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 选官制度的变革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脱胎于察举但又对其进行了革新:察举制中心环节是官员举荐贤才,但以官举士,权操于上,民意不从体现,而科举则采取考生“怀牒自列于州县”(即考生自带证明去州县报考),自由报考。且相较于察举制只考察不考试的特点,科举实行分科考试,其中进士科最为重要……察举以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为标准选官,缺乏客观精确的衡量尺度,科举却统一了选官的标准,以考试成绩选官,显得更为客观……这样的改变极大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在全国扩大了统治网,唐太宗喜言“天下英才入吾彀中矣”。
——整编自袁行霈、张传玺《中华文明史》等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隋唐科举与察举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从政治角度分析隋唐科举的影响。
(2)、材料二 宋代科举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由地方到中央依次为乡试、省试、殿试。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这种做法被称为“锁院”制度。为了杜绝舞弊,各级试卷一律“糊名”(收纳考卷后,密封卷头姓名、籍贯等,编为字号)“誊录”(为避免辨识字迹,试卷在密封编号后,由抄写员在官员监督下抄录为副本),这在考试环节上已经尽量做到公平……北宋以来,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人长于文章,应举得心应手;西北之人质朴无华,长于经学;边疆地区更罕有进士及第者。国家为照顾地区差异,实行分卷考试制度……科举的变革,让大批出身平民之家的士人进入政坛,诗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正是这一情况的真实写照,这一现象极大带动了民间的向学风气。然而科举与做官之间的紧密联系,大部分读书人应试是为了谋求功名,这使得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且宋代抬高文人地位,魏晋以来的重武轻文风气为之倒转,给其他民族政权以“文弱”之感。——整编自袁行霈、张传玺《中华文明史》等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科举完善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科举的完善对民间风气带来的影响。
-
2、论及17世纪末的英国,有学者认为,“从表面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仍然是一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了变化,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互换了位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政权仍为封建性质 B、英国革命并未获得成功 C、英国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D、英国君主彻底丧失权力
-
3、 《欧洲文明的进程》总结:14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是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按此理论,对宗教改革理解正确的是( )A、抨击禁欲,解放人性 B、挑战神权,信仰得救 C、对抗神学,宣扬科学 D、摆脱迷信,理性启蒙
-
4、 古代西亚的《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其中规定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的人处以死刑;欠债到期不还的人,责令其妻子和儿子两人到债主家里充当奴隶三年,第四年恢复自由。据此可知,法典( )A、保护私有财产 B、彰显自由与平等 C、体现君权神授 D、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
5、 2024年3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军队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据此可知,中国( )A、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B、科研实力位居世界前列 C、军队完成了信息化改革 D、综合国力呈现上升趋势
-
6、 以下片段是小明在历史课上的笔记,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1.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
4.沿海沿江沿边内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对外开放向“全方位”发展 C、“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 D、中国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
7、 英国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一九五四》一书评论道:“1954年是中国人民政府威望增强的一年,更是共产主义世界和非共产主义世界一致认为中国是东亚大国和世界五强之一的一年”。这一评论主要基于该年中国( )A、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重要会议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8、 毛泽东曾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20年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这是100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他多次重复的这个“转折点”是指(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三大战役的胜利 C、渡江战役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
9、 1872年12月,李鸿章向清廷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他认为创办轮船招商局可以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据此可知,李鸿章的目的是( )A、为军事工业提供资金 B、与外商争夺航运上的利益 C、减轻清政府财政负担 D、激励民间资本家共同参与
-
10、 明朝大学士徐光启与欧洲传教士利玛窦翻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深刻地认识到几何学是“众用所基,百家之学海”,并认为“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这反映( )A、部分学者以开明心态接受西学 B、西方的科学理论得到广泛传播 C、西方科学成就已全面超过中国 D、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已经终结
-
11、 唐诗《重赋》有言“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据此可知,两税法( )A、彻底解决了国家财政困难 B、意图减轻百姓的赋税压力 C、杜绝了政府官吏贪污腐败 D、加强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
12、 战国时期,为了顺应诸侯争霸的需求,墨家提出了“贤者奉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的政治主张。下列思想中,与墨家这一政治主张相同的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不言而化,无为而治 C、绳不挠曲,法不阿贵 D、选贤任能,任人唯贤
-
13、 2020年,美国明尼苏达州黑人男子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执法,激怒了美国民众,一时间全美各地爆发抗议活动,“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横幅尤其引人注目。美国历史上许多领袖曾为黑人的权益而斗争。下列选项中,这些领袖与其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A、林肯—废除农奴制 B、马丁·路德·金—取消种族隔离 C、帕克斯—推动男女平等 D、罗斯福—废除公共汽车上的隔离制度
-
14、 列宁谈到某项政策推行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该政策指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和谐公社” D、“社会主义工业化”
-
15、 有学者指出:“由于瓦特和阿克莱特这两位天才人物头脑的努力,工业革命开始在英国占支配地位。”“这两位天才人物”的贡献分别是( )
①发明了“飞梭” ②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
③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④发明了“汽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6、 《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表明《一千零一夜》( )A、注重表达细腻情感 B、突出批判现实社会 C、处于世界文学巅峰 D、体现多种文化交融
-
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
18、 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汇山码头(上海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 )A、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企图 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推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
19、 如图是王式廓先生创作的著名油画。下列对该油画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该事件发生在国民大革命期间 B、该次起义由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领导 C、大大加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 D、该队伍最后兵分两路分别转战湖南和广东地区
-
20、 如图是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皇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皇帝为( )A、雍正帝 B、乾隆帝 C、道光帝 D、光绪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