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欧洲开启大航海时代之际,被海洋环绕的明王朝却长期实行海禁政策,明朝的外交政策和平面保守,对开拓航线、扩张领土以及获取海外财富显得兴味索然。然而,在全球浪潮的冲击下,这个陆地王朝仍然被裹挟进海洋的时代,卷入更为宏大的历史进程中。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①宦官专权   ②郑和下西洋   ③白银流入   ④沿海倭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有学者指出,“中华”的范围自蒙古时代以后大大地扩展了,从“小中国”走上了通往“多民族之巨大中国”的道路。 这是强调元代(     )
    A、版图空前辽阔 B、地方上实行行省制 C、边疆管理有效 D、民族文化认同加强
  • 3、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正式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负责变法事宜。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遣三司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情况。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
    A、整顿官僚机构 B、巩固国家统一 C、对抗金兵南下 D、实现富国强兵
  • 4、宋代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突出表现为(     )

    ①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②重视家世的门第观念淡化

    ③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④佛教盛行并且渐趋本土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侧,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两部分组成.”皇城是契丹统治阶级居住的地方,皇城内有宫城形成“回”字形格局,对于金、元、清诸王朝都城营建产生了深远影响。建都之初便兴建孔庙,城内建筑还有佛寺、道观。辽上京城中蕴含的要素有(     )

    ①因俗而治   ②皇权至上   ③尊孔崇儒   ④崇文抑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如表是一本隋唐史著作的目录(部分),下列该书其他章节的标题中,最适宜第七章的是(     )

    第七章____

    西行求法运动和佛教的本土化

    绚烂的文化和艺术

    唐诗的世界

    科技发达的时代

    第八幸亚洲历史围景中的安史之乱

    A、三百年分裂后的重新统一 B、经营西域和安抚吐蕃 C、宽容而灿烂的精神世界 D、玄宗改革与中古贵族政治的终结
  • 7、如图为敦煌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描绘的是敦煌地区的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其可以用来研究唐代(     )

    ①绘画艺术   ②河西地区的治理   ③车马仪仗   ④中央官职的设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如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

    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 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 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 D、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
  • 9、“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与这些事件密切相关的是(        )
    A、汉承秦制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党锢之祸
  • 10、下图是考古人员在尼雅遗址(在今新疆和田地区,汉代时是西域精绝国所在地)中发现的西汉时期四川地区所产的织锦,上面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篆体汉字,还有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祥瑞纹样。这件文物可以证明(     )

    A、西域地区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 B、汉朝对西域地区进行行政管理 C、西域与内地存在经济文化交流 D、汉朝与西方建立直接经济联系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模式没有可以遵循的蓝图,各种政策都是通过试验而采用的。所谓“摸着石头过河”,正是一个“干中学”的过程。试验的好处有二:一是可用它们来发现什么管用;二是通过成功的试验,推广新的思维方法,使人们支持改革计划。因为没有事先确定的蓝图和运用试验的方法,因此改革是逐渐和一步步进行的。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了新台阶。

    ——摘编自邹至庄《中国经济改革进程、成功原因及前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就实行了“三三制”原则,即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这一政策容纳了各方面人士,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抗日的积极性,壮大了抗日力量,也为后来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累了经验。

    解放战争时期,在新老解放区的农村,建立起由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在城市,一般先邀请各界代表人物共商当地事务,然后再召开具有民主协商性质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些制度都以人民的权利为基础,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材料二 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伟大革命斗争中,结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革命伟大胜利的基础上,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举行了第一届全体会议,现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正如宪法序言中所说,“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1954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成果。根据材料,指出1954年人民政协发挥的“作用”。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应考的有许多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早已懂得许多政治掌故。宋代参加考试的平民子弟比重加大,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加速,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除却少数几个家庭外,农村子弟,骤然中式,进入仕途,对实际政治自不免生疏扞格。唐代考试,有公卷通榜之制。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却不专凭考试之一日长短。宋代有糊名之制,对防止徇私舞弊、促进考试公平起了一定的作用。所凭真实考试成绩。如是则考试防制严了,有时反得不到真才。唐代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来必即或任用,因而仍多经各衙门长官辟署,借此对政事先有一番实习。宋代官员任用权由中央政府掌握,加强了中央集权。朝廷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考试合格即可入仕,只要及第即得美仕。

    直到晚清,西方人还借鉴了此制度,而我们却吐弃了。幸而孙中山先生,重把此制度提出,列为五权之一。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913年北洋政府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考试制度,公布《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案》,标志民国考试制度建立。成立专门的考试机构,1916年6月成立文官高等典试委员会,举行第一次文官高等考试。限定考试人员资格,规定年满25岁的中国男子,在国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教育部指定的国外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学习3年以上,具有毕业文凭者才能考试。考试分4次,考试形式具有多样性,规定:凡中等以上学校毕业或具有相当资格者,可免甄录试。初试合格者,送官署学习两年后可直接参加下次大试。大试和口试及格,依《文官任用法》任用。具有近代化特征。这次考试因袁世凯暴毙,政局混乱,许多人没有被任用。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考试制度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
  • 14、1971年10月25日,在拥有128个成员国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针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有76个成员国投了赞成票。其中非洲有26票赞成,欧洲有23票赞成,亚洲有19票赞成,美洲有8票赞成。投票数据表明新中国(     )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B、已成为有领导力的世界大国 C、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动 D、重点发展与亚非拉美的关系
  • 15、“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它)摒弃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壮大了反帝反殖力量,加速了殖民体系崩溃瓦解。在东西方冷战对峙的大背景下,……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开辟了崭新道路。”习近平主席这段话评价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C、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6、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必须坚持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自己的干部,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地工作。毛泽东对全党强调这一政策是为了
    A、使全党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艰巨性 B、为土地改革以及渡江战役做准备 C、团结人民争取解放战争迅速胜利 D、提高执政能力应对工作任务转变
  • 17、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在(     )
    A、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代替了君主专制 B、建立公务员制度代替了贵族世袭官制 C、开始用考试选拔官吏代替了科举制度 D、以资产阶级法律和法规取代乡规民约
  • 18、如图是元朝纸币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民间商户自主设计发行 B、推动了元朝商业的发展 C、纸币上使用的文字是隶书 D、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19、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中国古代介于国法和家规之间还有乡约,乡约有一套入约民众必须遵守的生活规则。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一般认为是北宋昌氏兄弟创制的《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据此可知宋代乡约(     )
    A、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B、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C、削弱了乡村宗族势力 D、经政府利用推广具有约束力
  • 20、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此材料不能说明古代户籍
    A、是朝廷征收赋役的依据 B、是基层管理的重要手段 C、与土地私有制度相适应 D、是严刑峻法的重要体现
上一页 117 118 119 120 1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