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表关于新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史实与史论,对应关系准确的是( )
史实
史论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
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C
社会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等大批全国劳
动模范
“五讲四美三热爱”取得突出成效
D
中共十八大提炼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
神力量
A、A B、B C、C D、D -
2、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 )

①领导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④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权力机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3、下表是中国古代社会救济概况,由此可知( )
实施者
地位
举措
政府
主体
汉朝
常平仓制度
隋唐
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
(义仓、社仓)
宗族
辅助,宋朝兴起
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
慈善
组织
辅助,明清兴起
助学、助丧、施医、济贫等
A、政府救济目的在于防止贫困 B、社会救济逐步形成多样化局面 C、社会救济保障民众日常生活 D、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优抚体系 -
4、清人笔记《养吉斋余录》中记载当朝事:“以各色丁粮均派入各邑地粮之内,无论绅衿富户,不分等则,一例输将”。下列记载与此同一时代的是( )A、“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B、“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C、“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D、“将人丁摊入地亩,统归地亩条编”
-
5、清代州县衙门大堂前均立有戒石碑,上书“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易虐,上天难欺”。州县官坐堂时抬头即可看到上述文字。戒石碑的用是( )
①警示官吏奉公守法②借助道德约束吏治③有效杜绝贪赃枉法④保障监察严密有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下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 )
A、当地社会矛盾复杂尖锐处理困难 B、基层自治在社会治理中地位重要 C、当地宗族势力妨碍国家政权管理 D、国家政权对乡村控制力十分薄弱 -
7、元朝疆域辽阔,对内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对外联系广泛。关于元朝边疆治理与对外交往,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甘英出使大秦并抵达西亚②在东北、云南等地设立了行省
③前往欧洲的海陆通道畅通④设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隋朝开皇五年,全国实行“大索貌阅”,按人查对户口,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这次检括户口“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隋朝“大索貌阅”( )A、旨在减轻农民负担 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C、导致人口数量增加 D、配合推行租庸调制
-
9、汉文帝时,匈奴数寇边,大臣晁错上书建议徙民实边。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大规模移民屯戍。武帝这一举措( )A、有利于推动西北开发和农业区扩展 B、解除了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 C、保障了中原与西南地区的交通联系 D、大大加重了汉中央政府的财政开支
-
10、下图是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金布律》的重要内容。据此可知秦代( )
◇货币管理,以及各类货币折算比例
◇财务出纳记账方式
◇官、民间债务偿还办法
◇官吏享受的物质待遇
◇官府财务保管和废旧物资的处理
A、重视保护民众私有财产 B、实行严刑峻法维护统治 C、注重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D、拥有完备国家治理体系 -
11、历史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郑国把刑法烧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并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铸刑书”强调道德治国的重要性 B、春秋之前的古代中国未能以法治国 C、《左传》的历史记载一定客观真实 D、客观上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
-
12、古人称铜为金。甲骨文中
被解释为“金”字,“金”上部坩埚形状,下部为器物范中通道,像以火熔铸以成铜之意。该字的构成可以用于研究商代的( )①社会治理②冶炼工具③青铜器物④文字构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国际贸易组织
材料一 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他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作出贡献……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年)
材料二 本协议各成员,
承认其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应旨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与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为持续发展之目的扩大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
进一步承认有必要作出积极的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份额;
期望通过达成互惠互利的安排,切实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关系中消除歧视待遇,为实现上述目标作出贡献;
从而决心建立一个完整的、更有活力的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以包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往贸易自由化努力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成果……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1994年)
