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驳倒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海岸时刻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摘编自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摘编自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三: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开辟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学术界普遍认为: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00年的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1年的古代中国文明、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的古希腊文明,是世界发源较早的“五大文明”。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汉代中国人开通了中西商道“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宣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件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处夺取。”
——摘编自瑞烨《血与火的战争:军事天地》等
材料三:希罗多德被西方人士尊为“史学之父”,在希波战争以后居留于雅典,他的传世之一作名为《历史》,是以希波战争为主轴的通史般的巨著。该书约有一半篇幅用来介绍埃及、巴比伦和波斯各东方古国的历史,其眼界之开阔、材料之丰富和文笔之生动都是古代史学中前所未见的。修昔底德的著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详略得体,论述精辟严密,是西方史学的楷模。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涉及的文明进行分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跨区域文明交往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文化成就形成的原因。 -
3、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重新分配了议会席位。人口减少的衰败选区(主要是农村)席位减少,而新兴工业城镇则增加了席位;同时,也降低了对议员的财产、土地和身份等的要求,拥有选举权的人口从3%提升到16%。由此可推知此次议会改革( )A、使英国议会确立了主导权 B、使英国工人阶级得以参加政权 C、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影响力 D、促使英国贵族退出了政治舞台
-
4、美国内战爆发后,为扭转初期的战场失利,林肯总统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通过了禁止奴隶在美国存在的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美国从法律上彻底埋葬奴隶制度。这反映出( )A、黑人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公民 B、南北战争的实质是废奴战争 C、黑人的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 D、军事压力是废奴的根本原因
-
5、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反封建性 B、渐进性 C、普选性 D、法制化
-
6、有学者认为,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制度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一“伟大的创举”是指美国( )A、实行政党政治 B、实行联邦制 C、实行民主共和制 D、创立内阁制
-
7、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的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
8、“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念,对大自然的规律与一致性抱有那样的坚定的信念。”材料中所说的“时代”是指( )A、殖民扩张时代 B、文艺复兴时代 C、宗教改革时代 D、启蒙运动时代
-
9、中世纪时期,《圣经》都是由拉丁文写成的,只有教士才能读《圣经》,普通教徒只能聆听教士的解读。16世纪中期以后,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圣经》被翻译为当地的民族语言,普通教徒可以自主阅读。这一变化反映出( )A、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B、宗教改革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C、欧洲已经实现宗教信仰自由 D、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
10、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群星闪耀的时代,这个时代以一位“大人物”(恩格斯语)的名字作为开始的标志。他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通过幻游三界过程的描写,抨击教会的贪腐,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的先驱。他是(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
11、约在1600年,经好望角航线运往欧洲的胡椒是100万-200万磅,丁香、蓝靛、药品、肉豆蔻等区约35万至65万镑,而经过商队运进地中海的胡椒有300万-400万磅,丁香等共有70万-100万镑,另外还有生丝50万磅。这些数学说明( )A、新航路开辟作用有限 B、地中海航线依然十分重要 C、航路中心转移不明显 D、西葡两国争夺贸易主导权
-
12、16世纪欧洲爆发严重通货膨胀,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有学者提出,在16世纪前半期物价上涨最高,16世纪中叶金银流入量不断扩大;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西班牙金银输入量最大,其物价是相对稳定的。这一认识( )A、表明商业革命刺激了货币需求 B、否定了贵金属流入欧洲的影响 C、反映了价格革命成因的复杂性 D、证实了欧洲对美洲殖民的残酷
-
13、下面是外来物种传入中国的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 )
玉米
明代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
花生
16世纪传入中国
烟草
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
甘薯
明代传入中国南方,后又传至北方
A、西欧庄园经济发展的产物 B、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 C、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 D、明清士人主动引进的结果 -
14、欧洲人开始海外扩张后,股份公司以其有限责任,为投资提供了媒介,使欧洲大批资本用于海外冒险事业。东方商人因自身及其合伙人的资力有限,没有一个最终能成功地与东印度以及现存的哈得孙湾公司相竞争。据此可知当时( )A、殖民扩张以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 B、贸易规模扩大引发价格革命 C、经营方式变革改变世界贸易格局 D、东方失去与西方竞争的优势
-
15、意大利学者马达罗说,“在朦胧而混沌在欧洲中世纪背景的衬托下,马可·波罗的惊人著作像是一个革命挑战”,“像是一把开锁器,促成了世界的开放”。该学者做出上述论断的主要依据是,马可·波罗的著作( )A、打破了世界各地的隔绝状态 B、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向往 C、直接促成远洋探险活动开展 D、赞扬了欧洲人对亚洲国家的认知
-
16、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行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A、深信“地圆说” 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
17、14世纪以来,货币成为西欧普遍的交换手段,贵族用货币购买奢侈品,农民用货币缴纳地租,手工工场主、租地农场主和商人需要更多的货币以便扩大经营。这一状况( )A、植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反映了封建庄园经济的瓦解 C、蕴含着新航路开辟主要动因 D、引发了西欧社会的价格革命
-
18、下表为15—19世纪世界及部分地区人口变化简表(单位:百万),由此可知( )
地区
时间
中国
欧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拉丁美洲
全球
1400年
70
52
60
36
425
1600年
110
89
104
10
545
1800年
330
146
92
19
900
A、工业革命推动全球人口增长 B、传染病的肆虐导致非洲人口急剧下降 C、奴隶贸易导致拉美人口锐减 D、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人口地理格局 -
19、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
20、有学者认为,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的“发明”了农业……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这一观点( )A、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B、认为非洲文明历史悠久独立发展 C、意在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D、反映了文明交流和融合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