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9世纪20年代,英国棉布涌入伊朗。随后几十年间,物美价廉的英国棉制品比伊朗的丝绸更受欢迎。1890年,伊斯法罕的丝绸织机数量仅为1830年的1/10。 伊朗停止出口丝绸和棉布,转而出口生丝和原棉。这反映伊朗(   )
    A、沦为英国独占的殖民地 B、封建统治得到巩固 C、经济的对外依附性加强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 2、1794年《人权宣言》在哥伦比亚首次被翻译和秘密印刷。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大城市,土生白人贵族和知识青年组织了各种秘密结社。“我不是西班牙人,我是美洲人”成为惯常口头语,一种“美洲人”的新观念开始形成。这反映了在拉丁美洲  (   )
    A、国家认同引发社会变革 B、思想启蒙激发民族意识 C、独立运动摧毁殖民体系 D、革命理念得到广泛传播
  • 3、古代世界的波斯帝国、秦汉王朝、罗马帝国和印加帝国为加强统治,均实行君主专制制度,采取诸如颁布法律、改革币制、修建道路等措施。这反映出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   )
    A、互鉴性 B、同源性 C、统一性 D、同步性
  • 4、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时代,原有的国家—单位保障制逐渐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转变。社会保障制度进入“改革时代”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C、医疗卫生体系的形成 D、乡镇企业的大量涌现
  • 5、   表2  1952年部分城市大型私营工业统购、包销、订货等类商品的产值比重(   )

    城市

    上海

    天津

    武汉

    西安

    沈阳

    比值

    59.5%

    70%

    65.5%

    70%

    59.9%

    由上表可知

    A、公私合营企业已占据较大份额 B、私营资本主义经济显著增强 C、国家掌握私营产品的主要部分 D、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已经形成
  • 6、1943年3月,中国国民党以将介石的名义抛出《中国之命运》一书,公开提出共产主义和英美式的自由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声称:“中国之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这说明(   )
    A、民族统一战线初现裂痕 B、中国的国际地位未见改善 C、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国民党试图独占抗战成果
  • 7、从1911年12月7日起,上海某报连续刊载如图1所示广告。据此可知,当时(   )

    图1

    A、民国政府奖励工商 B、封建习俗荡涤净尽 C、共和理念受到推崇 D、租界权益部分收回
  • 8、1884年中法《简明新约》规定:“此约缮中法文各两份,各执一份为据,应按公法通例,以法文为正。”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掉”,最后签署的中法《越南条款》没有“以法文为正”字样。这表明清政府(   )
    A、意图抵制西方强权 B、拒绝融入国际社会 C、有效遏制边疆危机 D、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 9、明朝时,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城中人不事耕种,小民仰给经纪,一春之计全赖西湖”,而官方意欲禁止游览。时人叶权认为:“若禁其游玩,则小民生意绝矣。且其风俗华丽,已入骨髓,虽无西湖,不能遽变。”这反映了当时(   )
    A、商业经营方式改变 B、户籍管理制度混乱 C、商业资本集聚明显 D、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 10、《大元大一统志》是忽必烈下令修纂的全国地理志书,记载了疆域内路府州县古今建置沿革及山川、风俗、里至等内容。该志书修纂时,由各行省提供所辖郡邑的图志及各路府州县的沿革,并利用了西域地图,引进了阿拉伯地图制图法。这反映元朝(   )
    A、建立了中原传统影响下的统治秩序 B、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全面发展 C、地理志修纂体例发生了根本变化 D、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11、宋代巨贾彭则爱好儒学,“为其子延接师友,不问其费”,曾捐书于州学。郡从事为之记,称其为“贩夫”,彭氏子孙皆耻之。知州认为,彭则所为是善事,遂删“贩夫”二字。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士农工商界限被打破 B、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 C、地方官学教育的普及 D、文治政策提升了士人地位
  • 12、两税法依据田地、杂产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产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庾威在所属五县,“自立条制,应田地、奴婢,下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出税,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四千九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由此可见,两税法(   )
    A、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B、强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赋予地方官员加征权 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 13、                    表1 《魏书》中关于皇帝赏赐的部分记载

    道武帝登国三年(388年)

    获其四部杂畜十余万……各有差

    明元帝永兴五年(413年)

    赐征还将士牛马、奴婢各有差

    太武帝始光四年(427年)

    赐留文武生口、缯帛、马牛各有差

    上表反映了(   )

    A、北方游牧经济的衰落 B、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C、鲜卑民族习俗的延续 D、俸禄制改革不彻底
  • 14、据研究,古代礼书上记载的春秋时期行礼所用饮酒器、有爵、觚、觯、角、散五种,称为“五爵”,其名来自商、西周时期五种形制不同的青铜酒器名。实际上,春秋时期的五爵均为筒形漆木器,容量依次为一至五升。“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据此可知,春秋时期(   )
    A、五爵形制趋同说明礼崩乐坏 B、宗庙祭祀遵从天人合一理念 C、采用漆木酒器彰显以人为本 D、五爵以小为贵维系等级秩序
  • 15、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9世纪以来,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帕特里克·奥布莱恩认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欧洲经济发展》等整理

    材料二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以上材料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概述18—19世纪欧洲“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变的主要表现。请指出帕特里克·奥布莱恩观点的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
  • 1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493年哥伦布于美洲设立据点,引发欧亚美非连串病菌、新经济作物(烟草、橡胶、甘蔗)、粮食作物、实物货币(白银)与人种等的交换与碰撞,史称“哥伦布大交换”。1493年之后,曾经在数个独立大陆上相对稳定的文明体系,在一系列看似微弱但影响广泛的因素下,加速变成一个单一、全球化的实体。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美国学者查尔斯·曼恩认为全球化就是“哥伦布大交换”的结果,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1—12世纪,西欧文明赖以存在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以活跃的货物交换为基础的经济逐步恢复,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流通量的增加。这些新现象对中世纪文明的各方面——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李腾《秩序重构下的11—12世纪欧洲政教之争》

    (1)、根据材料一、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欧洲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举出一例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1—12世纪西欧出现的新变化的表现及其主要影响。
  •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它又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获得了平等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抗战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材料二 1979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说明材料一中“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的理由。
    (2)、阐释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19、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指出,如果农民站到革命一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抛弃小私有观念,“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这( )
    A、标志社会主义学说走向科学 B、表明马克思主张建立工农联盟 C、意味着农民成为革命主力军 D、说明推翻资本主义条件已成熟
  • 20、1787年5~9月,美国制订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以下为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代表情况表。据此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

    代表

    土地投机者

    高利货者

    工商航运者

    持大量公债者

    奴隶主

    人数

    14

    24

    12

    40

    15

    A、顺应了自由主义时代潮流 B、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C、旨在维护实际的集团利益 D、实现了自由平等理念
上一页 195 196 197 198 19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