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据考古资料显示,在广东英德市牛栏洞、江西万年县仙人洞、湖南道县玉蟾岩等遗址出土了距今1万年左右的稻谷遗存。由此推知,这一时期( )
    A、已开始饲养猪和狗 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D、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开始出现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原本没有棉纺织业。17世纪下半叶,欧洲从印度进口原料进行仿制,至18世纪,欧洲本土大量生产出棉纺织产品,使用棉纺织产品逐步成为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印花工艺是欧洲棉纺织业发展的创新。这种工艺是在吸收亚洲棉纺技术、美洲染料基础上的创新,也是得益于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政府对特权、专利和版权的保护。1792 年至 1815 年间,欧洲大陆经历着巨大的政治动乱和经济动荡,造成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棉纺织业发展缓慢,而在同一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却飞速发展、不断出现技术革新。

    ——摘编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期,流行了数十年的S型服装逐渐消退,紧身胸衣得到改良,女性服饰向自由的现代形态转变。30年代的服装以深色调和简单的款式为主,40年代为了节约材料和资源,服装设计受到严格限制,女性开始穿战时服装,男性开始穿制服。二战后,女性服饰更加随意、自由,年轻一代喜欢奇装异服,超短裙和牛仔装广泛流行。80、90年代服装设计更加多元化、国际化,中性服饰成为风潮。

    ——摘编自李当岐《西洋服装史》等

    材料三  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而传统发达国家经济体相对衰落,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这一结构性转变,改革在所难免。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政府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左凤荣等《世界百年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9世纪初欧洲棉纺织业发展进程的特点,并分析英国棉纺织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30-40年代引起欧洲国家服装样式发生变化的重大事件,并分析二战后欧洲服饰更加多元化、国际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政府提出全球治理观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措施。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认为一个像欧洲福利国家那样成熟且近于迟滞的社会形态会在数年的经济国际化之后就消失掉或者演变成一种完全与以往不同的东西,那这个前提就是错误的。体制的变革通常甚至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一种渐变成的变革出现的。除了社会和体制变革的长期性以及渐变性的本质,社会发展还总会不断遇到各种相互作用的原因,因而它或是发展进程变缓,或是发展方向改变,或是出现新的调整,或是发展进程停滞。

    ——沃尔夫冈·施特雷克《购买时间》

    材料二 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与完善,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的。

    ——梁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简述两则材料的观点,并结合相关史料分别进行论证。

  • 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农民虽然人口众多,直接创造了财富,但他们没有政治能力和文化能力去改变自己的政治地位。尽管从中世纪后半期开始,封建领主经济一步步瓦解,自耕农和雇农越来越普遍,但他们的负担和义务仍然是最沉重的,没有人替他们说话,他们只能非常被动地跟着社会的进步享受到一个文明底线不断提高所带来的权利、尊严和幸福。

    ——李筠《中世纪》

    材料二 1855年亚历山大二世即位后,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骚动在1859年为90次,1860年为126次, 到1861 年则猛增到1176次。

    ——历史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总结作者对于中世纪农民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封建领主经济一步步瓦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俄国沙皇政府为应对空前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并简述其影响。
  • 5、《漫长的20世纪》第四章“市场和计划的辩证关系”中,提到了“经济自由”和经济调节”两个阶段反复轮回的“惊人的规律性”。下图为据此绘制的资本主义展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8世纪70年代亚当·斯密提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B、20世纪30年代美国加强经济干预以缓解经济危机 C、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定量配给制度 D、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适当减少政府干预
  • 6、《我们都是冷战的输家》是一部反省冷战的著作。作者指出·冷战体系内,对峙双方各怀不安全感,但为减少不安全感而采取的手段却往往极富挑衅性……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表现就是如此。能为此观点提供论据的是( )

    ①战略防御计划  ③第一次柏林危机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第二次柏林危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7、图①一图④为不同时期的德国疆域示意图(实线为国界线),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 8、在下列选项中,史实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36年, 日本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开始

    B

    1936年, 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

    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D

    1945年,成立联合国

    实行“全体一致”原则

    A、A B、B C、C D、D
  • 9、下图为19世纪某思想家的主张。这些主张( )

    ◆一切人都要劳动。

    ◆一切通过实业,一切为了实业。

    ◆消灭家庭出身所带来的特权。

    ◆精神权力由学者掌握;世俗权力由私有者掌握; 把选举适当人选充当人类的伟大领袖的权力交给全体人民: 把尊重作为付给统治者的工资。

    A、认为劳动是衡量价值的尺度 B、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途径 C、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
  • 10、下表反映的是1870年和1913年,美、德、英、法四国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表中①应为( )

    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年代

    1870

    1913

    1870

    1913

    32

    14

    25

    16

    23

    36

    8

    11

    13

    16

    10

    12

    10

    6

    10

    7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 11、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吉典文化为号召,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了人的思想,下列关于文艺复兴说法正确的是( )
    A、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为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B、文艺复兴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再生 C、达·芬奇、薄伽丘、米开朗琪罗被称为“美术三杰” D、彼特拉克被马克思誉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 12、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以下属于商业革命内容的是( )

    ①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       ②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③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  ④贸易中心从大西洋沿岸转移到地中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13、下图为15世纪中后期至 18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动方向示意图。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

    A、三角贸易已经扩展到世界各地 B、美洲白银资源不足 C、中国传统经济仍具优势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14、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最终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了自治权利,而这种自治权利是以国王授予的城市特许状形式规定的。通过特许状,城市市民获得了诸多权利,所以他们以金钱和人力来作为回报。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 )
    A、导致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 B、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 C、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D、有利于工商业的繁荣
  • 15、下图为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主题图片。据此判断,其研究主题是( )

    A、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快 B、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D、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 16、下图为1950年所创作的一幅漫画《肥了大炮,瘦了人民》,漫画中右边人物身材瘦削,衣衫单薄,盘中食物也被左边西装革履人物抢走向戴着“USA”字样的大炮“投食”。该漫画表明( )

    A、“滞胀”问题使美国经济陷入萧条 B、美国干涉朝鲜战争损害人民利益 C、越南战争使美国学生发起反战运动 D、美国放弃了冷战思维和冷战政策
  • 17、在旧金山会议上,南非首席代表发表讲话认为:“____决不是一个完善的文件,但它至少是一个良好、实用和精雕细刻的和平方案,与以往所有防御战争的安全方案相较,远为实在、牢靠。”文中空白部分应该是( )
    A、《国际联盟盟约》 B、《凡尔赛条约》 C、《雅尔塔协定》 D、《联合国宪章》
  • 18、下表为1928—1932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的排名情况。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

     

    1928年

    1932年

    工业生产总值

    5

    3

    机器制造业

    4

    2

    拖拉机

    4

    2

    电力

    10

    7

    石油

    3

    2

    5

    5

    A、国民经济实现稳定和恢复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目标 D、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凸显
  • 19、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联)农村恢复了传统的星期天赶集活动。集市上姑娘们嗑着瓜子小伙子们拉着手风琴唱着歌走来走去,场面热闹欢愉。此场景可能出现在( )
    A、新经济政策时期 B、苏俄内战时期 C、工业化建设时期 D、卫国战争时期
  • 20、下列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表述正确的有( )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②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②华盛顿会议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④国际联盟委任统治条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殖民地的自由与独立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上一页 548 549 550 551 55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