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图所示是德国科隆大主教(1722—1725)的一幅肖像画,画中他穿着象征着智慧和地位的“中式丝质睡袍”,正用中国瓷器享受着一杯异域饮料,是茶咖啡或是巧克力。该画作体现出( )

    A、欧亚非人民的生活习惯趋于一致 B、商品流动推动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C、中西交流丰富了民众的物质生活 D、东方传统手工业仍具有市场优势
  • 2、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式的穹顶,与此同时,拜占庭则出现了与西欧人文主义近似的倾向,即所谓“拜占庭文艺复兴”。据此可知,当时欧洲( )
    A、思想解放植根于东欧文化 B、东正教文明区域扩展 C、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明显 D、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
  • 3、游牧或渔猎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中。公元前后数百年间,这种情形在东西方都曾多次出现。以下史实属于上述情形的是( )
    A、罗马帝国征服希腊 B、亚历山大东征推进希腊化 C、西葡美洲殖民扩张 D、蛮族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
  • 4、埃及埃德夫发现的公元前二世纪后期当地家族墓地主人都有两块墓碑:一块用象形文字按照埃及墓志传统镌刻着纪念墓主人的祷文套语和墓主人的自传;另一块写的是希腊哀歌体墓志铭。两种志铭内容各自独立,并非对译。由此可知( )
    A、埃及文化的宗教色彩浓厚 B、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 C、征服并未消除文化的隔阂 D、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 5、史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我们了解历史,尤其是早期地区文明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下列史诗解读正确的是( )
    A、《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史诗,反映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情况 B、《荷马史诗》是古代罗马文学的早期代表,成为后世西方文学的重要题材 C、《摩诃婆罗多》是反映早期雅利安人征服南亚次大陆的文献史料 D、《罗摩衍那》描写了居楼族和般度族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故事
  • 6、2019年故宫博物院与某公司共同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科技应用与学术创新,在文物数字化采集与文物研究等领域深入助力“数字故宫”建设。在开发的故宫博物院小程序中,还可以实现互联网上“游故宫”。由此可知( )
    A、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B、信息技术助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 C、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D、现代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
  • 7、有学者指出,早期的中国并不能算是“地大物博”,先民曾被束缚在一张匮乏的食品单上。在中国食物体系进化丰富的过程中,一些朝代显得尤为重要。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汉朝时期,葡萄、苜蓿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B、唐朝时期,小麦、大麦通过海上贸易传入中国 C、明朝中后期,玉米、甘薯在中国得到大规模推广 D、清朝光绪年间,番茄作为食用蔬菜开始传入中国
  • 8、传统文化认为,个人作为社会、国家、民族的一份子,应该心系他人、心怀社稷。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历代传诵不衰。这表明中国传统文化( )
    A、崇尚天人合一 B、强调自强不息 C、追求家国情怀 D、主张和而不同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

    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

    姓名

    出生年份

    籍贯

    备注

    何叔衡

    1876

    湖南

    秀才,新民学会会员

    董必武

    1886

    湖北

    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

    李达

    1890

    湖南

    曾留学日本,《湘江评论》主编

    李汉俊

    1890

    湖北

    曾留学日本

    毛泽东

    1893

    湖南

    师范毕业,新民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

    包惠僧

    1894

    湖北

    记者,北京大学肄业,陈独秀指定代表

    陈谭秋

    1896

    湖北

    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

    王尽美

    1898

    山东

    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邓恩铭

    1901

    贵州

    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刘仁静

    1902

    湖北

    北京大学生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

    材料二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两位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为什么走到一起?请结合时代背景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指导思想。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党在指导思想上是如何拨乱反正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 10、【地图中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多种信息。

    图1 

                                          图2

    阅读图1、图2,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1、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国家)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控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出自《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

    出处

    内容

    ①西汉司马迁所著

    《史记·陈涉世家》

    秦二世时“(陈胜等前往渔阳戍守途中)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②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简中的《徭律》

    秦始皇时“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六日到匀,赀(罚款)一盾;过旬,赀一甲。”

    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的一座墓葬中,墓主人是一名叫喜的基层官员,以墨书秦隶写成,共有1000多枚,主体以秦律为主,还包含《编年纪》、《语书》、《为吏之道》、《日书》等内容。

    (1)、从材料一中可以提炼出什么历史信息?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评价秦王朝推行的这一制度。
    (2)、基于上表信息,某研究者得出“司马迁的记载有违历史事实”的结论。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为什么?
    (3)、材料二中的①、②两则材料分别属于什么史料?其史料价值如何?
    (4)、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周之失,失之在制,秦之失,失之在政”,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秦之失,失之在政”的认识。
  • 12、下表所示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教育界编写的部分民族英雄读物。这些书籍的出版发行( )

    时间

    民族英雄读物

    编著单位

    主要内容

    1933年

    《中华民族英雄故事集》

    江苏省教育厅

    对江苏历史上抗御外侮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的传述和介绍

    1938年

    《非常时期民众丛书》

    国民政府教育部民众读物编审委员会

    韩世忠、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

    1939年

    《战时民众知识小丛书》

    国民政府教育部陕西服务团战区中小学教师教材编辑组

    民族英雄的故事

    A、发挥了动员激励民众的作用 B、奠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石 C、得益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旨在抨击沦陷区的亲日傀儡政权
  • 13、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这“某次会议”是指( )
    A、古田会议 B、洛川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14、中国共产党在某一议决案中提出: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这一议决案( )
    A、对革命形势缺乏准确的判断 B、充分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 C、推动中共中央转移工作重心 D、推动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 15、1902年年初,某市民家庭投资20万两创办近代面粉公司,到1909年只剩下4个粉磨,经营困难,亏损颇多;1912年,他们又与人合资创办新的面粉公司,1919年发展到三家总公司,包括12座面粉厂和4座纺织厂,资本总额超过1200万元。这一案例反映了( )
    A、近代民族工业诞生的艰难与曲折 B、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的促进作用 C、中国民族工业的行业分布不合理 D、北洋政府对民族产业的支持政策
  • 16、“朱老总”是公认的中国红军之父,新中国十大元帅之首。1909年初朱德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1911年8月从特别班提前毕业,10月参加云南“重九起义”,树起了“汉”字大旗;1915年得蔡锷将军密信,带兵在蒙自通电全国,宣布讨袁。在这一段经历中,“朱老总”参与的两个历史事件是( )

    朱德任支队长时的照片

    A、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 B、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 C、“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 D、直奉战争和“中原大战"
  • 17、1885年,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建立台湾省。这一举措体现了清政府( )
    A、适应战时的需要 B、统治危机的加深 C、主权意识的增强 D、边疆危机的解除
  • 18、咸丰帝1851年登基之初,清廷执行对西方强硬的外交政策,但随后却开始向西方妥协,推出“借师助剿”的策略。这主要是因为( )
    A、地方官僚集团的崛起 B、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提出 C、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D、列强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 19、清代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折权,雍正帝时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一变化( )
    A、利于皇帝有效地控制官僚队伍 B、扩大了官员的行政权力 C、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数量增加 D、保证了清朝统治的清明
  • 20、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政府( )

    ①重新修筑长城                       ②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

    ③设奴儿干都司                       ④册封瓦剌首领俺答汗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上一页 478 479 480 481 4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