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城市化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19世纪后期大规模铁路建设带动城市的兴起;第二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汽车的广泛使用推动城市的发展;第三次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高速公路网的修建,使得城市向郊区发展,带动了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出现,使美国城市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由于美国城市化是以市场为主导的低密度蔓延式的城市化,出现过自由放任的发展态势,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摘编自周正祥、张平《美国城市化经验对我国农村中心集镇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提升相对缓慢。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承包制改革,释放了大量劳动力,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随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催生了大量小城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城市居民住房制度改革,激励了居民购房和企业盖房积极性,给大中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至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9.58%。
——摘编自刘霞辉《中国式城市化》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美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唐]杜甫《遣兴五首》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
——[唐]崔颢《古游侠呈军中诸将》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唐]高适《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
建标明取舍,胜负死生求。
——[唐]元稹《竞舟》
材料二:唐朝体育运动被人们视作游戏,如“象戏”“水嬉”“武戏”“竞渡戏”“蹴鞠之戏”等。上流社会热衷于击球、田猎、围棋、投壶,中下流社会流行郊游、蹴鞠、角抵、竞渡、水嬉、荡秋千,军中盛行武艺、击球、田猎、角抵、拔河,道士们好引导行气养生之术,和尚们则喜爱围棋和练武,等等。受到中国古代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体育运动往往在于荣誉感的满足。
——摘编自李季芳、周西宽、徐永昌《中国古代体育史简编》
材料三:古代希腊,人们普遍推崇高大、健美、强壮的体魄和灵巧矫健的运动,并愿意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由崇拜力量到崇拜体现力量的完美肉体是希腊民族精神的主要表征……而且还由主要对体力的崇拜发展到对更高层次的力量表现-知识、智慧、技术的崇拜。”体育运动的练武、健身功能受到希腊奴隶主统治者的重视。最初,古希腊体育竞争的最终目的,也主要在于获得荣誉,一顶戴到胜利者头上的橄榄花冠,象征了个人的荣誉及其所属城邦的光荣。后来,获胜者渐渐不愿再满足于精神上的荣耀,物质欲望悄悄渗透进体育竞技中。
-摘编自王岗、田文波《穿越历史的目光:中西体育文化之辩》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诗中反映出的“体育”方面的价值追求。(2)、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朝和古希腊时期体育运动的异同,分析唐朝和古希腊崇尚体育运动的共同原因。 -
3、铁拉登特罗国家考古公园是哥伦比亚著名的考古胜地之一。该公园分布着古典主义、自然主义、表现主义以及抽象主义雕塑群和6至10世纪的古墓葬群,地下墓穴里饰有这一时期家庭室内装饰用的几何图形图案。1995年该考古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铁拉登特罗国家考古公园( )A、反映美洲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B、反映美洲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残酷性 C、体现美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双重性 D、体现哥伦比亚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富性
-
4、下表为1840-1888年欧洲主要国家和美国铁路里程对比表(单位:英里)。美国这一时期铁路的大规模修筑( )
国别
1840年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88年
英国
838
6620
10430
15540
17930
19870
法国
360
1890
5880
9770
14500
10900
德国
341
3640
6980
11730
20690
24270
俄国
16
310
990
7100
14020
17700
其他国家
324
2005
7605
19160
34580
47320
合计
1879
14465
31885
63300
101720
120060
美国
2820
9020
30630
53400
93670
156080
A、基于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需要 B、有利于民族种族平等意识的觉醒 C、有助于统一国内市场的最终形成 D、源于国家干预政策的大规模运用 -
5、“西方文化在继续冲击着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印度文化的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它的根本绝不会丧失,它也绝不会迷失自我。印度业已开展的经济改革在加速国家的发展,但它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似乎还很漫长。”据此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文化的显著特征是( )A、抵制西方文化的扩张 B、消除殖民主义遗毒 C、融合本土与西方文化 D、宗教色彩非常浓厚
-
6、公元15世纪以前,咖啡的种植和生产一直被阿拉伯人所垄断,医生和僧侣们认为咖啡具有提神、醒脑、健胃、强身、止血等功效。15世纪后,咖啡传入欧洲,咖啡的口味最初不受欢迎,但其不足的数量、高昂的价格和独具的饮用方式,能使上层社会的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突显出来。1872年“法国的消费增长两倍,没有一个市民家庭不以咖啡敬客,没有一个女店员、厨娘或者侍女早餐时不喝咖啡”。据此可知,咖啡消费方式的变化( )A、提升了欧洲人们的饮食品质 B、冲击了欧洲传统的酒馆文化 C、得益于全球贸易体系的建立 D、得益于欧洲工业文化的影响
-
7、公元前18世纪面世的《汉谟拉比法典》(如图),详尽地规定了契约的订立和履行。如第42-52条是对租借田地而出现的各种情形的规定;第253-277条是对劳力雇佣者法定义务的规定,等等。《汉谟拉比法典》对契约订立和履行的规定( )A、弘扬了法律观念与契约意识 B、确立了古巴比伦的商业优势 C、带有浓厚的神学和宗教色彩 D、是人类契约文明的历史源头
-
8、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说道:“非洲是一个仍处于‘幼年时代的地方’……自然不可能会有什么发展,什么文化。”随着非洲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在非洲发现的体现人类早期演变的头盖骨化石系列最为齐全。由此可见,人们对非洲文化的认识体现了( )A、继承性 B、阶级性 C、地域性 D、时代性
-
