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近代社会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B、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C、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D、美洲等地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
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军机处并无特出之首长,亦无权向各部及各督抚直接发布命令。盖军机处仍不过为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由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减少了决策失误 C、完善了中枢机构 D、强化了君主专制
-
3、我国古代选官发生了从早期几乎全部官位的重职、要职都由世族成员担任,到汉武帝“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再到后世“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才是择”的变化。由此可知( )A、古代吏治越来越清明与高效 B、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彻底扭转 C、古代选官愈加注重公平公正 D、科举成为后世唯一的选官制度
-
4、元朝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例,将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局面。此举意在( )A、促进民族团结 B、加强险要之地的经济开发 C、加强中央集权 D、大力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
5、宋朝在广州、泉州、明州等地均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市舶司年收入突破200万贯,为北宋时的三倍。由此推知,宋代( )A、国家的管理机构逐渐专业化 B、政府放宽对贸易的控制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海外商业贸易活动繁荣
-
6、如表可用来揭示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是( )
熙宁二年(1069年)七月
实行“均输法”
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
实行“青苗法”
熙宁二年(1069年)十一月
实行“农田(水利)利害条约”
熙宁二年(1069年)十二月
实行“募役法”(即免役法)
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
实行“保甲法”
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
实行“市易法”
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
颁布“方田均税法”“保马法”
A、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 B、变法推行操之过急 C、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D、变法损害农民利益 -
7、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吏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这一问题所进行的制度设计是( )A、内外朝制度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两税法
-
8、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隋朝时大运河首次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由此可知隋朝大运河( )A、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B、是中国最早的运河工程 C、促使商帮和会馆出现 D、保障了统一和政权稳定
-
9、学者阎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这说明孝文帝改革( )A、实现了北魏政权的长治久安 B、导致门阀士族制度消亡 C、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D、加剧了民族之间的矛盾
-
10、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该现象( )A、严重阻碍了文学艺术的正常发展 B、对于儒家思想的发展有双重作用 C、导致了社会道德水平的严重滑坡 D、说明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意识
-
11、《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丝绸之路开辟后,“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葡萄)肥饶地……其地(大宛)皆无丝漆,不知铸钱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他兵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汉朝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B、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交流发展 C、改善了中原与西域交通状况 D、极大地缓解了汉朝的财政困境
-
12、如图是考古学者根据庙底沟与半坡两个地方出土的尖底瓶,所绘制的样式及变化图。据此可知( )

图1 庙底沟类型尖底瓶型式演变 图2 半坡类型尖底瓶型式演变
A、双方存在频繁的经济交流 B、造型变化是自然环境演变的产物 C、原始社会手工业创新度低 D、中华文明早期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
——【美】罗斯福《炉边谈话》
材料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这一点,甚至也得到了来自国民党营垒的一些人士的肯定。1949年6月26日,留在北平的原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团长张治中说:“我以国民党党员一分子的立场只有感到无限的惭疚,但是站在国民一分子的立场说,又觉得极大欣慰。我们中国人毕竟还有能力把国家危机挽转过来,还可希望把国家搞好,断不是一个没有出息的民族,已可得到证明。”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请写出材料一中?处事件的名称并列举这一事件所包含的2个战役名称。(2)、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用一个关键词说明中国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的角度阐明新民主主义胜利的原因。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炀帝)开凿这几条运河,有经济的目的,也有政治和军事的目的。东晋南朝虽偏安一方,长江流域的经济却逐渐得到发展,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及太湖流域更显得富庶。……永济渠的兴修还应与伐高丽有关,因为当时已经决定征伐高丽,开凿了永济渠正好便于东征军事的运输。……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既已成为富庶的地区,而扬州更是当时极为繁荣的城市。这样的富庶地区和繁荣城市促使炀帝早日开凿有关的运河,并亲自前往游赏。
——摘自史念海《中国的运河》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回答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大运河开通在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的原因。并从运河路线的角度指出元代大运河与隋代大运河相比发生的变化。 -
15、下图为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红船精神”在这里孕育。与此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A、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水岭 B、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红军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被动摇 -
16、据乾隆年间县志记载吴江县(属于苏州)丝织业情况:“绫稠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洪熙、宣德)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成化、弘治)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绫稠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
①商品经济在我国居主导地位 ②江南地区的农民从事副业生产
③手工业中有新的经营方式 ④新型的工商业市镇开始出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7、北宋王安石变法规定农民每十户为一保,设保长;五十户为一大保,设大保长。每户二丁以上,一人任保丁,置备弓箭,进行训练。施行这项措施的目的是( )A、“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B、“去冗官之患” C、“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士” D、“广蓄积,平物价”
-
18、下图为反映北伐战争的漫画。下列对北伐战争的讨论,正确的是( )
A、确立了国民党专制统治 B、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D、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力量 -
19、下列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出现时间最早的是( )A、
B、
C、
D、
-
20、下图为1894-1920年民族工业资本的变化情况。其中,推动1913-1920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欧洲列强忙于战争 B、群众反帝爱国斗争 C、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D、官僚资本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