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截至2018年,法国有公立医院1058家,床位318000张,大多
综合性医院,科室齐全,设备先进。此外,法国还有私立医院(诊所)3045家(所),床位173000张,其中非盈利医院(诊所)792家,床位65834张;营利医院(诊所)2353家,床位107475张,其设备、条件一般较简单。据此可知,法国( )
A、公立和私立医院的发展存在着矛盾 B、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得到不断推广 C、公立医院在医疗体系中占优势地位 D、基层医疗网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
2、“内镜精灵”是全球首创、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消化内镜下质量控制和辅助诊断系统。截至2023年10月,“内镜精灵”在全国累计发现早癌1006例……协助发现早癌及癌前病变24816国家和社会节约大量的医疗成本,还让基层医生也具备一定的“专家”水平。该材料可用来说明科技发展( )A、丰富了医疗卫生资源 B、优化了医疗产业结构 C、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 D、转变了医疗机构职能
-
3、下表为近代欧洲部分学者关于医学的著作及观点。这可用于说明( )
人物
著作
观点
结果
维萨留斯
1543年《人体的构造》
批驳教会奉为经典的盖伦学说的错误观点。证明了男人和女人的肋骨数目相同,上帝抽用男人的一根肋骨造出女人之说纯属胡言乱语
遭到宗教的迫害。宗教裁判所以“巫师””盗户”等罪名判处他死刑
赛尔维特
1553年《基督教的复兴》
通过时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了血液的肺循环
因异端事被宗教裁判所逮捕,连同他的著作一道被送往大刑场
A、近代医学在批判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获得发展 B、近代自然科学得到迅速发展 C、西方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得到完善 D、人文主义促使医学达到繁盛 -
4、如表为1820年和1860年世界部分城市向伦敦传递信息所需的时间(天)。下列对该表格信息解读最合理的是( )
城市
1820年
1860年
亚历山大
53
10
开普敦(南非)
77
39
加尔各答(印度)
154
39
香港
141
54
纽约
32
13
A、交通工具革新助推全球联系强化 B、洲际运河开通便利全球贸易运输 C、通讯技术发展提高信息交流效率 D、工业革命发展巩固英国霸主地位 -
5、唐朝时期,沿用了隋朝修建的大运河,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国家生命线。此外,唐朝长安附近以及两京之间的驿道、驿馆通向全国道、州、县的11条交通干道称为经线,还有道、州、县间横向连接的6条交通纬线。这反映出唐朝( )A、交通体系多元均衡的发展特点 B、经济形势主导社会交通建设 C、交通建设恪守因地制宜的原则 D、政府注重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
6、据统计,中国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发展到2007年的655个。城镇化水平已由2000年的36.2%提高到2007年的44.9%。1988~2007年,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幅达21.6%。这主要缘于我国( )A、城市化区域均衡性发展的增强 B、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C、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劳动力转移 D、城市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
-
7、19世纪中后期,英国颁布了多部《首都水法》,对自来水水质、水量、水价等作了严格的规定,确立了政府对自来水公司的监督机制。至1902年,英国又成立了首都供水委员会,由政府统一管理供水机构。这些举措反映出英国( )A、大力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B、城市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备 C、积极应对城市化中的社会问题 D、人民居住条件的明显改善
-
8、《上海乡土志》载:“(初)租界均有电灯,英界尤多,如星罗棋布。晚间照耀,无异白昼,颇便行人。近年(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以来,南市及制造局亦已装设……电车,光绪三十三年创行,后又有无轨者。”这反映出近代上海( )A、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B、城市市政管理的逐步优化 C、中西文明的对抗与融合 D、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
9、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出现大量高层公寓,奥古斯都曾下令每栋楼的高度不能超过18米(约五层)至尼禄时期,则将之改为21米,楼间距至少为3米。面对众多的高层建筑,至公元世纪,图拉真皇帝又将房屋高度极限改为18米,这一规定一直持续到西罗马帝国灭亡。由此可知,罗马帝国( )A、城市规划管理混乱 B、试图寻找城市发展与安全的平衡 C、建筑技术水平高超 D、对外扩张导致城市人口压力增大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大运河(宁波段)/三江口
“海外杂国,贾舶交至”
——(南宋)《四明志》
图2:萧甬铁路慈溪(今慈城)火车站
1910年,浙江绅商倡募股款,抵制清廷与英国签订的借款合约,清廷迫于压力,由商办浙江省铁路有限公司兴筑萧甬铁路。
1913年,宁波至曹娥段完工。
1937年,萧山至曹娥段铺通。
1938年,为防日军进犯,拆除萧甬线轨道。
1953年,萧甬铁路重建,1959年全线通车。
——摘编自钱起远主编《宁波市交通志》
图3:2023年宁波公交网络示意图
宁波建设“八横八纵”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并以绿道串联起沿线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号召居民绿色出行,缓解核心区域拥堵压力。
——摘自“浙江政务服务网”
根据材料提取关联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交通与社会变迁”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易十一统治时期(1461—1483年),一些封建贵族结成“公益同盟”,反抗国王。路易十一用战争与外交手段摧毁了贵族同盟,收回了不少贵族领地。1491年,查理八世又通过联姻合并了布列塔尼。至此,法国领土基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与此同时,封建地主制逐渐取代了封建领主制,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经济关系上的差异性渐渐缩小。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已经觉醒,民族文化发展。路易十一时,不仅军权、财权在握,而且疏远大贵族,从社会下层选拔贤能之士为官,设立行省高等法院,强化了统治体系。在他的统治之下,三级会议仍然召开,但一切都仰承他的意志。
——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法语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节录)
时间
重要事件
1330年
