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元灭南宋之后,版图辽阔,超出汉、唐。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设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这一中央机构的后世身影,在清代可以是( )A、枢密院 B、宣慰司 C、巡检司 D、理藩院
-
2、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内容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是( )A、推动社会转型 B、加强中央集权 C、整顿官僚机构 D、实现富国强兵
-
3、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下列属于汉武帝“有所损益”的措施有( )
①实行郡国并行制 ②设立刺史 ③颁布“推恩令” ④设置西域都护府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4、 经考古发掘,某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发现了黑陶。据此判断,该遗址最有可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工业化之初,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首先是农业革命。在工业革命发生前后的英国,的确发生过农业的革命性变革。其次是商业革命。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为欧洲贸易通道,贸易性质发生重要变化,从东西方奢侈品贩运变为欧美间的大众贸易。
——R.M.哈特维尔《华文全球史》
材料二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只有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51—1873)
1861—1873年
3.3
5.0
3.8
(1870—1890)
1874—1890年
1.7
5.2
2.1
3.5
1891—1900年
1.6
3.5
2.6
4.8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近代·下卷》
材料三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____,从手工劳动过渡到____,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当时“农业革命”的主要内容,简析“商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二例“新兴工业部门”,并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完成材料填空,从社会生活的角度简述“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的主要表现。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文艺复兴的思想基础的主要变化,是意识到人自身应成为一切事物的中心和衡量标准。这个意识是在整个14世纪,通过诗人、哲学家和人文学者重新发掘古代文献而缓慢、持续地确立起来的。文艺复兴时的人特别研究了古希腊、罗马的文献,发现其中对自然和人体价值相当重视。
——摘编自莱茨《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
材料二 宗教改革的遗产是多方面的。但提倡阅读《圣经》的确提高了大众的识字率,为书籍和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就宗教改革产生的间接历史影响而言,它将中世纪统一的教会组织拆分为大量的地方教会,有些是省一级的,有些则仅局限在一个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安东尼·帕戈登《启蒙运动:为什么依然重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文艺复兴的思想基础”并概括其思想内涵,写出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著名开拓者。(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6世纪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简述这一社会改革运动的进步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以18世纪的法国为例,简述哲人们的“革命原则”及其“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来健全和巩固新建的政权。其中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在原有赋税制度的基础上,对赋税制度进行改进。秦代建立的赋税徭役并行制,是以田租、口赋和其他杂税为三大支柱,并辅以徭役制度等,……这一制度的确立,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影响。
——摘编自易述程《古代税赋——历代赋税与劳役制度》
材料二 安史之乱后,农民的大量逃亡,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唐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新的税收项目,使赋税制度越来越混乱,造成了“科敛乏凡数百,废者不削,重者不去,新旧仍积,不知其涯”的严重局面……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王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
——摘编自梁方仲《明清赋税与社会经济》
材料三 康熙后期,清政府将百姓赋税中以人丁为单位征收的“丁银”数额固定下来,号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又将其分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称为“摊丁入亩”。
——【清】吴振棫:《养吉斋余录》卷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赋役制度形成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王朝“重大调整”的具体举措有哪些,并分析其做出“重大调整”的原因。(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摊丁入亩”所反映出的古代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明清手工业发展的史实说明这一趋势的积极意义。 -
8、 2022年,德国汉学家傅汉斯的《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货币、食盐、税收的新证据》针对英国汉学家吴芳思观点(1994年提出,否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结合近年来学界马可·波罗研究的新进展,尤其是他自己在元代的纸币和贝币、食盐生产、杭州地区的税赋收入、元代行政地理等几个方面新的研究成果,以坚实的证据得出结论: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结论存在争议,学者应以论带史搁置争议 B、历史研究新成果的出现,依赖于考古学的进步 C、傅汉斯新近学术观点一定较吴芳思学术观点科学可靠 D、傅汉斯货币、食盐、税收新证据使其结论更具说服力
-
9、 19世纪时,为了摆脱外国奴役的地位,为争得民族独立,进而称霸东亚,某国政府在改造封建国家的同时,大刀阔斧地进行国家的建设工作。该国推行的政策有( )
①“中体西用” ②“自强求富” ③“文明开化” ④“殖产兴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 列宁对某理论评价道:“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的生产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材料中的“它”( )
①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提出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途径
③源于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 ④成为工人阶级需要的科学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1、 帝国就其实际范围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它仅包括少数岛屿和沿海据点,但它不仅在欧洲和东方之间的贸易中获利,还从纯粹的亚洲贸易——如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之间的贸易——中牟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帝国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B、帝国的太平洋贸易是在菲律宾和墨西哥间进行 C、帝国主要侵略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等地区 D、帝国主要从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中获利
-
12、 以下是不同时期罗马的疆域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查士丁尼在位时期征服了整个的地中海周边地区 B、图一:基督教开始产生于小亚细亚后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C、图二:通过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在此时空前繁荣 D、图二:君士坦丁堡是欧洲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桥梁
(新航路开辟后)
-
13、 梁方仲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载:“江南东路,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每平方公里口数249(人),至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增至27.9(人);两浙路,崇宁元年为30.7(人),至嘉定十年增至32.9(人)……如果换算成百分比,一百余年中人口密度江南东路净增12%,两浙路净增7%。”出现这一变化最主要原因是( )A、王安石变法 B、“苏湖熟,天下足” C、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局面 D、经济重心南移加速
-
14、 马克思说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以下马克思的“事业”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出版《共产党宣言》 ②参加“正义者同盟”
③参加第一国际 ④出版《资本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
15、 由于1832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材料中增加的选民主要是( )A、商业资产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平民阶层
-
16、 它比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早13年,所以马克思称它是“第一个人权宣言”。但是必须看到它所阐明的自由平等等原则只停留在字面上,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实现。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权利法案》 B、《王位继承法》 C、《独立宣言》 D、《法国民法典》
-
17、 《全球通史》写道:“西班牙派他去找这条道,是因为随着香料货物经常运至里斯本,西班牙人认识到在围绕香料群岛的这场竞赛中自己正在被打败。”材料中的“他”( )A、率领的船队,完成人类历史第一次环球航行 B、绕过非洲好望角驶达印度 C、率三艘帆船西航,到达了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D、到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
18、 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的,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其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以下国家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的是( )
①阿拉伯帝国 ②奥斯曼帝国 ③莫斯科公国 ④拜占庭帝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9、 吴于廑写道:“中世纪的封建割据状态意味着贵族之间无休止的战争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因此新兴阶级也乐意使用财力支持君主去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结果建立了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制。”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强化了王权 B、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C、国王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身份不利于与贵族斗争 D、新兴阶级以城市为基础通过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
-
20、 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叙利亚北部伊苏斯决战。此后,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征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希腊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希腊文化随之东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最有效的方式 B、亚历山大学习波斯帝国实行特辖领地制 C、希腊文化、思想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 D、希腊字母向东方演化为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