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图4为1990年以来世界难民和寻求庇护者流向分布情况,这反映了( )

    (年份)

                                        图4

    A、中低收入经济体是难民主要输出国 B、新世纪以来国际政治局势剧烈动荡 C、高收入经济体缺乏吸纳难民的能力 D、中等收入经济体接纳了大部分难民
  • 2、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工人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每天要工作13至14小时,步伐须紧跟上机器的单调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这一变化( )
    A、有利于优化手工工场的管理 B、反映人类劳作方式的重大变革 C、表明传统的农业已不复存在 D、导致人们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
  • 3、1572年,三艘满载精美商品的中国帆船出现在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商品中最受欧洲青睐的丝绸、瓷器被西班牙商人抢售一空。作为“回报”,中国商人则带走了能带走的每一枚西班牙银元,这就是后来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该贸易路线( )
    A、造成印度洋贸易衰落 B、加速西班牙社会转型 C、开启全球性物种交换 D、推动太平洋贸易发展
  • 4、15世纪,帕查库蒂开疆拓土,奠定帝国大业,重建南美洲古城库斯科。在库斯科的中央广场上,宏伟的太阳神庙耸立在金字塔形的台基上,国王每年在此举行盛大的太阳祭。沿中央广场四个方向修筑的数千米驿道,把库斯科与全国连接起来。重建的库斯科( )
    A、成为印加统治中心 B、是玛雅城市建筑的典范 C、见证阿兹特克文明 D、借鉴了古埃及建筑风格
  • 5、 15—16世纪,欧洲若干城市发生变化。在城市中建起了大量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外形雄伟华丽,体现了政府对整个城市的控制;军事设施也不再仅仅是为了防御,而是具有了更多的对外作战的功能。这些变化表明( )
    A、世俗权力的逐步强化 B、市民意识高度发展 C、工商业经济开始复兴 D、城市自治普遍实现
  • 6、埃及南部出土的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统治时期的很多文献,是用阿拉米语、埃及祭司体、希腊语以及阿拉伯语等7种文字书写的,除阿拉米语是帝国通用语外,其他6种都是当地族群用语。由此可知,波斯帝国( )
    A、文明交流的形式多样 B、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 C、文化发展的多元并存 D、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削弱
  • 7、/span>.图3为1990—2000年我国劳动力产业结构变迁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图3

    A、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 B、就业结构优化升级 C、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D、民众就业观念转变
  • 8、图2为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宣传画《赤脚医生遍山村,合作医疗气象新》,该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农民互助以缓解缺医少药问题 B、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 C、城乡卫生条件的根本改善 D、社会成员健康意识的提高
  • 9、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的文明 B、都通过文明比较来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东西方文明有全面了解 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先进性
  • 10、1905年,英国人开设的“上海众业公所”,成为中国境内第一家以会员制形式组成的证券交易所,其中中国会员占13%。该所除经营买卖外国公司的股票外,还经营外商在华公司的股票,如上海钢铁公司、上海电力公司、中国垦殖公司(煤矿)等股票。上海众业公所的开设表明( )
    A、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开始引入中国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C、英国侵略者控制了中国关税主权 D、列强大肆从中国掠夺自然矿产资源
  • 11、晚清时期,东北北部的东清铁路采用俄式1.524米轨距,运费按卢布结算;东北南部的南满铁路采用日式1.435米轨距,运费按日元结算;西南的滇越铁路,采用法式1米窄轨距,运费按法郎结算。这一状况( )
    A、阻断了国内南北之间商品流通 B、导致了地方军阀割据局面出现 C、折射出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D、是国人主动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 12、明清时期,遍布全国的陕商经贸活动和名目繁多的境内庙会集市不但吸引着秦腔走遍全国,而且使它深入到秦地的大小乡镇。会馆落成、神灵祭日、过年过节等都有秦腔演出, 甚至同业违反行规也要罚演秦腔。这种情况表明( )
    A、文化发展推动商帮形成 B、地方文化规范商业经营 C、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 D、商业发展影响文化传播
  • 13、北宋“安定先生”胡瑗设经义斋,专授《六经》,“恳恳为诸生言,其所以治己而后治乎人者”,让儒家修齐治平的理论,深植学生心中;又设治事斋,“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这些举措( )
    A、践行了“格物致知”的主张 B、表明程朱理学获得官方推崇 C、蕴含学术为现实服务的理念 D、适应了宋代崇文抑武的方针
  • 14、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民共用的设施 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 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
  • 15、“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该材料反映了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提升个人修养 B、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C、强化基层教化 D、宣传“敬天保民”的思想
  • 16、图1为新石器时代城头山环壕村落的遗址,村落围有环壕,外有农作区,内有生活区、墓葬区等分区。这可以用来说明( )

