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创办的《新莱茵报》,存在了354天,却出版了301期,他们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读者来信多达几千封。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 )
    A、使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B、已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C、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受到了资产阶级的强烈抨击
  • 2、

    国家或地区

    1700年

    1800年

    1900年

    法国

    9.2

    8.8

    25.9

    德国

    4.8

    5.5

    28.2

    英格兰和威尔士

    13.3

    20.3

    61.9

    苏格兰

    5.3

    17.3

    50.3

    西班牙

    9.0

    11.1

    26.8

    1700年—1900年欧洲的城市化率(单位:%)

    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引发人口流动 B、三角贸易推动人口迁移 C、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 D、资产阶级力量不断上升
  • 3、1623年英国颁布专利法,保护和奖励科学技术成果;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国内实现了贸易自由;1709年起,英国圈地运动合法化。这些现象可以说明英国政府( )
    A、已经放弃自由主义 B、积极推动经济发展 C、大力助推工业革命 D、行政能力极大提高
  • 4、十五世纪下半期,罗马教皇忙于谋利、忙于巩固自己的地位,出卖教官、任用私人等恶习成了公开的秘密。针对此现象,马丁·路德主张( )
    A、廉俭教会 B、人人平等 C、民族教会 D、信仰得救
  • 5、下图是被誉为“葡萄牙国父”的路易·德·卡蒙斯,1982年澳门大西洋银行发行的50圆澳门币钞票正面为其肖像,此外新版葡萄牙护照的第一页也有他的图像,在澳门有用其名字命名的马路(在路环)、前地(广场,在凼仔)及大厦。一位葡萄牙人在遥远东方的中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他的研究可以证实( )

    A、葡萄牙在澳门建立正常贸易商站 B、殖民统治是先进经济模式的推广 C、20世纪末世界市场的正式建立 D、殖民扩张深刻影响殖民地的发展
  • 6、17世纪中叶以后,来自亚洲的茶叶和来自美洲的蔗糖完美邂逅。1680年,约克公爵夫人又将时髦的荷兰式饮茶——在茶中加鲜奶、糖引进英国,尤其受到妇女们的喜爱,形成了了“英式下午茶”。18世纪英式下午茶逐渐成为风行欧洲的生活习惯。英式下午茶文化的形成,体现了( )
    A、政治变革推动文化创新 B、英式下午茶的形成折射了殖民扩张的过程 C、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 D、商业革命推动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 7、下表是16-17世纪欧洲小麦价格变化,根据表格可推断出( )

    时间

    指数

    1500年

    22

    1550年

    57

    1600年

    96

    1642年

    147

    (以1701-1710年小麦平均价格为参照,设置为100)

    A、小麦价格大幅度上涨主要受气候异常影响 B、小麦价格大涨提高了地主阶级的经济地位 C、来自美洲的大量金银影响了欧洲物价 D、小麦价格上涨主要因为欧洲农业发展
  • 8、经过近70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终于从欧洲西海岸南下到非洲最南端;达·伽马船队出发170人,生还者54人;麦哲伦船队出发260人,生还者18人。其中的艰难险阻难以想象,支持远洋航行的精神动力包括( )

    ①科学与首创精神②冒险与拼搏精神③虔诚的宗教信仰④殖民扩张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④
  • 9、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材料中共和国的建立( )
    A、是双重革命取得胜利的产物 B、标志着广大美洲地区的解放 C、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开端 D、是君主立宪政体构想的实践
  • 10、17—18世纪,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急剧没落;18世纪后期,法国工业革命逐渐展开,进步的资产阶级以思想斗争的形式向腐朽的封建主义进攻。这给孟德斯鸠提出了反封建反暴政的思想主题。针对法国政弊,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 据此可知,孟德斯鸠( )
    A、要求君主应推行“开明专制” B、主张践行主权在民的思想 C、提倡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D、强调权力间的制约与平衡
  • 11、这场起于哥白尼、讫于牛顿的革命,兴许对思想界影响最深。据称,这是人类迄今作出的最伟大的精神调整,旧的天堂被打破了,《希伯来书》和基督教圣经上描述的上帝创造的东西,看来是属于无稽之谈,他们希望使社会也能履行自然规律的法则。材料中提到的“这场革命”( )
    A、修正了基督教部分宗教教义 B、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的开端 C、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D、促进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
  • 12、米开朗琪罗的名画《上帝创造亚当》(图2)中右面的上帝把手伸向亚当,在与亚当的手接触的那一刹那,上帝将生命赋予亚当,上帝将他创造成有灵性的伟大生物。该作品

    ( )

    A、深受宗教神权思想的影响 B、体现浪漫主义的绘画风格 C、肯定人的主体地位与价值 D、侧重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 13、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在东亚大陆,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
    A、日本迫切希望学习隋唐的发展经验 B、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造成严重威胁 C、国际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 D、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 14、西欧中世纪早期,入主欧洲的日耳曼人具有明显的“蛮族”特征,至中世纪晚期,日耳曼人的文明意识明显提高,动乱减少,社会逐渐稳定,代表高雅和忠诚的骑士精神不断发展。这一变化( )
    A、推动封君封臣制的强化 B、体现了王权的强化 C、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标志着教权的衰落
  • 15、自公元前5世纪以来,波斯人、马其顿人和罗马人先后建立起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据表可知,三大帝国( )

