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罗马法自《十二铜表法》的颁行始,经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至西欧大部分国家(至18世纪末)、神圣罗马帝国(963—1806年)和广大欧洲殖民地的直接采用,再到以罗马法为基础编制的现代大陆法系或民法法系,其被应用的时间长达2400多年,空间涵盖实行大陆法系的广大新旧大陆地区。这一叙述说明了罗马法(    )
    A、作为英美法系渊源的地位 B、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 C、保护私有财产的基本特征 D、经历了漫长的形成过程
  • 2、下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正在着力于(    )

    发布年份

    文件名称

    1994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2001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0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A、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B、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3、1954年,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吸收中国代表团的建议,形成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这反映出(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同 B、中国全方位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 C、亚非民族独立国家成为世界上重要力量 D、“一边倒”方针发挥了重要作用
  • 4、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下列史实佐证了这一说法的是(    )

    ①《文官考试法草案》的颁布 ②“三三制”原则在抗日根据地的实行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主要内容之一。同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到1930年,日本同意了《中日关税协定》。国民政府这些活动(    )
    A、表明中国真正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B、体现了中国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 C、废除了美国在华攫取的各种特权 D、结束了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历史
  • 6、晚清时期,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引用了《周易》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强调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要求,促进社会发展。这表明(    )
    A、梁启超借助传统文化宣传变法的必要性 B、维新派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孔子被维新派遵奉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 D、戊戌变法推动了社会改良
  • 7、2004年,西安发现遣唐使井真成的墓志。墓志写道:“公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远邦,驰骋上国。蹈礼乐,袭衣冠,束带立朝,难与俦矣。岂图强学不倦,问道未终,壑遇移舟,隙逢奔驷,以开元廿二年正月□日,乃终于官弟(第),春秋卅六。皇上哀伤,追崇有典,诏赠尚衣奉御,葬令官给。”这段墓志可以佐证(    )
    A、遣唐使是唐朝的正式官职之一 B、唐朝时中日友好往来频繁 C、井真成热衷于中华文化的学习 D、唐太宗关心遣唐使的生活
  • 8、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下列生产工具中,最有可能出现在当时农业生产中的是(    )

    A、 B、 C、 D、
  • 9、《论语》记载:“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这句话表明(    )
    A、德治思想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 B、德治与法治治理民众的效果相同 C、赏罚分明有助于君主管理国家 D、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
  • 10、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一 格劳秀斯生活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荷兰,经历了1618—1648年之间的战争。战争的残酷促使格劳秀斯逐渐关注怎样用非暴力的法律约束规范国家战争。他提出:国家主权不受他人干涉,不受法律支配和外来意志影响。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是维护各个国家共同利益和权利的法律,国家主权是国际法存在的前提。在实际国际政治变动中,国家应受到国际社会制度及法规的限制约束,国家之间的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当不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时,必须在国际法基本原则下努力协调,尽量避免战争。

    ——摘编自吴建每《格劳秀斯国际法思想概述》

    材料二 近现代国际法(重要条约、公约)

    序号

    时间

    主要参与国及国际会议名称

    法律及组织名称

    1625年

    《战争与和平法》

    1648年

    “三十年战争”参战各国威斯特伐利亚公会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815年

    欧洲国家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和约》

    1864年

    欧洲16个国家日内瓦会议

    《红十字公约》

    1919年

    英、法、美等27国巴黎和会

    《国际联盟盟约》国际联盟

    1928年

    法、美、印、日、澳、南非等15国巴黎会议

    《非战公约》

    1945年

    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旧金山会议

    《联合国宪章》联合国

    1982年

    168个国家或组织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一中格劳秀斯的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演变趋势。从序号②—⑧中任选一项,对该法律或组织进行具体阐释。(要求:联系背景,结合内容,分析作用)
  • 11、福特生产流水线

