    1896

    湖北

    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

    王尽美

    1898

    山东

    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邓恩铭

    1901

    贵州

    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刘仁静

    1902

    湖北

    北京大学生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

    材料二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两位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为什么走到一起?请结合时代背景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指导思想。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党在指导思想上是如何拨乱反正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 18、【地图中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多种信息。

    图1 

                                          图2

    阅读图1、图2,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9、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国家)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控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出自《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

    出处

    内容

    ①西汉司马迁所著

    《史记·陈涉世家》

    秦二世时“(陈胜等前往渔阳戍守途中)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②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简中的《徭律》

    秦始皇时“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六日到匀,赀(罚款)一盾;过旬,赀一甲。”

    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的一座墓葬中,墓主人是一名叫喜的基层官员,以墨书秦隶写成,共有1000多枚,主体以秦律为主,还包含《编年纪》、《语书》、《为吏之道》、《日书》等内容。

    (1)、从材料一中可以提炼出什么历史信息?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评价秦王朝推行的这一制度。
    (2)、基于上表信息,某研究者得出“司马迁的记载有违历史事实”的结论。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为什么?
    (3)、材料二中的①、②两则材料分别属于什么史料?其史料价值如何?
    (4)、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周之失,失之在制,秦之失,失之在政”,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秦之失,失之在政”的认识。
  • 20、下表所示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教育界编写的部分民族英雄读物。这些书籍的出版发行( )

    时间

    民族英雄读物

    编著单位

    主要内容

    1933年

    《中华民族英雄故事集》

    江苏省教育厅

    对江苏历史上抗御外侮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的传述和介绍

    1938年

    《非常时期民众丛书》

    国民政府教育部民众读物编审委员会

    韩世忠、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

    1939年

    《战时民众知识小丛书》

    国民政府教育部陕西服务团战区中小学教师教材编辑组

    民族英雄的故事

    A、发挥了动员激励民众的作用 B、奠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石 C、得益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旨在抨击沦陷区的亲日傀儡政权
上一页 577 578 579 580 58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