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953年《选举法》确定了农村与城镇每个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8:1,1982年修改选举法时,将这一比例缩小为4:1,2010年的《选举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选举法》的修订过程说明( )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B、城乡之间实现均衡发展 C、我国基本政治制度逐步成熟 D、基层民主取得重大突破
  • 2、中世纪罗马法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阿尔恰托和居亚斯尤其重视法律中的公平、正义和理性,强调个人的平等、自由和权利以及法律中的人性。1451年著名人文主义学者安德烈亚在佛罗伦萨发表演讲道:“如果没有法律,那么城市、团体、家族、家庭还会存在吗?而且人性都将趋于泯没。”据此可知,罗马法复兴运动( )
    A、顺应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B、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理论来源 C、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君主的权威 D、为后来的自然法学派奠定了基础
  • 3、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育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王安石在太学中实行“三舍法”,规定上舍生学行优秀者,或授官,或可直接参加省试、殿试。同时,颁布《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统一教材,此书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在科举改革方面,废除明经诸科,只以进士科取士。王安石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充实完善儒家思想 B、争夺变法的主导权 C、寻找变法理论依据 D、完善发展科举制度
  • 4、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联邦党人主张新宪法赋予总统庞大的权力,反联邦党人则认为这是极其危险的事情。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的立足点分别是( )
    A、行政效率——公民权利 B、人性本能——道德自律 C、天赋人权——中央集权 D、三权分立——制约平衡
  • 5、历代中央管理地方的机构或官职及地方行政机构或官职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如表所列汉、唐、宋、明四朝与此相关的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转运司、节度使、提点刑狱司

    郡尉、县丞、州刺史、大鸿胪

    巡抚、按察使司、提督四夷馆

    节度使、鸿胪寺、羁縻州刺史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④①③
  • 6、古埃及人非常成功地把神庙等纪念性建筑与尼罗河上下的景观结合起来,沙漠、长河、悬崖峭壁成为纪念性建筑的一部分。在古埃及人看来,日月星辰、各种动物、天文现象均由不同的神操控,因此都可成为崇拜的对象。由此可知,古埃及人( )
    A、具有浓厚的理性精神 B、热衷于探索自然奥秘 C、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D、强烈地反对个人崇拜
  • 7、下表所示为1922年6月至12月,中国共产党人和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所发表的若干言论。据此得出的合理推论是,当时( )

    言论

    出处

    和平自然是我们所不排斥的,但是虚伪的妥协和平,愈求和平而愈不和平的伪和平,乃是我们所应该排斥的

    《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1922年6月)

    我们并不菲薄你们的理想的主张,你们也不必菲薄我们的最低限度的主张。如果我们的最低限度做不到时,你们的理想主张也决不能实现

    胡适:《这一周》,原载《努力周报》第10期(1922年7月9日)

    依着你们最不努力的方法,你们最低限度是永远做不到的……我们殊不愿上你们无革命精神的大当

    周恩来《评胡适的“努力”》(1922年12月15日)

    A、新文化运动受到政治干扰 B、各阶层积极探索救亡道路 C、中国共产党主张革命救国 D、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 8、《唐律》规定,官员将其监管的财物用于买卖,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官方对此解释说,“以威若力强买物,虽当价,犹笞五十”“即借衣服、器玩之属,经三十日不还者,坐赃论、罪止徒一年”。这表明《唐律》( )
    A、具有轻罪重罚特征 B、重视防范腐败风险 C、重视保护私有财物 D、遵循以礼入法原则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事件

    中世纪

    欧洲爆发三分之一人口死亡的黑死病

    1492年

    哥伦布到达巴哈马群岛

    1513年

    马基雅维利撰写《君主论》

    1762年

    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一书

    1785年

    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92年

    英国派遣马嘎尔尼使团访问中国

    1789-1830年

    法国爆发大革命

    1831年

    欧洲霍乱大流行

    1840年

    发生鸦片战争

    1850年左右

    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金鸡纳霜大规模使用

    1866年

    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

    1871年

    德意志帝国成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确立

    1914-1918年

    人类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从表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根据信息间的关联,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要求:提取信息,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工业必需品。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蛆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自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到 20世纪末,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在前共产主义国家,指令性经济的垮台终结了它们与外部世界的隔绝,它们的领导人欢迎国外投资者及其奋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新型私有工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大的经济力量是跨国公司、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它们的投资和投机性活动,每天让数万亿美元在世界流动。计算机使用和通讯的全球化,打开了以类似方式完成分散的员工工作的可能,这种“外包制”在印度发展尤为迅速。 

