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极为平常,其技术要求绝不会超过木匠、磨坊制作匠和领匠的创造能力:如飞梭、珍妮纺纱机。即使从科技上看来最为复杂的机器(1784年瓦特发明的旋转式蒸汽机),其所需的物理水平也不会超过此前大半个世纪已经达到的程度。”这一论述强调了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 )
    A、得益于工匠坚实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B、具有实验观察和科学基础 C、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大机器的生产发展 D、首先发生于纺织业的必然
  • 2、19世纪初,从柏林到瑞士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超过了所运货物的价值。这可以用于说明德国( )
    A、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实现统一的必要性 D、联邦制阻碍市场发展
  • 3、一位同学进行知识整理时绘制了如下图示。他整理的主题是( )

    A、荷兰崛起的历程 B、英国王权的演变  C、法国王权的强化 D、美国法制的完善
  • 4、18世纪中叶前,欧洲人不断美化中国,称中国是“大汗的大陆”、“大中华帝国”和“孔夫子的中国”。18世纪末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欧洲思想家们认为,中国是“停滞衰败”、“东方专制”、“野蛮”的帝国,这种转变( )
    A、是民族觉醒的重要体现 B、根植于欧洲政治经济的变动 C、是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 D、源于欧洲对中国变革的认知
  • 5、18世纪,欧洲中产阶级妇女追求洛可可风格服装,崇尚奢侈华丽,大量运用夸张的造型、柔和艳丽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态的装饰,给人以奢华浪漫的视觉效果。到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装从奢华到朴素,从繁杂到简约,从紧身到宽松转变。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思想解放推动审美观转变 B、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C、科技进步提高了生活水平 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
  • 6、马丁·路德提出:在信仰问题上,教皇和教会无权强迫别人接受其观点,人们完全能够独立地、自由地决定自己对圣经和宗教的信仰。这一主张( )
    A、推动了民族国家发展 B、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促进了宗教信仰自由 D、确立了圣经的至高地位
  • 7、西欧某一画家提出:“美,是一种聆听,来自内心,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大自然的合法女儿”。这一言论凸显了( )
    A、人性的解放 B、科学的运用 C、信仰的自由 D、理性的觉醒
  • 8、有文献显示,在1558年至17世纪末,有8000多本图书从西班牙运往西印度群岛,考虑到走私因素,这一数字大概要增加10倍。大量的经典作品和基督教文本被逐渐翻译成印第安语言,进入到当地社会。这反映了( )
    A、欧洲殖民模式转变 B、拉美多元文化并存 C、殖民者的文化入侵 D、全球经济联系加强
  • 9、有学者认为,近代欧洲的某一历史现象“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使)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在英国成为推进圈地运动的重要动力之一”。这一历史现象是指( )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
  • 10、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英国贫困家庭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茶叶逐渐被英国人广泛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政府推行茶文化 B、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C、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 D、工人生活的迅速提高
  • 11、荷兰学者赫伊津哈在《中世纪的秋天》中写到:“在中世纪嘈杂的繁忙生活中,有一个声音总是压倒一切的,这就是钟声……在日常生活中,钟声就像关怀人的、善良的精灵,总是以熟悉的声音宣告悲伤或喜悦、平静或焦躁、集会或告诫。”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
    A、基督教会推动了社会文化发展 B、封建领主权力不断扩大 C、庄园农奴制下的生活单调乏味 D、宗教伦理具有双重作用
  •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文中处应为( )
    A、采集渔猎 B、农业产生 C、兴修水利 D、国家出现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

    简介

    1917年十月革命后~20世纪20年代末

    这一阶段由三个各不相同的时期组成。十月革命后,苏俄出现排除中央对各种经济行为进行严格管理的机会,因时局影响未被利用。1921年,苏俄开始部分地承认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私有制。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领导层制定了三级计划并研究了预算体制

    20世纪20年代末~1951年

    巨大的成就和许多错误甚至罪行……文化繁荣和恐怖古拉格同时并存。国民经济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军事工业综合体的生产结构进一步强化

