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944年4月,美国国务院出台对外石油政策报告,提出建立一个“东方供应东方、西方供应西方”的石油供应体系。1948年到1952年,美国向欧洲提供的巨额贷款中有10%用于购买美国公司在中东生产的石油,欧洲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其全部石油进口的比例迅速上升到85%。这一过程反映出(     )
    A、战后西欧经济逐渐复苏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 C、美国推行石油霸权战略 D、世界经济的体系化趋势
  • 2、20世纪以前,阿拉伯世界并没有把十字军东征看成非同寻常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殖民者公开炫耀击溃奥斯曼帝国、占领阿拉伯行省象征着“十字军的胜利”,这激起了阿拉伯人的“十字军”记忆,十字军东征被刻画成阿拉伯民族共同的苦难。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阿拉伯世界(     )
    A、政教合一体制的衰落 B、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C、无产阶级斗争的兴起 D、民族解放运动实现统一
  • 3、1873—1913年,利物浦和印度两地的棉花价格差从57%降到20%,伦敦和加尔各答两地的黄麻价格从相差35%变成了4%。由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     )
    A、全球物种交流的范围扩大 B、国际交通运输发展迅速 C、机器生产降低了劳动成本 D、印度对英贸易出超扩大
  •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市和全国工业增长速度如下图所示,由此可以看出(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新中国六十年资料汇编(1949~2008)》

    A、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 B、上海逐渐失去工业领先地位 C、国家重视改善工业布局 D、工农业实现均衡发展
  • 5、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经宋庆龄、何香凝等1779名国内著名人士签名,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的名义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全体海陆空军总动员对日作战,立刻停止一切内战。

    (二)全体人民总动员,……组织广大的人民的参战组织。

    (三)全体人民总武装,……以便实行训练和对日作战。

    ……

    (五)成立工农兵学商代表选举出来的全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作为全国人民武装抗日的总领导机关。

    这一《纲领》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努力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正确处理了民族、民主革命问题 C、争取和平、民主和团结的愿望 D、政策重心全面转向抗日民族斗争
  • 6、元文宗大兴文治,“思辑典章之大成,以示治平之永则”,诏令编纂本朝的典章制度史。1331年书成,赐名《皇朝经世大典》。按元文宗指示,《经世大典》的体裁仿唐、宋《会要》之体,又参照《唐六典》而折衷之。由此可知,《经世大典》的修撰(     )
    A、意在借鉴和推行唐宋制度 B、强化了崇文抑武治国方针 C、开创了典章制度史新体例 D、促进了中华历史文化认同
  • 7、2017年,在奉节县白帝城遗址发现的一座宋代兵器埋藏坑出土了16枚铁火雷(如图)。这些铁质火雷外圆内空,最大直径10~14厘米,内部填充物重约2~3千克。经检测分析,铁雷内部填充物为火药,属爆炸性火器,其形态特征与文献所载“震天雷”“铁火砲”极其相似。这一考古发现(     )

    A、是宋金南北对峙的历史见证 B、说明火药在宋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C、是冷、热兵器并用时代的重要物证 D、实证宋代出现了近代管型火炮的雏形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在中国,近代化(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四洲志》

    《变法通议》

    《海国图志》

    江南制造总局

    奕䜣

    张之洞

    开平煤矿

    《新学伪经考》

    林则徐

    《资政新篇》

    李鸿章

    《时务报》

    材料二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各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三   遵义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国。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材料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着重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7—1991》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某个侧面,从表格中选出3个相关的关键词,并提炼出一个主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三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 9、1954年9月23日陈云曾指出:“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人民政府
    A、加快土地改革 B、实行统购统销 C、兴办公共食堂 D、推广农业合作
  • 10、下图所示战役

    ①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②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为民族工业内迁赢得了时间④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典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1、1937年5月,中国共产党提出新的民主共和国所包含的成分中应该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及--切国内统一民族和民主革命党的分子。这
    A、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B、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D、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建立
  • 12、民国20年,国币100元,平均约合日金45元。而在民国23年,国币100元,平均约合日金113元。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将大量农产品倾销中国市场,中国农产品价格日跌,农民购买能力锐减。由此可知,中国农民购买力锐减是因为
    A、日本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未惠及农业 C、国民政府滥印纸币、通货膨胀 D、汇价变化和日本农产品的倾销
  • 13、近代外交家顾维钧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这对我,对代表团全体,对中国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使法国外交界,甚至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观点来看,它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转折点”的含义是(       )
    A、促进了伟大的民族觉醒和民族救亡运动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爱国学生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 D、中国摆脱了屈辱外交的历史
  • 14、民国初年,建立党社发表政治要求与见解的做法大受欢迎。据统计“仅上海、苏州、南京、广州、武汉、天津、北京七地,从1911年10月至1913年4月的一年半时间里,先后成立的党社共计386个,其中政党与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社团271个。”材料表明辛亥革命
    A、彻底改变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 B、开创了近代政党政治的先河 C、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15、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
  • 16、有位同学在研究抗日战争史时,看到一段史料记载:有些官兵愤怒而沉痛地说,“东北军应到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来个你死我活,怎能在周秦汉唐的故地与红军自相残杀?”史料中的“白山黑水之间”是指(     )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九一八事变后的陕西地区 C、华北事变后的中原地区 D、七七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 17、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割据混战。当时军阀割据混战的实质是(     )
    A、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B、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手段 C、争夺国家权力 D、抢夺更多财物
  • 18、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依据学者观点,“觉醒”应该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 19、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极力维护国家主权 B、“天朝上国”的观念发生变化 C、华夷之辨观念顽固存在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20、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孙中山将《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臣》分发同志,鼓动反清革命。这说明《明夷待访录》(     )。
    A、代表了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B、提出了推翻清朝统治 C、实质是近代西方的启蒙思想 D、对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一页 118 119 120 121 1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