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其强调俄国十月革命( )
    A、推动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开辟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D、使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 2、列宁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这表明凡尔赛体系( )
    A、未能使国联成为世界性国际组织 B、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隐患 C、未能使战败国全面承担战争罪责 D、未能使殖民地人民获得独立
  • 3、1907年,亚洲许多国家的革命者和流亡者在日本成立了“亚洲和亲会”,明确提出:“本会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并约定:“亚洲诸国,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这表明( )
    A、亚洲国家实现了革命斗争的联合 B、亚洲各国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 C、联合斗争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保证 D、日本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指挥中心
  • 4、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著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指出:“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由此可知,法国大革命( )
    A、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B、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社会秩序 C、使法国确立了共和制度 D、遭到了内外敌人的联合进攻
  • 5、如表为1650-1750年欧洲、非洲、美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一时段三大洲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1650年

    18.3%

    18.3%

    2.4%

    1750年

    19.2%

    13.1%

    1.6%

    A、近代医疗卫生事业极度落后 B、高产农作物品种的传播 C、资本原始积累早期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向全球的扩展
  • 6、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的病因是( )
    A、罗马帝国的征服 B、商品经济发展 C、文艺复兴的兴起 D、新航路的开辟
  • 7、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庄园内一般包括领主住所、教堂、磨坊、村庄、领主自营地、铁匠铺、谷仓等设施。据此可知,庄园( )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脱离了与外部联系 C、采用集体生产方式 D、带有浓厚宗教色彩
  • 8、如图为古代文明的历史地图(局部),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古巴比伦扩张 B、波斯帝国建立 C、亚历山大东征 D、罗马帝国分裂
  • 9、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 )
    A、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B、都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 C、之间紧密联系共同发展 D、大陆文明比海洋文明高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由于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形成了如图所示的五条基本的区域性历史发展道路,它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据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整理从如图所示的五条道路中任选两条道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两条道路间的互动及其带来的影响。(要求:明确列出所选两条道路,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刘光禄遗稿》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们的本末观。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五表凡以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部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以下,减一等。

    ——《唐律硫议》

    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一一《孙中山全集》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2)、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意以实现的原因。
  • 13、“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
    A、强调个人自由 B、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科学 D、宣扬民主政治
  • 14、20世纪初,清政府对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个人卫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间要求更加严格,居民如患病应积极向医院或主管机构上报。对此,时人多有微词,而有识之士不仅积极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识之士旨在( )
    A、推动政府政治改革 B、促进民主思想传播 C、提升居民个体素质 D、唤起民族强健意识
  • 15、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商人斯威夫特创办了肉类加工厂,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他还陆续开办工厂,利用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生产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威夫特的经营模式( )

    ①体现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

    ②得益于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③成为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

    ④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6、1889年德国政府颁布的《养老法》规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70岁,领取养老金的人必须行为端正,没有不良记录。德国政府的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
    A、防止国家再次分裂 B、践行凯恩斯主义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强化社会管控力
  • 17、明代,工匠被编入匠籍,凡是住在京城的工匠每月到官府上班十天,住在京城以外的工匠定期轮班到京师服役。清代,顺治帝令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官府不再强制工匠无偿服役,即便是官府工业也给予工匠相应薪酬。这反映了( )
    A、新生产关系的出现 B、国家治理能力逐渐削弱 C、人身控制相对松弛 D、赋役制度发生根本变革
  • 18、在中美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中明确提及要“反霸”,“承诺中美双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并且反对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的企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任何国家”主要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B、该公报发表的相关背景是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C、中、美都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诉求 D、该公报发表后中美之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 19、1362年英国通过法令规定英语为法庭用语。到16世纪,英语已代替法语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和全国标准书面语言。在此基础之上,民族文学渐渐形成。这些现象( )
    A、标志着民族民主国家形成 B、为亨利八世改革奠定基础 C、得益于海上殖民霸权确立 D、深受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 20、考古专家在龟兹国遗址中发现了“龟兹五铢钱”。其外形酷似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正面铸篆书“五铢”。背而铸龟兹文符号,故又称“汉龟二体钱”。这一史实可以用来说明( )

    A、吐蕃风情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 B、中外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C、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 D、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原因
上一页 515 516 517 518 5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