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导致下面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出生和死亡率状况表(单位1000居民)

    年平均率

    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净增入口

    1871-1880

    40.7

    28.8

    11.9

    1881-1890

    38.2

    26.5

    11.7

    1891-1900

    37.3

    23.5

    13.9

    1901-1910

    33.9

    19.7

    14.3

    1911

    29.5

    18.2

    11.3

    1912

    29.1

    16.4

    127

    A、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 B、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C、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 D、医疗卫生条件的提升
  • 2、 下表为原始社会晚期部分墓葬出土情况,表中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遗址

    墓编号

    出土情况

    大何庄

    墓14

    随葬三十六块猪的下颚骨

    半坡

    墓152

    三岁女孩墓,随葬七十九件手工业产品,陶器六件,石球三个,青白色带孔玉石耳坠一件

    华县元君庙

    墓458

    男性老人墓,随葬六件陶器,砾石围成石棺

    姜寨

    墓7

    随葬尖底瓶、陶错和精美玉石耳坠共二十多件

    A、社会等级观念逐渐产生 B、氏族成员经济待遇的差异 C、劳动生产水平日益提高 D、私人占有财物和商品交换
  • 3、 下表为1889年与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连接黄浦区与虹口区的过河桥梁)交通工具使用变化的情况(单位:辆/天)。这反映出( )

    年份

    步行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脚踏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11770

    6984

    544

    9

    0

    0

    0

    0

    1926

    50823

    14600

    0

    0

    3459

    3764

    172

    922

    A、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生活方式的近代化趋势 C、现代交通取得全面进步 D、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
  • 4、 如图为在汉代的基础上改建的北魏都城洛阳,城中心有很大的宫殿区,有网格状的街道以及不同的区划。城市分成两部分,包括仅限官员活动的政治区域和由政府管理的市场与居民区。据此可知,北魏( )

    A、城市营建开始形成制度 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重视 C、城市实行市坊分离制度 D、佛教发展决定都城规划
  • 5、 中世纪欧洲的路程和长度单位“里”与脚或步的换算值差异巨大,如1英里为5280步,另有1里等于6000步或3.6万步的。13世纪以来,从事远途贸易的意大利商人开始编纂一种商业手册。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主要贸易地点之间的度量衡及货币换算表。这说明(   )
    A、政治动荡导致度量衡混乱 B、经济发展推动度量衡统一 C、欧洲一体化是发展的必然 D、意大利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 6、 19世纪中后期,工厂制度进入中国。至1913年,工厂数量已颇具规模。对1913年以前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人统计发现,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工厂制度(    )
    A、是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物 B、是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 C、仍属于封建经济的范畴 D、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 7、 《春秋》开正史“为王者讳,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之先河;唐太宗为《晋书》中的司马懿等人写评论;清修《明史》,康熙、雍正等亲自把关,并残酷镇压民间修史。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君主意志决定史籍真伪 B、史籍修撰带有政治烙印 C、史官与君主的矛盾尖锐 D、官修史书约束帝王行为
  • 8、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该乡约体现王阳明( )
    A、教化百姓,移风易俗的思想 B、宗族互助,和谐乡里的思想 C、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 D、内外兼修,约束官民的思想
  • 9、 1840年英国丽如银行在中国香港发行外钞,其它少数外国银行跟进但发钞量都较小,未取得中国商人信任。到了1880年代中期,汇丰等银行“所出钞票,在厦门一隅,已约六七十万”。外钞以其“行用方便、实力雄厚,信用卓著等优势”获得国人认可。这可以说明( )
    A、庄票退出金融流通领域 B、西方操控中国海关收入 C、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D、清政府已放弃金本位制
  • 10、 据表可知,(    )

