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早期农业发展深受自然环境制约,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地理大发现后物种交流加强。下列粮食作物原产于美洲,传入中国后被称为“玉蜀黍”“西天麦”,甚至一度成为皇家御用贡品的是( )A、小麦 B、马铃薯 C、玉米 D、甘薯
-
2、墨西哥国徽中鹰吃蛇图案源自古代印第安人的传说,这支印第安人( )A、创造了“玛雅文明” B、知道零且采用20进制 C、发明了“浮动园地” D、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
3、拔都西征后的俄罗斯“已无人可以睁开眼睛为死者哭泣”,占领基辅后,征服者建立了金帐汗国,此后240年,俄罗斯人一直处于“鞑靼人枷锁下”,在反抗蒙古人的统治过程中,逐渐崛起的是( )A、基辅罗斯 B、莫斯科公国 C、沙皇俄国 D、俄罗斯帝国
-
4、公元前6世纪,印度进入列国时代。伴随着国家诞生,印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制度——种姓制度,亦译为“瓦尔纳制度”,是从雅利安人(the Aryans,意为“高贵者”)所创造的梵文warna(意为“肤色”“品质”)音译而来。下面关于种姓制度的说法正确的( )
①起源可能与雅利安人对土著的征服有关 ②婆罗门教为其提供理论和宗教基础
③主张众生平等的佛教对其形成一定冲击 ④贵贱分明、职业世袭,实行内婚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5、“美索不达米亚”(希腊文
的音译,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 尽管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 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
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某教师在进行“全球航路的开辟”课的教学时,组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编制问题清单:
问题清单
① 新航路开辟为什么会在16世纪前后?
② 当时西欧发生了什么事促使人们开辟新的航路?
③ 航海家们为什么要坚持到东方去?
④ 葡萄牙和西班牙得到了什么好处?
⑤ 商路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有什么影响?
⑥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出现了什么變化?
材料三 玉米和甘薯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两种重要农作物。哥伦布首航美洲时就发现了玉米和甘薯, 并把它们作沟礼物呈献给西班牙国王和女王。此后,玉米在欧洲和非洲等地逐渐流传开来。16世 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初称“番麦”“西天麦”“玉蜀黍”等。最初玉米在中国种植不广, 一度是 皇家御用贡品,直到18世纪中期,玉米才在中国逐渐推广,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甘 薯的在明朝后期从东南亚传入中国,因来自番邦,又名“番薯”,万历年间已有相关记载。1594
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玉米和甘薯 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真接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下)》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其地位变化的因素。(2)、选取恰当的角度,对“问题清单”中的问题进行归类。选取任意一个角度,为“问题清单”补充一条问题。(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简述新航路开辟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名词”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名词,是词类的一种,属于实词,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
抽象概念的名称,名词同时也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知乎对“名词解释”这一种主观题型给出的答题思路, 一般是内涵+外延。内涵是核心,是必 须要答到的内容,答不到扣分严重。外延则随意展开,能说明问题就可以了。经典的格式就是:要
解释的名词,是什么(内涵),其影响或优缺点是什么。
请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对“文艺复兴”进行名词解释。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在罗马法的复兴热潮中,意大利的法学家巴特鲁斯重新解释了罗马法,他从 法律的角度为城市自治辩护,认为城市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城市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使立法权 力的“自由民族”,可以自己制定法规,并且按自己的方式组织政府。城市是“自我之君主”,可以选 择自己的政治统治方式。
——摘编自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
材料二 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资金的需 求和长期的耽搁、等待,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 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这两个新兴的经济制度,毋庸置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经济实力的 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城市经济兴旺,人 口众多,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新理论的机缘。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特鲁斯关于城市自治思想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获得自治的方式,并简析城市自治的影 响。 -
9、下图是1860年和1900年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图中变化说 明 ( )
百分比
1860年 1900年
A、各国工业均呈上升趋势 B、美国发展成为世界霸主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D、制度变革推动经济发展 -
10、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 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1965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 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 )A、是文革发展的必然产物 B、在“八字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C、适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 D、提高了国防能力,推进了我国现代化进程
-
11、世界各地区之间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 是与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说明世界各国 联系的加强( )A、激化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B、促进了东西文明之间的交流 C、阻碍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D、助推了资本主义优势地位的确立
-
12、下图两种交通工具的动力来源分别是( )A、煤炭/石油 B、电力/煤炭 C、内燃机/蒸汽机 D、蒸汽机/内燃机
-
13、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A、发生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 B、采取了自下而上的方式 C、保留了本国的封建农奴制度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14、有位法国思想家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认为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社会。他的理论对法国大革命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为社会底层提供了行动依据。这位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康德
-
15、如右图漫画“建国的基石”为纪念美国联邦宪法颁布150周年所画。该宪法中起到“建国的基石”作用的有( )
①联邦制原则 ②三权分立原则
③两党制原则 ④共和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法国大革命自始至终都在贯彻着几个原则: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反对压迫。早期空想社 会主义也吸收了这几个原则,并将这种“革命原则”继续深化。这表明法国大革命( )A、直接推动了巴黎公社运动 B、受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指导 C、促进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 D、给现代政治留下重要遗产
-
17、1633年,德川幕府发布以下政策:“一、除特许船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二、除特许 船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其船主,一并扣留……六、外 国船到来,应即呈报江户。并应按照往例……派遣监视舰船。”此时日本意在( )A、加强幕府将军的权威 B、建立政府管控的国际贸易 C、学习中国的闭关政策 D、限制对外交往以巩固统治
-
18、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1020年一1085)反对世俗君主操纵主权,阐释教皇地位和权力时宣 称:“一切王侯应仅向教皇一人行吻足礼。 ……他(教皇)有(上帝)所赋予废黜帝王之权。他有 权解除人民向违反正义的统治者之效忠誓约”。这表明,当时( )A、教权与王权斗争激烈 B、教权高于王权 C、王权动捆了教权地位 D、王权高于教权
-
19、古代某一文明区域,先是受到了亚历山大帝国的侵犯,后来突厥人又在其土地上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其数学创造被欧洲误解为阿拉伯人的成就。这一文明区域位于( )A、
B、
C、
D、
-
20、公元前5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在主要城市之间修筑了大量“御道”。在“御道”旁每隔20公 里左右设置一座驿站,信使通过驿站最快可在12天内横跨2500公里的距离。帝国“御道”和驿站 的 修 建 ( )A、旨在对抗亚历山大入侵 B、扩大波斯帝国统治疆域 C、完善了官僚体系的建设 D、推动不同地域文明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