    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诞生在福特汽车公司。1903年,福特与人合伙创办福特汽车公司。1908年,福特公司推出一种最新型的T型车,因价格低,引起一般工薪阶层、农民家庭的关注。福特意识到,产品要价廉,质量要可靠,必须采取流水作业法大量生产。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首先使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1914年,福特安装了第一条自动传送带,也是工业企业第一条自动线。其生产方式是在实行产品标准化的基础上,利用高速传送装置,把生产过程组成流水作业线。一战后,全球汽车有一半是T型车。性价比高的T型车把汽车从富人们的娱乐工具中独立出来,也改善了人们行路难的问题。1925年,福特公司每10秒就生产组装一辆车,生产效率提高4488倍。到1927年止,T型车共生产出1500多万辆,创下了前所未有的奇迹。神奇的流水线,从汽车工业推而广之,改变了整个世界。这种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办法不仅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而且把工人变成了“快马加鞭”式的新制度的受害者。工作变得单调乏味,对技能的要求越来越低,《福布斯》杂志载文说,持续运作的传送带,使下班的男女工人疲惫不堪,常常瘫倒在公共汽车或街道上。

    ——摘编自尹淑凡《汽车大王和神奇的流水线》

    依据材料,谈谈你对福特生产流水线的认识。

  • 12、经济视角下的英国封建主义

    英国封建主义由封土、封臣、骑士和城堡等一系列历史要素构成,英国真正形成封建社会是自1066年诺曼征服一直持续到1166年。自诺曼征服开始,大量土地落入国王之手。征服者威廉为了获得大小贵族提供的军事服役,将土地分给其亲属、最信任的朋友、盟友及手下。这种封土和骑士役本质上属于封君封臣之间某种经济利益交换,是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反映出经济特征的封建权利和义务逐渐被习惯化和法规化。自12世纪中后期开始,封建主义进入新阶段。盾牌钱的出现、《买地法令》的颁行等,都是此时令人瞩目的现象。前者以货币支付来取代骑士役,表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被货币经济关系削弱,后者将封土变成可以相对自由买卖的土地,证明封建土地关系被市场经济关系削弱。货币支付在封建关系中渐成主导性形式,作为封建关系基石之一的封土进入土地市场使得这一时期封建主义的经济特征愈发凸显。14、15世纪,英国各地许多贵族家庭都有数量不一的依附者,依附者为领主服役,领主为依附者提供保护及生活必需品。这一时期,用于实现交换的工具和手段不再是封土,而是以货币来支付报酬。

    ——摘编自黄春高《11—15世纪英国封建主义演变的经济逻辑》

    依据上述材料,对11—15世纪经济视角下的英国封建主义的演变划分阶段,并概括每阶段的特点。

  • 13、粮食储备与粮食安全

    材料一 农业仓库是一种起源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农业金融制度,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各县必须要有由农民银行设立的农业仓库”的决议,大力推行新型农仓建设,这是中国粮食储备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利用信货资金建设仓储设施。这种新式农仓的推行,改变了过去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出资建仓进行管理的规定,鼓励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当时的农民、中国、新华等银行均在各地设立了仓库。农业仓库还具有加工、包装、农产运销等业务,可起到活跃农村之效。为指导各地农仓建设,国民政府陆续颁布《农仓法》《农仓业法》等法规,确立了农业仓库的法律地位。农仓也从局限于储藏粮食,扩展到辅助农业生产的功能,加之金融资本的进入使得新农仓在当时获得了较快发展。一定时期内,全国仓储容量大幅增加,对保障粮食供应发挥了作用。然而,农业仓库毕竟属于新生事物,无现成经验可借鉴,在推广过程中出现政府财力匮乏、经营思路单一、农户受益不大缺乏热情、仓储农产品不足、存储设备简陋粮食发霉、不能有效防虫、交通运输障碍等问题,于1937年最终陷入低谷。

    ——摘编自白丽萍《民国时期关于“农业仓库”的研究和讨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处于积贫积弱状态,粮食安全问题突出。为稳定民心,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政府着手恢复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和粮食储备设施,出台一系列政策。基本上形成了以甲字粮(国家统一管理的特种粮食储备,主要用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费用由国家财政负担,动用权属国务院)、战备粮、周转粮、农村集体储备粮四部分为主的粮食储备体系。