9、2019年,湖北省博物馆推出在VR(虚拟现实技术)世界中试穿汉服、敲击曾侯乙编钟等活动,通过沉浸式的感官体验,博物馆藏品不再束之高阁,受众可以通过全新的方式来体会其中的价值。据此可知,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 )A、引发了文化价值观的变化 B、加强了对易损文物的保护 C、促进了博物馆建设和发展 D、挖掘了旧文物的历史价值
-
10、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从战略互疑发展为战略伙伴关系,在多领域展开合作。中国与其东亚邻国接受“多元”和“不同”,并视之为重要的地区价值和合作动力。由此可见,新时代中国( )A、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B、积极推进周边外交的发展 C、推行“真实亲诚”外交理念 D、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
11、1923年,孙中山在改造国民党宣言中提出,中国国民党要本着民族主义精神,“恢复我国国际上自由平等之地位”。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采取革命外交方针,坚持“废约”政策;后宣布取消不平等条约“将采取正当之手续”,要经过“谈判”程序,并且将遵守“国际公法”,最终定为“改订新约”政策。从“废约”到“改订新约”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 )A、背弃了孙中山反帝遗愿 B、始终遵循国际法律原则 C、德治与法治相配合运用 D、外交的革命性和软弱性
-
12、清代前期,包括吉林在内的东北大部分地区处于封禁状态。光绪七年(1881年),清政府设招垦总局,以招徕移民、放垦边荒为要务,提出了官垦、商垦、兵垦、民垦等四项措施。日俄战争后,放垦之事得到快速推进。晚清政府在东北地区的“放垦”主要是基于(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边疆危机的加深 C、政治革命的影响 D、边疆政区的设置
-
13、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下令“元之宗戚,咸俾保全”,洪武十七年(1384年)又规定“蒙古、色目人有才能者,许擢用”。朱元璋此类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彰显新朝仁义,促进民心归附 B、复苏地区经济,保证军粮供应 C、宣扬礼教传统,强化伦理孝道 D、消除民族歧视,选拔有用人才
-
14、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由明嘉靖年间的范钦所建。阁内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不少已成为海内孤本,还有《范氏奇书》原本古籍和一部分雕版的保存,弥补了明代古籍雕版存世极少的遗憾,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重要物证。据此可知,天一阁的修建和保护( )A、奠定了近代出版业大发展的基础 B、体现了当时统治者对藏书的重视 C、得益于当时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D、发挥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功能
-
15、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谈到金代文学的集大成者元好问及其作品时言:“金元遗山,诗兼杜、韩、苏、黄之胜,俨有集大成之意。以词而论,疏快之中,自饶深婉,亦可谓集两宋之大成者矣。”近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也言:“至金人入主中国,而女真乐亦随之而入。……则北曲双调中之《风流体》等,实女真曲也。”两位学者意在强调( )A、宋金文化的地位与意义 B、金文化是汉文化的附庸 C、宋金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D、金文化受到了学界重视
-
16、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一大转折时期。陈寅恪指出:“南朝之政治史概括言之,乃北人中善战之武装寒族为君主领袖,而北人中不善战之文化高门,为公卿辅佐。相互利用,成此江左数百年北人统治之世局也。”这一时期政治上的这种特点带来的文化上的变化可能是( )A、世俗文化的兴起 B、清谈和品评人物 C、务实的文学风格 D、复兴和发展儒学
-
17、如图为1993年出土于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尹湾六号汉墓的《集簿》木牍。其内容记录有东海郡的行政建置、吏员设置、户口、垦田和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作呈报朝廷之用,类似于地方工作报告。《集簿》可用于考证( )A、汉代主要的书写材料 B、汉代社会的主流文化 C、汉代疆域的大致范围 D、地方官员的考核内容
-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欧洲人又大肆从非洲贩卖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18—19世纪,英国人、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发轫于地理大发现时代,迁延久远的大移民,影响了整个世界。
——《地理大发现研究》
(1)、 据材料一分析哥伦布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机。请说明与新航路开辟相关的社会背景。(2)、 依据材料二概括殖民主义的罪恶;谈谈你对“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的理解。(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到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影响。 -
19、【城市自治与社会变迁】
材料一 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为了摆脱主教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又要重新统治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如图),承认城市自治权力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 11—12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琅城获得自治权的方式。(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兴城市出现带来的影响。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亚历山大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等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从亚历山大远征到托勒密埃及灭亡约300年的时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在托勒密埃及,托勒密一世建立了“缪斯(希腊文艺女神)宫”,收藏了古希腊大量文化典籍。诸多希腊学者前往此处,亚历山大城也因此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托勒密三世时,颁布敕令允许奴隶买卖,一位有名望的埃及祭司说这在原来的埃及是不会出现的。他还介绍道,当时亚历山大率领的35000名步兵中,有12600名南部希腊人,远征期间至少有3600人留在当地,亚历山大死后,他的继任者继续从希腊招募士兵和殖民者。他还自己抱怨,因为他不会讲希腊语而遭到住在他家的一位军人的嘲笑。在这里,上层贵族的生活习俗也从喝啤酒、穿亚麻制品变为了喝葡萄酒、穿羊毛制品。
——摘编自李若宝《希腊化时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1)、 根据材料,概括希腊化时代托勒密埃及出现的新现象。(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新现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