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这“某次会议”是指( )
    A、古田会议 B、洛川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2、中国共产党在某一议决案中提出: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这一议决案( )
    A、对革命形势缺乏准确的判断 B、充分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 C、推动中共中央转移工作重心 D、推动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 3、1902年年初,某市民家庭投资20万两创办近代面粉公司,到1909年只剩下4个粉磨,经营困难,亏损颇多;1912年,他们又与人合资创办新的面粉公司,1919年发展到三家总公司,包括12座面粉厂和4座纺织厂,资本总额超过1200万元。这一案例反映了( )
    A、近代民族工业诞生的艰难与曲折 B、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的促进作用 C、中国民族工业的行业分布不合理 D、北洋政府对民族产业的支持政策
  • 4、“朱老总”是公认的中国红军之父,新中国十大元帅之首。1909年初朱德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1911年8月从特别班提前毕业,10月参加云南“重九起义”,树起了“汉”字大旗;1915年得蔡锷将军密信,带兵在蒙自通电全国,宣布讨袁。在这一段经历中,“朱老总”参与的两个历史事件是( )

    朱德任支队长时的照片

    A、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 B、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 C、“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 D、直奉战争和“中原大战"
  • 5、1885年,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建立台湾省。这一举措体现了清政府( )
    A、适应战时的需要 B、统治危机的加深 C、主权意识的增强 D、边疆危机的解除
  • 6、咸丰帝1851年登基之初,清廷执行对西方强硬的外交政策,但随后却开始向西方妥协,推出“借师助剿”的策略。这主要是因为( )
    A、地方官僚集团的崛起 B、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提出 C、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D、列强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 7、清代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折权,雍正帝时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一变化( )
    A、利于皇帝有效地控制官僚队伍 B、扩大了官员的行政权力 C、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数量增加 D、保证了清朝统治的清明
  • 8、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政府( )

    ①重新修筑长城                       ②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

    ③设奴儿干都司                       ④册封瓦剌首领俺答汗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9、下图为1977年在银川市西夏陵区出土的鎏金铜牛。作为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件历史文物,它可以用来佐证西夏当时( )

    A、礼俗的全面汉化 B、生产方式受中原影响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
  • 10、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官方开凿的佛教石窟。其中早期的大佛形象面部挺拔、高鼻深目,隐约还留着八字胡须。而5世纪后期以来的大佛形象更加的清瘦俊雅,体现出南方士人所追求的“宽衣博带,瘦骨清像”。这反映了当时( )
    A、佛道儒的交融并立 B、社会审美情趣变化 C、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D、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 11、天人感应本是古代的迷信思想,汉代董仲舒对天人感应加以发展,认为天地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本”,“天”和“人”同类,人有好恶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天";同样有喜怒哀乐好恶,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这一发展( )
    A、维护了社会安定 B、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C、实现了国家统一 D、有利于无为思想传播
  • 12、使用数字切词技术,得出《论语》中按使用次数多少排列的前9个有效关键词,如下图。

     

    论语

    君子

    219

    114

    111

    108

    89

    76

    66

    50

    49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论语》( )

    A、以“天理”为核心思想 B、以自然法则为基础构建纲常伦理 C、强调对心性义理的探究 D、是讲人对道德之理解的一部著作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历史的发展,可谓几度兴衰。她走过的是一条分裂、统一、崛起--冒险、失败--再分裂、再统一、再崛起的曲折发展道路。她经历了中世纪的强盛、近代的骄傲、今日的重新崛起和辉煌,也遭受过分裂的羸弱、饱受战败后欺凌的痛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通过对德国历史的学习,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摘编于齐世荣、钱乘旦《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考察》

    材料蕴含了国家发展过程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14、近代国际格局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会议

    主要内容

    巴黎和会

    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华盛顿会议

    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

    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材料二:我们曾经是世界第一……这只是25年以前的事。当我们展望今后5年、10年或许15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包含了哪些矛盾?这一体系的建立对国际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除美苏外其他超经济力量崛起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对世界政治格局所造成的影响。
  • 15、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而不是盲信权威,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哲学认识论上的批判方法。中国的文化常被用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以及在法国宣传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二:“光荣革命”的价值并不是它的形式(国王易人)所能衡量的……1689年,国会通过了两项重要的法案:《权利法案》和《宽容法》。根据前者,国王的特权完全被剥夺,英国结束了她的君主专制主义,而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这不只是英国政治史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世界史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根据后者,英国的不从国教分子经过了长期奋斗,终于获得了基本的信仰自由,这实是宗教革命的原则之更进一步的扩张。

    ——《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1)、阅读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权利法案》的意义的?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分析1689年英国颁布《宽容法》的原因。
  • 16、冲突与合作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双重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第安人在病床上死于欧亚大陆的病菌的,要比在战场上死于欧洲人的枪炮和刀剑下的多得多。这些病菌杀死了大多数印第安人和他们的领袖,消了幸存者的士气,从而削弱了对欧洲人的抵抗。

    ——摘自[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材料二: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自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印第安人”名称由来相关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欧亚大陆的病菌被带到美洲大陆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发展前景。
  • 17、时下,“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战略伙伴关系”等新型国际关系名词展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已经改变。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
    A、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新时期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C、和平与发展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D、利益和实力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 18、2020年11月15日,在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日、韩、东盟10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5国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球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这( )
    A、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B、实现世界经济中心转向亚太 C、标志着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D、有利于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 19、如图所示组织的建立表明( )

    A、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系化 B、解决了经济大危机恶性竞争 C、政治同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D、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已经分化
  • 20、972年,世界上最具权威的非官方智囊团--罗马俱乐部发布了《增长的极限》报告,注意到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革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负面效应。这一报告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发行。这主要反映出( )
    A、经济全球化速度日益加快 B、科技革命的弊端开始显露 C、人类和谐共生意识的增强 D、经济危机影响了整个世界
上一页 578 579 580 581 5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