    1978年以来,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发,粮食产量逐年增长,粮食价格稳中有降,农民甚至出现“卖粮难”现象。为此,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储备粮制度,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粮库,完善配备先进的储粮设备。从2000年开始,分别设立国家粮食局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对中央储备粮进行垂直管理。逐步建立起以中央储备为核心,地方储备为支柱,社会储备为基础,多层次、全社会的储备体系。

    ——摘编自金梅、刘洋等《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的发展演变》

    (1)、依据材料一,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仓建设。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 14、小黄册

    明朝政府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全国推广赋役黄册之前,曾于洪武三年(1370年)在南方部分地区试行小黄册之法。相对而言,小黄册研究一直处于资料极度稀缺的状态。截至目前,学界对相关资料的发现只有三次。

    第一次

    1962年,在《永乐大典》引《吴兴续志》中发现了湖州府“小黄册图之法”。这是传世史籍中确切记载明朝曾于洪武三年在部分地区试行小黄册之法

    的首次发现

    第二次

    1973年,首次在《汉书》残本纸背发现了洪武三年浙江处州府青田县攒造小黄册原件

    第三次

    2015年,小黄册原件再次发现。与第二次《汉书》纸背登载形式相同、内容相关,同属洪武三年小黄册原件文献。部分内容节选如下:

    奉/处州府旨(指)挥为税粮黄册事。仰将本都有田人户,每一百家分为十甲,内选田粮丁力近上之家十名,定为里长,每一年挨次一名承当,十年周而复始。……置立小黄册一本,开写各户田粮数目,令当该里长收受,相沿交割,催办钱粮

    ——摘编自宋坤、张恒《明洪武三年处州府小黄册的发现及意义》

    依据材料,阐释明洪武三年处州府小黄册原件发现的史料价值。

  • 1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指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体现注重颐养生命、未病先防的中医学思想

    B

    明朝时,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通过不同途径引入中国

    中国与美洲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C

    1923年,瑞典工程师发明第一台压缩式电冰箱,由此生产出家用电冰箱,主要用于食物保鲜

    食品保鲜技术已完全实现智能化

    D

    二战后,支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

    清除了贸易壁垒,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A、A B、B C、C D、D
  • 16、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电影电视艺术的不断发展 B、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D、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应用
  • 17、下图为1950—2010年巴西、德国、印度、日本四国城市化进程图,结合所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①二战后各国城市化的步伐放缓 ②巴西城市化起点较低,发展快

    ③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城市化进程 ④四国城市化的水平发展不平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下表内容为学者丁建弘关于1871年德意志帝国联邦制的描述,其体现出的德意志帝国联邦制的特点是( )
    1 新帝国形式上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
    2 陆军、海军、外交事务、关税和银行立法、间接税、货币、民法、刑法、邮电等都掌握在帝国政府手中
    3 保留在各邦手中的是包括警察、部分司法、直接税、宗教和教育在内的邦内行政事务
    4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

    ①实行较为松散的联邦制度 ②帝国政府拥有巨大权力

    ③普鲁士在帝国内地位突出 ④各邦保留了一定的权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9、法国的文官制度强调公务员所作所为必须对上级负责,以奉命行事为常规,办事需审批,程序繁杂,文书汗牛充栋,被称为“文书政治”。据此可知,法国文官制度( )
    A、队伍不断壮大 B、体现浓厚的官僚色彩 C、管理体系混乱 D、文官干政的趋势加快
  • 20、16世纪末17世纪初,墨西哥的一些印第安人、黑人、穷人也能穿上中国丝绸做的衣服,甚至制成了流行至今、融合中国纺织品艺术风格的墨西哥民族服装。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欧洲贸易中心的逐渐转移 D、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形成
上一页 1155 1156 1157 1158 115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