    ——摘编自(美)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新变化。并简要分析这些变化对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推动“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的因素。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律在两河流域的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据英国学者萨格斯统计,在迄今所发现的楔形文献中有关法律方面的内容在苏美尔文献中占 95%左右。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法典的制定和颁布成为两河流域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乌尔第三王朝国王乌尔纳木颁布的《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开创了两河流域成文法典之先河。影响最大的法典当属《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由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涉及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 

    ——摘编自关颖、唐韵娣《欧洲文化源流》

    材料二    英国是近代宪政的策源地,其宪法被西方学者誉为“近代宪法之母”,不过英国至今并无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其宪法的渊源包括三部分:成文的宪法性法律、不成文的宪法性惯例以及涉及宪法制度的判侧。英国宪法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无论其成文的宪法性法律,还是不成文的惯例和判决,都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定型、完善的。 新的宪法原则和精神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旧的宪法渊源,而是对旧的渊源的继承和充实,使其能够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摘编自《外国法制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法律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近代英国宪政形成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史实对文中划线部分的观点进行举例说明。
  • 12、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为声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埃及和叙利亚,对以美国为首的偏袒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行了禁运,使得油价暴涨,引发197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结束,出现了广泛的长期的“滞胀”现象。这说明了( )
    A、有油输出国组织控制了世界经济主导权 B、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成果的脆弱性 C、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和政治已紧密相连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两极对峙
  • 13、据报道,美国商务部以提高芯片“供应链透明度”为由,要求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厂交出被视为商业机密的库存量、订单、销售纪录等数据。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表示,如果他们不自愿分享信息,她可能会援引冷战时期的《国防生产法》,迫使他们分享信息。这表明( )
    A、美国力图解决全球芯片短缺问题 B、科技的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根本 C、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 D、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面临阻力
  • 14、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也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两位领导人所要表达的相似思想是( )
    A、自由放任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 B、社会保障体系不利于社会稳定 C、社会福利政策已不适应新形势 D、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平衡
  • 15、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有学者指出,人工智能对中间技能人员的替代最为严重,而高技能行业及低技能服务业的就业岗位则有所增加。该学者总在说明人工智能的发展( )
    A、扩大社会收入差距 B、影响了劳动力就业结构 C、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D、增加了社会失业的风险
  • 16、“由于国家保持食品的低价,不断扩大补贴规模,1989年用于食品需求的补贴金在国家预算中占到支出部分的1/3左右,主要食品零售价的补贴份额已高达80%。”该材料表明当时的苏联( )
    A、牺牲农业以推进工业化 B、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甚微 C、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17、1959年,印度同时开工的鲁尔克拉、杜加普尔、比莱钢铁厂都是年生产能力达百万吨级的大型钢铁厂,对西德、英国和苏联的援助依赖性较强。印度石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有限,严重依赖进口。一位美国学者得出这样的结论:“尼赫鲁时代的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国际事业。”由此推知,当时印度( )
    A、成为东西方争夺的焦点 B、坚定执行不结盟政策 C、民族振兴道路崎岖坎坷 D、开启了工业化的历程
  • 18、1989年,在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即:美国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转向突出以经济援助为诱饵,推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自决与独立”,“促进各种思想和民主价值观在苏联的自由交流”。布什政府进行的战略调整主要是基于( )
    A、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推动 B、苏联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针 C、美国长期的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 D、美苏两国国家实力对比差距明显
  • 19、20世纪5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组织了一批美国体育界名人访问亚非拉国家,希望通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士与当地民众直接接触,从而改善亚非拉国家民众心中的美国形象。该做法旨在( )
    A、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地区 B、扩大美国文化影响 C、与他国进行非政治性交流 D、推动体育文化外交
  • 20、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2年竞选演说中谈到:“有些经济学家仍在试图找出到底是什么东西使我们在1929年遭受挫折。我虽然不是经济学家,但我认为我是了解的,使我们遭受打击的是十年的放荡不羁,十年的集团的利己主义———所追求的唯一目标表现在这种思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结果是,98%的美国人口都遭受到天诛地灭。”这一演说( )
    A、强调实现社会平等的意义 B、体现实行国家干预政策的意图 C、主张改变奢侈浪费的风气 D、旨在抨击某些经济学家的迟钝
上一页 516 517 518 519 5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