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澶渊之盟以前,北宋君臣多以“夷狄”甚至“禽畜”代称辽,其地位自然低于自诩为华夏的大宋;澶渊之盟签订后,宋廷内部虽仍有将契丹视为夷狄之论,但此类称呼已不见于双方交往的官方文件中,而代之以“北朝”“大契丹”之类的称呼。北宋对辽称呼的变化体现了(     )
    A、摆脱了传统观念影响 B、夷夏观念有一定转变 C、宋辽平等的政治地位 D、辽朝经济军事的优势
  • 2、两晋南北朝时期,专门培养士族官僚子弟的国子学学风极坏,其余学校教育也多流于形式;到唐开元、天宝年间,具有应试倾向的私学广泛发展起来。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理学思想的渗透 B、官学地位的衰颓 C、政治局势的动荡 D、选官制度的变化
  • 3、“王”在古文字中是斧钺之形,斧钺是军权的象征。商王自称“予一人”,宣称他代表部众对“天”负责,又代表“天”统辖部众。周王称“天子”,具有万人之上的含义。这说明早期国家(     )

                      

         图1金文一王            图2青铜钺(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A、王权主要体现为对军队的控制 B、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血缘政治已经被地缘政治取代 D、神化王权以加强统治权威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炎,热熔冰迁,累变而成地球;海草螺蛤,大木大鸟,飞鱼飞鼍,袋鼠脊兽,彼生此灭,更代迭变,而成世界;紫血红血,流注体内,呼炭吸养,刻刻相续,一日千变,而成生人。藉曰不变,则天地人类并时而息矣。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

    ——摘编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德国研究中国问题的著名专家韩博天惊呼:当下流传甚广的现代化、民主化以及政府转型理论对解释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充其量只提供了一束微光,中国罕见的发展轨迹对政治变迁的传统理论和模型都提出了挑战。当代中国的实践早已突破现有西方理论的边界,这是第三次学术大转型的底层逻辑。

    ——摘编自王学典《“执牛耳于全世界之学术思想界者”只能是本土化的中国学术——迎接第三次学术大转型》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以“变革”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5、大国间的合作与竞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是一种政治策略,是唯一能够将法国从破坏性的地方割据、高官腐败以及君主无能三大难题当中拯救出来……他(路易十四)对敢于反叛的外省贵族无情镇压;同时建造凡尔赛宫,把各地大贵族宣召进宫,侍奉王室。路易十四还向各省派驻“司法、警察和财政监督官”,引进新式武器和先进技术,并把各省军队的调度权控制在中央手里。他要求全体臣民一律信奉天主教。在凡尔赛宫举行豪华的庆祝、资助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来为他自己增光。在他的大臣柯尔贝的帮助下他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路易十四将经济问题交给了柯尔贝,推行重商主义……

    ——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等《君主制的历史》

    材料二下图漫画《从高处向低处跌落》创作于拿破仑被放逐厄尔巴岛期间的1815年。拿破仑垮台了,各种仇恨的利剑从四面八方射向这位曾经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独裁者……画面中,拿破仑脚踩高跷,横跨欧陆,但是由于跨度过大,导致高跷折断,拿破仑最终从高处摔下来。

    ——摘编自吴广伦等《老漫画中的世界历史》

    材料三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主席提出了加强文明互鉴是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18世纪的法国,是从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的游记开始了解中国的,后来一些如丝绸、茶叶、瓷器等散发着迷人的东方气息的中国工艺品随丝绸之路进入欧洲,刮起了将近半个多世纪的“中国风”。一封介绍中国园林风格信催生了“盎格鲁-中国式”花园,赋予了洛可可园林艺术以灵魂。启蒙运动时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启发,给处在社会危机中的法国人以警醒……法国辉煌的革命史深刻影响着康有为、章太炎、李大钊、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仁人志士,他们对比中外的不同文化,推动着中国革命从器物走向制度。法国文学通过期刊杂志紧密与新文化运动结合,使中国对法国的借鉴进入文化层面。

    ——据(法)里乌,西里内利《法国文化史》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路易十四解决“三大难题”的策略。结合所学,指出16至19世纪西方国家形态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各种仇恨的利剑从四面八方射向”拿破仑的原因,列举“拿破仑最终从高处摔下来”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出现的新因素。
    (3)、根据材料三,简述18世纪以来中法“文明交流互鉴”的表现。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构建的新型国际关系。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欧美国家)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收敛)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袁世凯等人设立“学堂”之建议。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历史中,元朝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而且把大一统国家治理模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元朝基本上实现了对西藏、西域、云南和岭北等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多民族国家政策。这是以往中原王朝难以企及的政治成就,也是元朝历史不同于前代的特殊性。

    ——乌云高娃《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及启示》

    材料二满人入关,接收了明朝的天下,循原有的统治方式,用汉制、汉官治汉人……满蒙藏地区,以藏传佛教为精神纽带,以婚姻为亲缘纽带,以盟会朝觐为仪式,以朝贡赏赐为交换……满蒙藏事务统由理藩院、内务府及旗务系统管辖,直属于清朝皇帝……首都除北京之外,还有承德的夏都,蒙古王公、西藏喇嘛、满洲贵族都在此朝觐会盟,一次一次地确认清朝皇帝的宗主权。汉地体系与满蒙藏体系,叠合成为清帝国的二元体制。

