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虽然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但他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该学者意在说明( )A、古代文明的多元性 B、不同文明的交融性 C、区域文明的独立性 D、文明发展的规律性
-
2、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中指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 ……务采合中西道德以 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原理,以为智育之原本”。据此可知,梁启超旨在( )A、推动思想启蒙 B、推行维新变法 C、发起民主革命 D、批判传统文化
-
3、天命、民惟邦本、德作为治国理政最基本的理念,自西汉中期至清朝一直是统治者治国理政最 根本的指导思想,这些理念和原则的确立,使改朝换代被视为寻常,因为“皇天上帝,改厥元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人们将此视作“亡国”,而非“亡天下”。这( )A、为中华文明的连续发展奠定了观念基础 B、反映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具有正确性 C、说明中国古代各朝代的治国理念没有改变 D、体现了中国古代一直在进行制度的改革创新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为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及政府行为的影响简表。
时间
影响
15世纪以
前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及政府行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15世纪到17世纪
美洲新大陆被欧洲探险家“发现”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地中海、波罗的海、大西洋沿岸萌芽,“世界”的概念扩大了,贸易,特别是海外贸易开始在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时代也因之被冠以“重商的时代”的名称。与之相适应的,欧洲各国普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欧洲殖民者发动了多次殖民战争。
18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
亚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的大部分地区都沦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
工业革命改变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也改变了其对外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在19世纪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上均摘自《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选择性必修2》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清朝末年和当代中国交通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中国发展交通的历史启示。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时蒙古人是统治民众,但到中原来的主要是一部分宗室贵族和军队,连带军人家属在内,不过几十万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大量的色目人迁移到中国的土地上。所谓“色目”,泛指此时在华的西北、西域以至欧洲民族,并非某种单一民族,这些人据学者推测,应该不少于100多万;此外,契丹人、女真人以及被蒙古人强迫迁居的高丽人,与原居北方的汉族共同构成元朝的北方“汉人”。因此,元朝的胡化影响不仅来自于东北、西北的游牧民族,还来自于更遥远的西方半农半牧民族或商业民族。也许可以说,这时的“胡化”实际上乃是一种文化多元化。
——摘编自曹文柱、赵世瑜《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新的国际移民浪潮,移民的流向发生根本性逆转,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而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其中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难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移民群体。
——摘编自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移民的特点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二战后国际移民的原因有哪些? -
7、下图为“环大西洋革命”,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殖民统治矛盾激化是根源 B、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 C、大西洋两岸革命相互促进 D、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扩展
-
8、自日本明治维新起,促使日本从锁国到开国转变的因素有( )
①黑船来航 ②洋学的传入 ③中国鸦片战争的教训 ④幕府的高压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9、中世纪,欧洲普遍有这样一种认识“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与此相一致的是( )A、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B、永恒的上帝啊!我为什么不能再变得年轻呢? C、人人均为上帝的造物,人只受上帝的奴役 D、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
10、在罗马共和国早期,父权具有绝对的权威,婚姻大事一般由“一家之主”来定夺。但到了共和国末期至帝国早期,部分贵族妇女开始参与家庭的重大决断,甚至参与子女的婚姻选择。上述变化源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C、罗马帝国的建立 D、法律适用范围扩大
-
11、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是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字母文字最初发源于( )A、古代希腊 B、西亚的腓尼基 C、古代罗马 D、马其顿
-
12、民国以后,中央政府规定中医经过考试才能开业。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医考试的题目仿照西医科学的面目出现,如按摩科学、针灸科学、方剂学、诊断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等。这一现象( )A、有利于传统中医的专业化 B、推动了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C、体现出政府对中医的扶植 D、改变了人们对中医的态度
-
13、下表是1933年由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编写的《共产儿童读本》目录(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
册数及课数
第2册第15课
第2册第19课
第5册第23课
第5册第25课
课题
吃东西要留心
种牛痘
消毒
死水与活水
A、中共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事业 B、苏区自然科学教育发展迅速 C、现代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D、日军利用化学武器发动侵略 -
14、有学者指出天津近代的城市发展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说明( )A、城市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 B、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C、城市发展取决于交通进步 D、天津城市建设理念先进
-
15、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尚不多见,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一现象( )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 B、反映了社会矛盾日益缓和 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D、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产生
-
16、17世纪,某思想家写道:“由于不受法律和国王的控制,人们的生活中缺乏可使每人都敬畏的公共权力,他们就处于被称作战争的条件之下;在战争中,每一个人都反对另一个人。为了摆脱这种无法无天的局面,人们用他们的自由换得了社会和政治秩序。”由此可见,该思想家( )A、倡导政治革命 B、认同民主共和 C、反对自由平等 D、主张社会契约
-
17、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的一个分裂时期,下图是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对此图解读( )A、南方在对峙中处于优势 B、此时期国家不断走向分裂 C、分裂阻断了南北方交流 D、客观上利于南方经济发展
-
18、下图为郑州博物馆所藏隋大业二年《李渊为子李世民祈福造像记碑》碑文。据此可知,当时( )A、上层官员权贵精通佛学 B、皇室利用宗教加强统治 C、佛教逐渐融入中国社会 D、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
19、有学者在评价古代某一思想家时说:“(他)参考道家对法律价值的再认识,参悟墨家以天为法所暗含的‘法律至上’,以极大的理论勇气提高法律的社会地位,糅合礼治与法治于一体,在政治理论层面突破礼主法辅的传统礼治模式,建造了全新的礼法关系样式。”由此可知,该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三: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这些志愿者帮助美国获得了独立和自由后,回到依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祖国……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地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正如当时一家报纸所说:“在帮助美国13个州夺取自由之时,我们也在为夺取自己的自由做准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列举英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宪法的哪些立法原则?简要分析其积极影响。(3)、据材料三,简述法国“巨变”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法、德三国最终确立政体的法律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