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西汉初年,游侠势力渗透到各个领域,一些游侠世家,勾结地方官,横行乡里,“人皆避之”。而汉武帝时期,游侠温恭谨信,大有君子退让之风。导致游侠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B、政府加强对经济统制 C、国家治国理念的改变 D、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末,法国开始建立近代工业,但是工业化进程十分缓慢。18世纪末期之前,法国农业人口占到人口总数的80%以上。拿破仑上台之后,宣布保障农村的小土地所用制,但由于忙于战争而将经济的发展置于次要的地位。连年的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后又被迫支付沉重的战争赔款。19世纪,法国的大部分银行不愿贷款给工商业界,而是将资金投向风险较小的政府或收益较大的海外。由于长时间处于战乱状态,一部分资金充裕的资产阶级携带资金出国,导致法国国内资金的流失。同时,大陆封锁政策的长期实施隔断了法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不仅使法国刚刚发展起来的棉纺织工业由于原材料缺乏而中断,而且还使多年苦心经营的海外市场大量丧失。
——摘编自贺建平《简评萨伊学说对西方经济理论发展的贡献及影响》等
材料二:1925年12月,在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提出了“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胜利而奋斗是我们党的基本任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苏联共产党人选择了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为了高速度地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工业管理体制、计划管理体制、干部管理制度,等等。只是后来,苏联把工业化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片面化、固定化、模式化,没有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形势与条件及时做出调整。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财力和物力都是不充裕的,但依靠党的坚强领导,通过计划管理,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用十几年的时间,跑完了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100年才走完的路程。
——摘编自汤德森《苏联国家工业化的伟大实践及其经验教训》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化”的理解。(要求:角度全面,逻辑表述清晰,结论明确。)
-
3、观察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上图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王权演变的阶段趋势并说明理由。
-
4、【玉米的起源与传播】民以食为天,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中的玉米既是食粮,也是饲料作物。某中学同学就玉米搜集了大量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小组一 玉米的起源史
材料一 考古遗存中的玉米 墨西哥特瓦坎谷考古遗址出土的玉米
材料二 神话中的玉米
根据古典史诗《波波尔·乌》中的说法,玛雅人的起源属于“植物变化说”。造物主最先是用泥土和木头造人,但都不太成功,后改用新的材料——玉米来造人:“黄色和白色的玉米造成了人的肉体;人的胳膊两腿用玉米团做成,唯有玉米进入了我们祖先的肌体。”。
材料三 文字中的玉米 ——玉米有文字历史的开始
哥伦布在1492年11月15日日记中所记载的农作物:“在那里(此时他们在古巴岛)有一片土地,种植着一种作物,结的果实有点像小麦,当地人称之为马西日(Mahiz,即后来西班牙语maiz、英语maize的词源,意为玉米)”。
——《哥伦布的航海日志》
材料四 科学视角下的玉米
在墨西哥普埃布拉州巨猫洞最低层发掘出的玉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7000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蝙蝠洞发掘出的王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5600年;在秘鲁中部墓穴中发掘的玉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5000年。这就把玉米的最早被驯化的地区缩小到从美国南部经墨西哥直至秘鲁、智利沿安第斯山的狭长地区。
——汤丽清《种子漫谈》
研究小组二 玉米的传播史
时间
地区
公元前7千年左右
驯化中心:北美墨西哥地区中部高原谷地玉米得到驯化和种植。
约公元前3千年前到1千年前左右
拓展到中美洲及南美洲部分地区,秘鲁发现四千多年前贮藏玉米的大型仓库;玉米在北美洲很多地方作为重要农业作物种植。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左右
哥伦布西渡大西洋把玉米带回到西班牙。由于玉米耐寒且高产,能在土壤贫瘠的山地种植,此后30年传遍了欧洲各地和北非。
17世纪以来
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成为仅次于麦类第二大粮食作物,与马铃薯、甘薯这美洲三宝一起支撑起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1)、现在史学界一般认为玉米最早起源于美洲墨西哥地区,根据第一小组收集的资料任选两则,从史料类型、研究价值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2)、根据第二小组收集的资料,概述玉米的传播历程,并从人类文明的交流视角加以说明。 -
5、1922年年初,列宁要求参加西方主导的热那亚会议的苏俄代表团,“不是以共产党人的身份,而是以商人的身份去热那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使用“暴力革命”和“流血斗争”的字样,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必要交往中“做有利于我们的生意”。这表明,此时苏俄( )A、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B、与西方的意识形态斗争松弛 C、经济政策具有灵活性 D、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束缚
-
6、下图是俄国《新讽刺园地》杂志1917年5月刊登的以“民主共和国万岁!”为口号的漫画《他知道》。漫画中一位衣冠楚楚、看起来有些富态的绅士,站在工人旁边滔滔不绝地说:“兄弟,你为什么需要8小时的空闲时间?你的文化程度还不可以像我一样享受时间。”作者没在画中给出工人的答复,但在漫画的标题中写道:“他知道。”此作品反映出俄国(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迫切性 B、恢复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C、建立苏维埃政权时机的成熟 D、革命深入发展的必要性