    图1

    A、村落是农耕文明发展的基础 B、社会贫富分化的产生 C、自然地理差异决定村落形态 D、人居环境的建设智慧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封建社会中,住在城市的居民统称为市民,用来同贵族、骑士、术士、农奴区分农奴向往城市生活,逃出庄园,进入城市。当时到处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只要在城市中住上一年零一天,你就是城市的居民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民明显地感到:只有通过王权来消灭封建割据势力,才能获得统一的国内市场、使产权与贸易安全得到保护。

    材料二  西欧各国工业化开始以后,城市发展加快了。工业化开始后工厂、矿区都迫切需要劳动力,周围、甚至周边国家的农民都涌来了。农民就业时遇到一个难题:他们从未接近过机器设备.看不懂图纸。他们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才能上岗,否则只能充当搬运工、采矿工、杂工、粗工等。此外,城市中的生活费用高,租房不易,棚户区、贫民窟便成了他们栖身之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厉以宁《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的农奴和材料二中的农民进入城市的动机。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农奴和农民进入城市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拉里·尼尔等主编《剑桥资本主义史——资本主义的传播》

    根据材料,对1750—1900年间东西方主要国家(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占比变化进行解读。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一时期,殖民地与宗主国的贸易以及殖民地内部长途贸易发展迅速,农业和矿业也得到恢复和发展。宗主国在经济上加重了对殖民地的剥削,在政治上又堵塞了克里奥尔人(殖民地上层精英)的晋升之路,加之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外部因素的强烈冲击,殖民地精英们的自我意识愈发高涨,以致寻求摆脱宗主国的压迫。反抗宗主国,不仅要付诸行动,还要赋予行动以合法性,启蒙思想则成为了拉美人寻求独立的思想武器。

    ——摘编自尹建龙、沈吴凌《启蒙运动思想传入拉丁美洲的过程及其影响》

    材料二  西属美洲殖民地的革命以维也纳会议结束和神圣同盟建立的1815年来划分的。在斗争过程中,不仅每个区域内部的国家、种族之间形成了一个战斗集体。随着革命的深入发展,各区域之间能互相呼应、配合和支援。除了西属拉美人民有着共同的处境,共同的敌人外,主要是因为他们同处于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潮流之中,有着共同的革命要求和愿望。

    ——摘编自郑昌发《从世界历史全局看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材料三 独立运动的领导权在大多数情况下都由土生白人地主掌握。取得政权的是土生白人地主阶级,革命没有动摇旧的社会经济基础,没有发展为社会革命。土生白人地主阶级在反对殖民制度的同时,又力图保存大土地占有制和封建剥削的形式,独立后,大地主和天主教会并未丧失基本阵地。

    ——摘编自《觉醒的拉丁美洲开始了独立运动,追求形成独立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拉美独立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特点。
  • 20、雅典和英国民主在世界民主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里克利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摘编自《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选区议席,31个人口在2000至4000间的选区分别减少1个议席,空出的143个议席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867年改革法案再次对议席做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议席分给大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再次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1918年法案中,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降为24岁,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实现。

    ——摘编自《英国政治史》等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形式、范围和性质三方面说明雅典民主。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议会选举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上一页 532 533 534 535 53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