巴黎的法兰西岛方言被腓力六世指定为国王语言,王权所在地巴黎的地区方言演变成具有高于其他方言地位的共同日常交际用语。
1539年
弗朗索瓦一世颁布正式法令,要求王国内所有判决、任命、契约乃至遗嘱都只能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
1549年
文学团体“七星诗社”发表了《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一文,提出要使法语从其他民族语言中脱颖而出,变得像拉丁语一样高贵。
1714年
《拉斯塔特条约》签订以后,法语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性外交语言,流行于欧洲所有的宫廷和使馆。此后,欧洲的一切国际条约都以法语书写。
1791年
以杜梅尔格为首的革命者成立了“法语爱好者协会”。他们认为,语言是建构民族过程中凝聚个体与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1919年
英国和美国强烈要求《凡尔赛和约》不能只用法语,必须用英、法两种语言签署。迫于形势,法国最终同意。这是欧洲第一次用英语签订国际条约。
20世纪60年代以来
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建立“法语(国家)共同体”的设想。法国政府成立“保卫和推广法语高级委员会”、设立“国际法语日”等,传播和推广法语和法国文化,扩大法语世界影响力。
——据汤晓燕《16至19世纪法语作为民族语言地位的变化》等整编
材料三 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
——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1)、根据材料一、归纳15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从“二元政治格局”走向“一元政治格局”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14-20世纪法语的演变历程划分阶段,并分析法语在法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法建交的影响,并谈谈中法建交对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启示。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摘录(1941年5月1日中共边区中央局提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
(一)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
(二)坚持与边区境外友党友军及全体人民的团结,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行为。
(十七)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十八)欢迎海外华侨来边区求学,参加抗日工作,或兴办实业。
——据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进行评析。
-
13、 16—18世纪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的意大利姓名是玛泰奥·利奇,为了带上中国姓名的韵味,他自称姓“利”名“玛窦”。在服饰方面,利玛窦改服儒士长衫,以优游于士大夫群中。洞悉中国内情的利玛窦深知,要使被中国人视作“旁门左道”的天主教真正植根于中国土地,最要紧的是和学术阶层相联络,有必要以学术为媒,借西洋科学、哲学、艺术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敬重。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利玛窦“优游于士大夫群中”的方式与目的,并结合所学举出两例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成果。(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华文化传入欧洲的原因及其影响。 -
14、 《国王们的蛋糕》(如图)是以19世纪欧洲某次会议为题材而创作的漫画。图中间举起一对秤的是英国,左侧的俄国陶醉在“欧洲救世主”的赞誉中,右侧的法国领土则被划掉了一部分。该漫画反映的这次会议( )A、确立了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B、建立起以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体系 C、实质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分赃会议 D、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
-
15、 图为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据此可知( )A、中国对外贸易呈现明显优势 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发展 C、贸易种类以工业产品为主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
16、 法隆寺位于日本奈良,据传始建于607年,历遭焚毁,屡屡重建。法隆寺是佛教木结构寺庙,其建筑风格是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式样。工匠多是百济人。据此可知( )A、法隆寺是日本神道文化典型代表 B、法隆寺是大化改新的成果 C、直接交往是中日交往的主要方式 D、日本建筑受中国文化影响
-
17、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商务》篇中指出:“商以贸迁有无,平物价,济急需,有益于民,有利于国,与士、农、工互相表里。士无商则格致之学不宏,农无商则种植之类不广,工无商则制造之物不能销。”郑观应的这一主张( )A、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利于改变重农抑商的传统 C、提倡发展贸易与西方进行商战 D、阐释了洋务派的求富思想
-
18、 如图为在汉代的基础上改建的北魏都城洛阳,城中心有很大的宫殿区,有网格状的街道以及不同的区划。城市分成两部分,包括仅限官员活动的政治区域和由政府管理的市场与居民区。据此可知,北魏( )A、城市营建开始形成制度 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重视 C、城市实行市坊分离制度 D、佛教发展决定都城规划
-
19、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过程中,美国人怀特主张根据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决定本国的投票权即“怀特计划”;英国人凯恩斯则要求按照每国一票的方式决定各国投票份额,即“凯恩斯计划”。二者的主张( )A、最后“怀特计划”取得胜利 B、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构建 C、导致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D、体现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20、 如图为“近200年美国移民数量与结构的变化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近200年间北欧和西欧移民始终是美国移民的主要来源 B、世界大战和经济“滞胀”危机使美国移民数量跌至波谷 C、二战后美国移民结构伴随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而改变 D、世界各地移民的到来使美国形成了趋于一体的移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