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据图推断,苏维埃政府发行公债有助于(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战争公债券(1932)
A、应对政府的人员开支 B、减少经济封锁损失 C、探索国家治理制度化 D、改变群众消费观念 -
2、晚清小说《狮子吼》描述了明代遗民将一个海岛建成为政治乐园的故事。岛上有一个“民权村”,有礼堂、医院、邮局、公园、图书馆、体育馆,还有三家工厂、一家轮船公司和许多现代化学校。这一作品( )A、表现作者西化倾向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C、反映社会改良思想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
3、洋务运动亲历者郑观应指出:“官督商办者,既有委员、监督,而用人之权操自督办,股东不能顾问。督办而贤也……股东自然受赐;而无如其多是官场中人……结党营私毫无顾忌,而局务遂日归腐败矣。”这表明他( )A、反对股份制度 B、认可督办作用 C、萌发维新思想 D、主张官商分途
-
4、晚明时期的役银征收,江南地区“全以田粮起派,而但以丁银助之”,江北地区“惟论丁起差,间有以田粮协带者”。造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 B、文化传统 C、田亩产量 D、政治制度
-
5、清人焦循指出:“紫阳(朱熹)之学,所以教天下之君子;阳明之学,所以教天下之小人。”这里的“君子”“小人”的主要差别在于( )A、社会身份 B、私人财富 C、个人品德 D、家族声望
-
6、吉林金代早期女真贵族墓前发现有石雕文臣武将、石虎石羊,黑龙江金代女真人墓群出土有中原的丝织品和瓷器,河北发现的金人墓葬形制与辽墓有相似之处,甘肃发现有西夏纪年的汉人火葬墓。这些现象表明( )A、女真有自己墓葬习俗 B、女真葬俗受宋人影响 C、金人葬俗受辽人影响 D、各民族文化交流广泛
-
7、《后汉书》记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共立巴氏子务相为君长。“及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汉兴,南郡太守靳彊请一依秦时故事”,得到朝廷允许。这表明( )A、巴氏君长世代与秦女通婚 B、务相为秦所命的蛮夷君长 C、务相所统五姓被视作戎狄 D、秦汉民族政策具有延续性
-
8、距今约9000至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和陶器,如河南关家遗址的此类遗存,陶器出土最多,罐、钵等器形常见,形制如图1、图2等。这显示裴李岗文化( )

图1绳纹陶角把罐 图2红褐陶三足钵
A、以彩陶普遍制作为特征 B、进入了文明社会 C、是史前中原代表性文化 D、发展出龙山文化 -
9、 19世纪中期,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各阶级为了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材料三“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在探索国家出路上进行了哪些实践?他们的实践有何共同局限性?(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是如何思考国家出路的?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人民学习西方、探索国家出路历程的趋势。 -
10、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大一统”的追求始终未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何尊(如图)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 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东)都于天下的中心(雒邑),“余其宅兹中国”(我且安顿在这个称为中国的地方)。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材料二秦统一时,中国南部的人口基本上不属于华夏人群,所以秦朝在当时就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辽、夏、金、元等各王朝都是多民族政权,都进行了大幅度的社会改革,适时转型发展,实行了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特点的政治治理制度和民族政策,特别是在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方面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从秦到清,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中国,其幅员又扩大了许多。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 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摘编自甘阳、侯旭东主编《中国史八讲》等(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内涵及其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当时就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理由,并列举辽、夏、金、元在制度创新方面的杰出贡献。(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
11、 对联是人们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变化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
C、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D、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 -
12、 新中国成立后,建交国从建国初的18个国家到今天的170多个国家,其中70年代的建交高潮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 B、中美关系缓和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改革开放 -
13、 如图是1956年长春一汽全体职工写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信中内容反映了新中国( )
敬爱的毛主席和党中央:
我们第一汽车制造厂全体职工怀着万分兴奋的心情向您报告:党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的指示,已经实现了!……A、工业化已经实现 B、汽车产业领先世界 C、一五计划的成就 D、社会主义制度建成 -
14、 1937年9月22日,中央通讯社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为题发表中共在1937年7月15日提交的宣言。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有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D、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
15、 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的标志性事件是( )A、南昌起义爆发 B、八七会议召开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
16、 1928年1月,毛泽东率军攻占遂川县城后,集合部队讲话:“大家要打土豪,筹款子,发动群众,我们要在晚上把东西秘密送到穷人家里去或者把这个地方土豪的资财带到另个地方分给农民”。 这一讲话(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践行了遵义会议的基本精神
C、反映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
17、 “它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中共党史从这里开头。”材料中的“它”是(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 D、抗日战争
-
18、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在当时的现实意义是( )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19、 19世纪的报刊、揭贴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逐渐取代了“臣民““于民”。这反映出( )A、五四运动促成了民族觉醒 B、民主共和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C、维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D、“中体西用”传播了启蒙思想 -
20、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元,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解释是( )A、民国政府倡导国货、奖励实业等政策的推动
B、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一系列扶植轻工业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