    1952~1964年

    尝试提高农业经济,开始发展住宅建设,人们从公社房搬到单独的住宅。在国际上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1965~1975年

    指出了计划体制的不足,还对经济职能进行了深刻变革。20世纪70年代,野心重新取代了健康的经济思想,改革陷入停滞

    1976~1985年

    开展强化劳动纪律、反酗酒运动及反腐败斗争;在减少计划指标数量方面虽然也在继续努力,但态度并不坚决

    1986~1990年

    扩大各加盟共和国的政治和经济独立性;接受西方指导,出台“500天计划”,以迅速地向市场过渡;放弃苏共的领导地位

    ——摘编自列·伊·阿巴尔金《苏联经济的命运、矛盾及其发展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苏(俄)联经济”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

    ——摘编自《世界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19世纪晚期,面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加深,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试举出其中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其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
  • 15、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解决主权问题成为1787年宪法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即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除解决主权问题之外,宪法还解决了另一个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中央政府权力过大。新国家领导人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院、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关于未来社会蓝图的具体构想(任举两例即可)。并简要概括启蒙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中为解决“主权问题”和“中央集权问题”而创建的制度,并指出前一制度是如何具体运行的?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都是由小国而走向统一的大国,最后成为广土众民的帝国。而希腊城邦因为地理条件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各城邦公民关心自己国家的独立,在城邦制度巩固之后,各城邦相互独立,相互牵制,每一个城邦国家都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主权体。这样的城邦有利于发挥小地区的积极性和适应性,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尽管城邦具有主权上的独立和政制上的差别,但是,古希腊人也自认为同属一个民族,都称自己是“希腊人”。在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局面下,奴隶制经济一般也是小规模的,不存在东方那种宫廷的大奴隶主,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与环地中海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徐爱国《西方法律思想史》

    材料二  11世纪开始兴起的欧洲中世纪城市,有着与古典城市极其不同的特质。古典城市大多只是人文地理意义上的人口聚居地,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则不一样,它同时又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城市市民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城市共同体是典型的公社制度。它是地缘共同体,成员多系移民,血缘关系退而为次。把他们结合起来的纽带是一纸契约:封建主赐予的特许状,亦即市民共同遵守的城市章程。市民们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并得到城市的保护。中世纪城市作为一种共同体,构成欧洲政治结构中的一种主体单位,代表本城及市民利益,并非上级政治权力的代表,对下(市民)负责而不对上(领主)负责。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1世纪以后兴起的欧洲中世纪城市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 17、在中非双方共同倡议下,中非合作论坛于2000年正式成立。此后,中非民间论坛、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中非民营经济合作论坛等中非合作论坛分论坛陆续成立。这反映了(   )
    A、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 B、西方国家已经放弃对非洲渗透 C、中非命运共同体日益紧密 D、非洲经济发展取决于中国援助
  • 18、近年来,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不断发展,这对多边、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构成了不小的威胁。有学者认为,要警惕世界回到“城邦时代”。这反映出(    )
    A、世界市场出现瓦解趋势 B、全球化进程遭遇挑战 C、全球经济衰退迹象明显 D、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
  • 19、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独立国家数量不断增多。在1943年至1984年间,有94个亚非殖民地脱离宗主国赢得独立,这些国家大约拥有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在1991年和1992年,苏联被15个继承国、南斯拉夫被5个继承国、捷克斯洛伐克被2个继承国所取代。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独立自主运动的影响 C、二战及战后冷战影响 D、帝国主义势力的衰落
  • 20、下表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根据图表可知这一时期(    )

    苏联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单位:亿美元)

    年份

    美国

    苏联

    1965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6834

    9778

    10568

    11641

    12973

    13987

    15057

    16781

    3290

    5160

    5620

    5960

    6750

    7750

    8660

    9370

    A、美国社会运动进入高潮 B、美国经济一直高速发展 C、苏联体制的弊端开始暴露 D、美苏之间的经济实力存在差距
上一页 441 442 443 444 44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