    时间

    史事

    1356年

    伦敦市长宣布法庭诉讼使用英语

    1362年

    英王爱德华三世颁布了法庭审讯必须用英语的法令

    1381年

    英王理查德二世用英语与瓦特泰勒农民起义代表对话

    1385年

    英格兰规定所有文法学校都要将英语作为教学正式用语

    1450年

    凯德农民起义用书面英语形式呈交起义诉求

    A、农民起义促进了民主政治形成 B、法制改革孕育了书面考试办法 C、君主专制加强推动了国家崛起 D、官方语言变迁强化了民族意识
  • 11、 唐以前并无关于侵犯受业师的专门律法。至唐朝,唐律中出现了“殴伤见(现)受业师”条,规定:“殴伤见受业师,加凡人二等,死者,斩。”并注云:“谓伏膺(胸)儒业而非私学者”。此外,实科、职业类“受业师”即使有品级与公职,也不适用于此条。唐律这一变化(    )
    A、折射出当时教师社会地位较高 B、反映了唐律贯彻德主刑辅的原则 C、意在加强教化以维护统治秩序 D、体现了唐律专业化和体系化特征
  • 12、 唐代十道或十五道巡按使在各自的监察区内行使巡察职权,于各道设立治所,实行定期的巡察制度。同时还制定了包括吏治、民生、户口、治安等多个方面的巡视规范《巡察六条》,并且还规定了巡按使的停留时间。这表明唐代监察制度( )
    A、具有极强制度创新意义 B、改变了地方的权力结构 C、旨在加强君权削弱相权 D、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 13、 下图为商鞅方升,是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所监制的标准量器,方升的一侧刻有“十八年,齐遣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底面刻有另一组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嫌疑者,皆明一之。”商鞅方升( )

    A、诏书文字为时行的隶书 B、反映了工商食官的瓦解 C、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根基 D、见证了历史的关键走向
  • 14、 下图为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画。这位祭司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5世纪,画中描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并播种的情形。据此可知古埃及( )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重视农业生产 C、祭司主管农业生产 D、注重精耕细作
  • 15、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与恩利尔(两河流域重要的神灵)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正义之神),昭临黔首,光耀大地。”这一记载( )
    A、体现了苏美尔文明的成就 B、反映了世俗王权的衰微 C、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D、宣扬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 16、 9世纪始,日本形成的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17世纪开始兴起的浮世绘则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日本绘画艺术的这一发展历程实质上反映了(   )
    A、市民阶层文化的高涨 B、资产阶级的艺术追求 C、唐朝文化的深远影响 D、文明开化的社会变迁
  • 17、 中古西欧城市文学中的典型代表是以狐狸列那为主人公的一系列动物故事。伊桑格蓝狼代表残暴又愚蠢的贵族;狮子代表国王,象征正义和权力;骆驼代表邪恶又虚伪的僧侣;主人公列那狐是城市富商的代表,它精力充沛、机智多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贵族统治彻底衰落 B、王权强化受到普遍的认可 C、基督教神学丧失统治力 D、新兴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 18、 12世纪,教会学校的学生们阅读《圣经》和早期基督教作家的著作,也读古典拉丁文学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拉丁译本。一些教会学校还提供法学、医学和神学方面的高等教育。此举( )
    A、推动了世俗教育的发展 B、促进了古典文学的普及 C、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D、引领了社会转型的方向
  • 19、 伏尔泰说:“我读孔子的书籍,并做笔记,我觉得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由此推测,伏尔泰认为孔子( )
    A、思想和“理性”有相通之处 B、反对迷信和宗教狂热 C、强调通过道德感化治理国家 D、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 20、 西周时期,统治者把上帝视为至高无上的主宰者,而呼之为“天”,周王则为受天之命而王天下的“天子”。同时,统治者也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提出“顺乎天而应乎民”"的观点,就是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天子既要“敬天”,又要“保民”,才能维护“天命”。这种思想(   )
    A、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 B、催生了朴素唯物主义萌芽 C、表明统治者放松约束民众 D、成为维系宗法分封的纽带
上一页 555 556 557 558 55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