-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最合理的解释是,十月革命( )A、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C、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D、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
8、英国赴巴黎和会代表团成员凯恩斯说:“欧洲完全依赖美国的食品供应,金融领域美国更处于绝对支配地位,欧洲欠美国的债务已经超出其支付能力,只有给欧洲进一步的大规模援助才能把欧洲从饥饿和破产中拯救出来。”该言论反映出当时( )A、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霸主地位 B、欧洲主导的国际秩序受到冲击 C、马歇尔计划有助于欧洲的复兴 D、美国援助保障了欧洲和平稳定
-
9、(一战时期)中国思想界掀起中西文化论争。东方文化派认为“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我们去超拔(解救)他们”。……一战后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周游欧美各国发表演讲,主张用东方“人生精神满足的智慧”去矫正西方人的“物欲无厌追求”。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文化层面的全盘西化在中国和印度得不到民众支持 B、中国学习西方已经由器物文化层面到达制度的层面 C、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阻碍了东方国家的近代化进程 D、一战灾难性后果引发东方思想界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
10、列宁评价《共产党宣言》称:“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在这里,列宁意在说明《共产党宣言》( )A、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D、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
11、对下面曲线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注:美、英、法、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
A、③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B、④代表法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展更迅速 C、①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为保守经济政策而衰落 D、②代表中国,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
12、18世纪晚期,英国人韦奇伍德首创计时系统来管理工人,他雇佣专门的监工,以打铃的方式召集工人进入各种工序车间上班,奖励准时的工人,处罚迟到的工人——从提醒直到停发工资。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践( )A、促进了“中间阶层”的崛起 B、扩大了手工作坊经营规模 C、满足了垄断资本家的需要 D、适应了大工厂时代的要求
-
13、17世纪,英国出现了“高工资经济模式”。按当时的汇率折算,英国工人工资水平居世界最高等级之列,同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工人可以购买数量更多的商品。该模式的出现得益于英国( )A、殖民霸权的确立 B、启蒙思想的兴起 C、立宪政体的形成 D、海外贸易的拓展
-
14、据统计,英国1782~1820年间65位内阁成员中,43位是贵族,剩下的22位中14位是贵族之子,其他8位也与贵族有着亲戚关系。1721~1832年间22位首相中,13人是上院贵族,6人是贵族之子,1人为贵族之孙。这表明当时英国( )A、贵族首相大多与王室关系密切 B、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C、封建贵族完全控制着议会选举 D、构建分权制衡体制的紧迫性
-
15、1522年以前,德语尚未统一,有南德、北德等多种类型。随着马丁路德翻译的德语版《圣经》的传播,统一的德语得以形成,越来越多的德意志人开始用这种德语写作。这反映出宗教改革A、实现了德国政治上的统一 B、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C、使人们获得了信仰自主权 D、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
16、15世纪,意大利人为了使服装符合人体结构和方便运动,通常在关节处留出缝隙并用绳带连接,使里面的白色内衣露出来,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同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可以摘卸、独立剪裁、独立制作的袖子。意大利人的这一服饰风格( )A、成为挑战神学世界观的关键 B、借鉴了科学革命的研究成果 C、反映出新教倡导节俭的观念 D、渗透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
17、16世纪末,巴西的糖厂不少于120家,总资本接近200万英镑,但是,拥有最好土地的糖厂主却不种植粮食作物,他们从海外进口所需粮食——和奴隶、食盐一样。这反映出( )A、工业化促进国际产业分工 B、巴西依赖于国际资本市场 C、全球化改善巴西民众生活 D、当地的经济呈现畸形发展
-
18、1498年2月,达·伽马到达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港。据船队记载,该港有许多阿拉伯人在此经商,并对船队很友好,但获知其来历后,表现出明显的敌视,并拒绝再供应淡水和食物。达·伽马用炮轰击阿拉伯人,并抢夺其船只离去。这场冲突的实质是( )A、新航路对旧航路构成的挑战 B、殖民地人民对殖民者的反抗 C、对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争夺 D、海上商路与陆上商路的较量
-
19、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创造了腓尼基字母,传播到希腊演化为希腊字母,后来又发展为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中世纪时,沿着阿拉伯半岛扩散演变为阿拉米亚字母,又发展出了印度、阿拉伯、亚美尼亚、维吾尔字母。这说明,腓尼基字母的发展( )A、推动了亚非拉文化的融合 B、加速了奴隶社会的瓦解 C、加强了亚欧非文字一体化 D、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
20、希腊文明有明显的人文主义色彩和民主、开放意识;尼罗河文明、苏美尔文明等都建立了以小麦为基础的农业文明,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这说明世界文明( )A、在对世界的认识上不同 B、具有多元一体的基本特征 C、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 D、以农业生产的出现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