(1)、阅读材料一,概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2)、结合上述材料,简述世界贸易组织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发展。 -
14、国际法的形成
材料一 发动战争的理由与提起法律诉讼的理由一样是多种多样的。哪里没有法律的权威,哪里就会发生战争。在法律上,除了对确已发生的故意伤害提起诉讼外,尚有多种手段来阻止故意伤害的发生。……
君主和独立国家通过由大使及其随从人员组成的外交链来保持相互交流,因而作为外交链中主要一环的大使及其随从人员应被认为是不可侵犯的。……
无论国际法赋予大使们何种权利,首先有必要看到,只有由独立主权国家彼此互派的大使才享有这些权利。派往他国的省、市代表的特权依照派遣国的特定法律而不是国际法来规定。
——【荷】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1625年)
材料二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
……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
(1)、阅读材料一,概括格劳秀斯的主要观点。(2)、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材料与国际法形成的关系。 -
15、马铃薯
印第安人在南美安第斯山脉发现野生马铃薯,开创了人类驯化与食用马铃薯的先河。凭借马铃薯的给养,南美印第安人进入农耕社会,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缔造了显赫的印加帝国。
马铃薯来到欧洲之后,提高了所播种地区的食物供应能力,打破土地原有供养人口的极限,实现人口倍增,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将更多的劳动者从种植业中解放出来,促使人们转入乡村制造业,支撑英国跨越劳动力限制的门槛,引发最初的英国工业革命。
马铃薯约在明朝万历年间进入中国,传入后的400年里,中国人口从不足1亿增长到4.3亿。
马铃薯传入美国后,很快就成了美国人的主要食物。随着科学技术在马铃薯食品加工中的运用,薯条、薯片加工业兴起。20世纪50年代,美国现代快餐业步入高速发展轨道,随着一些快餐集团海外市场的拓展,油炸薯条、薯片迅速成为流行食物,风靡全球,影响至深。
21世纪以来,中国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8000千公顷左右,遍布各个省、市、区。马铃薯的传入传播,对中国土地的开发利用、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生态和谐持续、国民饮食营养的丰富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王秀丽 陈萌山《马铃薯发展历程的回溯与展望》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马铃薯的驯化与传播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6、里甲制
明朝初年,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户籍管理制度。户籍管理的核心内容为里甲制。里长、甲首皆轮流担任,他们要负责管束所属人户,统计其丁、产变化状况,督促生产,调解纠纷。在设置里甲的基础上编造黄册,每里一册,登载该里110户的丁、口数以及年龄、财产状况。
明朝的正役以里甲为单位轮充,亦称里甲正役。里甲正役的主要工作,是协助粮长催征钱粮,协助官府维持治安、拘捕罪犯,办运上贡物料,支应官府公用等等。
随着赋役制度的改革,里甲制逐渐瓦解。明朝后期,开始采取新的户籍管理制度保甲制。其重点在维持地方治安,与金役无关,保甲的册籍只书写籍贯、丁口,不载财产状况和户籍类别。但里甲制并未取消,只是渐趋有名无实而已。清朝前期,里甲、保甲并存,里甲负责管理户籍,征收丁银,保甲负责维持治安。雍正时期赋役制度改革,里甲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渐与保甲合并。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里甲制的兴衰。
-
17、“书同文字”木方

2002年,在湖南湘西龙山里耶古城出土了三万六千多枚秦简牍,这些简牍多为官方文书档案,其中有一片编号为8-461的木方,比其他木牍大了不少。这就是“书同文字”木方。木方正面分为两栏,以篆书抄写(在秦代,篆书是诏策所用的书体),内容是对两个方面的变更和规范:一是文字的字形和使用,二是“皇帝”名号和其他称谓、用语。
木方内容举例:
第一栏第七列:“吏”如故,更“事”(原来混用的“吏”“事”二字根据词义作了区分)
第一栏第八列:“卿”如故,更“郷”(“郷”是“乡”的繁体字,原来混用的“卿”“郷”二字根据词义作了区分)
第一栏第十八列:故
今更如此“皇”第一栏第十九列:故
今更如此“旦”第二栏第六列:“以王令”日“以皇帝诏”
第二栏第二十列:“王游”日“皇帝游”
第二栏第二十五列:“郡邦尉”为“郡尉”
第二栏第二十六列:“邦司马”为“郡司马”
——整理自陈侃理《里耶秦方与“书同文字”》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书同文字”木方的史料价值。
-
18、1955年,联合国颁布了《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报告》,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以自身的努力和政府联合一致,合理利用社区内外资源,共同为改善社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而努力。这意味着( )A、社区居民是基层自治的主力 B、社区组织开始逐渐形成 C、政府逐渐退出社区事务管理 D、联合国在推动社区建设
-
19、19世纪的英国工业生产迅猛增长,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万吨,1840年增至约14万吨;煤产量177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英国工业生产迅猛增长的原因是( )
①手工工场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②机器大生产得以实现
③人工智能带来生产力的飞跃 ④工厂制度的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下表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的比较,由此可以看出两国( )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共和制
英国的法律由议会制定,国王无权废止;议会定期召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国王的权力限于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首相,并批准首相提名的各部大臣;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彼此制衡
①行政机构都要对立法机构负责 ②国家元首都掌握实权
③立法机构都有批准税收的权力 ④权力分配都体现制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