    ——摘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元朝对“西藏、西域、岭北”的管辖措施,并说明元朝在疆域管理上所体现的“特殊性”。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清朝“二元体制”在地方机构与职官设置上的表现。结合所学,简述清朝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
  • 8、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的愈来愈彻底,世界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因此,“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而是纯粹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确定的事实,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这段话旨在(     )
    A、强调世界历史的形成是曲折而漫长的 B、反映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肯定社会分工对历史发展的先导作用 D、阐明物质生产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 9、列宁在1897年春写的《评经济浪漫主义》一文中有一段精辟的话语:“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下列论断属于列宁提供的“新东西”的是(     )
    A、“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B、“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新价值,就叫剩余价值” C、“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D、“专制国家由民主国家代替……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
  • 10、某学者认为,加尔文的神学明确了人间的国和天上的国的区别,从而为追逐利润的商人和放债者的冒险活动正了名。加尔文赋予节俭、勤勉等商业美德以宗教价值,新教徒一方面聚敛财富,一方面又推崇禁欲主义。材料旨在说明(     )
    A、新教推崇禁欲,违背了人文主义思想 B、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C、宗教改革鼓励与认可商人的冒险活动 D、新教伦理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11、1930年,鄂豫皖苏区规定:“凡属于宣扬孔孟之道、基督教会以及一切地主资产阶级的教材一律不能再用。鄂豫皖苏区还编写《列宁初级小学国语》等国语课教材,其中有《地主》《红军来了》《革命三字经》等课文。”这些举措旨在(     )
    A、掀起文学革命浪潮 B、重构根据地的文化 C、提高学校教育水平 D、强调建立工农联盟
  • 12、近代的《时报》曾这样报道当时的社会氛围:“……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礼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马路兴,城垣卷栅灭。律师兴,讼师灭。枪毙兴,斩绞灭……”这一社会氛围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学术研究方向引导晚清政体的变革 B、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广泛传播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社会影响深刻 D、近代中国政党政治争取民主的结果
  • 13、下表是对东晋军队某一现象的考证统计。根据图表,这一历史状况(     )

    东晋都督区兵权分配统计表(单位:人)

    八大都督区

    士族

    皇室

    掌兵权

    寒族

    掌兵权

    合计

    持节都督刺史

    刺史加将军号

    单车刺史

    扬州区

    11

    0

    3

    2

    0

    16

    会稽区

    6

    9

    7

    1

    2

    25

    荆州区

    19

    2

    0

    1

    1

    23

    益宁雍良区

    23

    23

    0

    2

    12

    60

    徐充区

    18

    7

    1

    3

    3

    32

    豫州区

    20

    6

    1

    1

    2

    30

    江州区

    18

    8

    3

    0

    3

    32

    交广区

    11

    13

    0

    0

    9

    33

    合计

    126

    68

    15

    10

    32

    251

    A、源于均田制租调制的推行 B、有利于建安文学的兴起 C、打破了社会阶层固化局面 D、与九品中正制关系密切
  • 14、某组织发布的宣言中有这样的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巴西联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印度共和国和南非共和国领导人举行第九次会晤……我们致力于本着未来共同发展的愿景,在合作已有进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是(     )
    A、 B、 C、 D、
  • 15、美国的城市化从殖民地时期已经开始,随后在多种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1870年到1920年的50年间,又有1100万美国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美国城市化率达到5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时期“有利因素”的是(     )

    ①高速公路普及②钢筋混凝土使用③电力广泛应用④现代医疗保障制度推广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16、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评价某一货币体系:“金银从产地分散到整个世界市场,在那里,为不同国家的流通领域所吸收,以便进入国内流通渠道,补偿磨损了的金银铸币,供给奢侈品的材料,并且凝固为贮藏货币。”上述体系中居于中心位置的货币是(     )
    A、英镑 B、美元 C、法郎 D、日元
  • 17、下图是英国为纪念某一重要发明而发行的邮票。该发明推动了英国(     )

    A、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 B、工业革命的进程,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C、出现高度集中的垄断现象以扩大生产 D、手工工场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18、观察下面的示意图,下列表述与图中所示路线吻合的是(     )

    A、苜蓿、葡萄均沿此路线传入中国 B、大量白银经马尼拉最终流入中国 C、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巅峰 D、是葡萄牙丝银贸易的代表性航线
  • 19、在中世纪西欧,城市产生于封建主的领地和堡垒、封建庄园、教会领地和修道院的包围之中。城市是在束缚人身自由的封建体系包围下的一个自由、自治的世界。也就是说,城市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分离的。这一分离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中世纪的城市因此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这一分离”的实质是(     )
    A、行会或商会独占城市政权 B、城市完全脱离领主 C、城市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 D、近代自治市的确立
  • 20、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到“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根据格劳秀斯对国际法的定义,下列属于国际法的是(     )

    ①《王位继承法》②《法国民法典》

    ③《非战公约》④《联合国宪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上一页 199 200 201 202 20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