    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统治概况

    政治制度:中央: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地方:行省制

    措施:建立比较完善的税收系统,任用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政治制度:中央: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地方:行省制

    措施:推广希腊文化,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政治制度:中央:元首制(帝制)地方:行省制

    措施:以罗马法维系统治,基督教定为国教

    A、破坏了文化的多样性 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完全控制 C、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D、在统治策略上存在继承与创新
  • 16、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有四个都属于“大河文明”,分别是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不过它们却创造了各自独特的文明成就,使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这说明( )
    A、各大文明都处在小国寡民的状态 B、山地与河流阻隔了文明之间的联系 C、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 D、农耕和畜牧经济的影响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以上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主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15 世纪英国封建主义经历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1066——1166年为第一阶段,因诺曼征服带来的军事、法律属性占据主导,经济特征被遮蔽,但仍然表现出潜在力量。1166——1350 年为第二阶段,经济特征因盾牌钱和《买地法令》等因素出现而逐渐凸显。1350—1500 年为第三阶段,货币支付和扈从契约的出现,表明经济特征已占据主导,这是封建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从经济视角来看,这是封建主义经济特征从被遮蔽走向外显和加强的历程,此为11——15世纪英国封建主义演变的内在经济逻辑。

    ——摘编自黄春高《11——15世纪英国封建主义演变的经济逻辑》

    材料二

    19 世纪上半叶,巴黎兴起一种全新的社交形式——俱乐部,它与沙龙的最大不同在于成员之间相互平等。19世纪40年代以后,中产阶层群体日益壮大,他们在人数与消费能力方面逐渐占据主流。随着收入与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中产阶层越来越愿意把时间与金钱花费在悠闲娱乐生活之上。人们活动范围日渐扩大,旅游业慢慢成为中产阶层可以企及的新活动,从此开启了法国人对度假的痴迷。从沙龙到露天舞会,悠闲生活方式转变的背后,是法国社会已经完成了从旧制度向现代社会的真正更迭。

    ——摘编自汤晓燕《十九世纪巴黎社交生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视角分析英国封建主义经济特征从被遮蔽走向外显和加强的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世纪法国社交形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 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元末明初的“江西填湖广”为发端,一直延续到晚清,五百年间,江西约两千万在册人口流出省外,并在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留下了至少一亿后裔。在这些江西移民中,工商人口占相当大的比重……如茶叶、苎麻、兰靛、木竹、油料等经济作物,制瓷、造纸、木竹加工、冶铁、烟火、夏布等手工业,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明人张瀚说:“(江西)地产窄而生齿繁,人无积聚,质俭勤苦而多贫,多设智巧技艺,经营四方,至老死不归。”

    ——摘编自方志远《赣商与江西商业文化》

    材料二

    从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江西商人在活跃了五百年之后迅速走向衰落并基本上在国内市场丧失了地位……到清中期,长期以来对山林的超量砍伐及开山造田所造成的后果开始明显,水土流失严重,赣江水运发生困难。几乎与此同时,运河的淮河——黄河段因黄河泛滥及改道而淤塞,南北水道被拦腰截断……鸦片战争以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开始渗入沿海地区。到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开始兴办近代私人企业。

    ——摘编自方志远《地域文化与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

    (1)、 根据材料一,概况明清时期江西商人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商人走向衰落的原因。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民族关系及相关认识来看,唐初所修撰的“五代史”与南北朝时沈约所撰《宋书》、萧子显所撰《南齐书》、魏收所撰《魏书》有显著的不同。《宋书》《南齐书》涉及北朝史事称“魏虏”,《魏书》涉及南朝史事则称“岛夷刘裕”“岛夷萧道成”“岛夷萧衍”,这种认识与称说,在“五代史”中都有所改变,不论是《梁书》《陈书》涉及北朝史事,还是《北齐书》《周书》《隋书》涉及南朝史事,多书为国号加“帝”或国号加官称与人名。“五代史”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即认为北周先人出于炎帝后裔。

    ——摘编自瞿林东《从正史编撰看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谈唐修八史和元修三史》

    材料二

    边疆之得失,实关一代王朝之兴衰,关系当代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边疆不断统一的过程,实际就是中国疆域形成的过程。清以前,历代以长城为限,实行华夷分治,始终没有完成对边疆的真正统一。至清,破除千百年来“华夷之辨”的民族观,提出华夷一体、“中外”一家的新“大一统”理论,废长城,合内地与边疆为一国即中国,在边疆设治,与内地一体化,统归中央集权管理体制,实现对边疆的完全统一,中国及其疆域告成。

    ——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边疆研究的三把钥匙》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初所修撰的“五代史”变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在民族管理观念上的进步性,并分析其意义。
上一页 554 555 556 557 55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