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汉代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府有权监察包括丞相在内的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丞相府的全部政务要接受御史府的监察;在地方,设立州部刺史监察郡国。这(     )
    A、表明监察权与行政权相结合 B、体现了监察方式的多样性 C、有利于监察职能的充分发挥 D、保证了监察制度正常运转
  • 2、2023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再次对华容七星墩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先后共清理了瓮棺葬26座,其中有8座出土玉器,包括玉人、玉凤、玉蝉、玉钺、玉壁、玉锥形器、玉珠管等(见如图)。这些分层埋置的工要封居多学注剩精巧、种类丰富,几乎没有完整的器件。七星墩遗址(     )

    A、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址 B、已呈现贫富分化趋势 C、说明南北方葬制相同 D、是中原文化重要类型
  • 3、历代学者对于王安石变法及北宋社会之认识不尽相同。史学观察的不同视角,可窥见不同维度的历史真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熙宁七年(1074)春,天下久旱。汴京城的安上门监(京城看门小吏)郑侠绘制《流民图》,并进言:“窃闻南征北伐者(用兵河湟,对峙西夏),皆以其胜捷之势、山川之形,为图来献。料无一人以天下之民质妻鬻子……遑遑不给之状上闻者。臣谨以逐日所见,绘成一图……如陛下行臣之言(停止熙宁变法),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

    ——整理自《宋史·郑侠传》

    材料二   “时王荆公安石日益信用,(程颢)先生每进见,必为神宗陈君道以至诚仁爱为本,未尝及功利……(变法施行后)兴利之臣日进,尚德之风浸衰等十余事。”

    “新政之改,亦是吾党(保守派)争之有太过,成就今日之事,涂炭天下,亦须两分其罪可也。”

    ——摘编自程颢、程颐《二程集》

    材料三   由于改革派多来自当时已进入货币经济运作的南方社会,将劳役改为纳钱,借贷融资给农民和中小商人,甚至由政府直接参与商业活动的构想与做法,都是因应这种新经济情势而起。但是南北经济的发展并不平均,华北农民与市场关系不深……而且偏重开源的做法的确几近为政府敛财,在实际执行上又不能完全禁绝官吏舞弊……再加上官僚为求业绩表现,强迫不想贷款者贷款。遂使得行政技术上的问题,也成了新法扰民的口实。

    ——陶晋生、黄宽重、刘静贞编著《宋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郑侠绘制《流民图》的时局背景。结合所学,指出郑侠献图进言的皇帝。
    (2)、根据材料二、简析程颢批评王安石变法的思想依据。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概述变法的“兴利”手段并简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3)、与郑侠的《流民图》不同的是,此后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北宋汴京城社会经济的繁盛图景。请从《清明上河图》的图景出发,结合所学内容,围绕“北宋经济社会”,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之际,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开创了“新民本”思想的体系。传统民本主义多是批判暴君,而黄宗羲从制度上分析批判;在国家治理中,他认为君与臣“名异而实同”,职责都是为万民服务;在经济政策上,黄宗羲认为古圣王的崇本息末,是崇尚礼治而禁绝佛事、倡优等不切民用的末业。黄宗羲从“天下为公”的责任意识出发,将中国民本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有学者认为,他的思想若能贯彻下去,结论应为民主共和。

    ——摘编自焦园庆《黄宗羲民本思想及当代启示》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析黄宗羲的民本思想。

  • 5、有唐一朝,民族融合与友好开放久谓佳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政府与边疆地区的( )、回纥、( )、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唐蕃之间不仅和亲,还数次会盟,唐朝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人们注意到唐朝因多种文化汇聚而导致的文化昌盛情况,认为唐朝之所以朝气蓬勃、富有生机,一是因为唐朝的社会和文化能条贯、折中此前数百年的遗产,二是因为唐朝能兼容并包地摄取其他民族甚至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它们对唐朝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宗教、艺术、实用器物等方面。

    ——摘编自王小甫《边塞内外》

    (1)、阅读材料一、完成括号中的内容填写。结合所学,阐述唐朝处理与西北少数民族关系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之所以朝气蓬勃、富有生机”的原因。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唐朝中外文化的开放互鉴。
  • 6、学者赵鼎新在《儒法国家》一书中提出:当下的社会科学研究可找到三种典型的叙述策略:第一种是以逻辑结构为基础的“社会学家”;第二种是以时间和事件为基础的“历史学家”;第三种是旨在理解某种社会行动意义所在的“人类学家”,三者各有长短。由此可见,更加科学的社会科学研究路径应该(     )
    A、仅着眼于宏观的大历史、大概念,勾勒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脉络 B、专注于研究微小的历史事件,在情境化叙事中真实还原史事过程 C、在长时段历史图景中聚焦史事、梳理结构,解释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 D、搭建史事的时空框架,必须在差异性的历史现象中找到趋同性的规律
  • 7、关于清初是否需要修缮北部长城的问题,康熙帝谈到:“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为此,清朝在蒙古族地区采取不同于前代的统治举措是(     )
    A、设盟、旗两级单位,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B、设立伊犁将军,总揽蒙古地区的军政事务 C、政府册封佛教领袖“达赖”、“班禅” D、改土归流,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治理
  • 8、如表是某小组在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搜集的史料集合,其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

    项目主题:

    史料

    出处

    宋代择偶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如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宋儒既讲“礼”,又讲“理”,主要讲“理”。中国由唐代的“诗性王国”进入到宋代的“理性王国”。

    刘梦溪《为生民立命:“横渠四句教”的文化理想》

    A、宋代工商业经济之繁荣 B、宋代儒学的新发展 C、宋代经济社会与文化变迁 D、宋代思想观念的变化
  • 9、在编撰辽、夏、金三国史书时,“先是诸儒议论三国正统,久不决。至是脱脱独断曰:“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丞相脱脱能够说服诸儒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少数民族政权在国家治理的政策上无任何差异 B、蒙古统治者始终奉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 C、儒学士大夫们在元朝的政治统治中没有话语权 D、各政权都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 10、“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材料描述之赋役制度的基础是(     )
    A、均田制 B、租调制 C、两税法 D、三省制
  • 1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材料反映的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墨子
  • 12、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新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近代社会演进的趋向。此时的趋向主要表现为(     )
    A、发展出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 B、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C、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 D、出现自由雇佣劳动关系
  • 13、雍正元年(1723年),川陕总督年羹尧在奏折中写道:“臣等请嗣后凡有紧要事情,先具奏稿密呈睿览……既经圣虑,自有乾断……而军务大事可避免错误矣。”据此可知,奏折制度(     )

    ①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   ②利于紧急机密之事的高效处置

    ③仅是为边疆的军务需要而设   ④利于皇帝更加直接地获取信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4、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仿宋制,置华盖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而此时的大学士仅“侍左右,备顾问而已”。这说明,明朝内阁的性质为(     )
    A、决策机构 B、监察机构 C、秘书机构 D、文教机构
  • 15、元朝不仅版图辽阔,且对边疆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设置,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上述制度指的是(     )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内阁制 D、三公九卿制
  • 16、有学者提出,“持续约四个世纪的“燕云十六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晚唐、五代、北宋、辽、金诸政权时期政治格局的发展。”北宋曾两次向契丹政权发起夺回燕云的北伐,均告失败,进而加重了自身的财政危机。下述协议内容,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
    A、宋每年给西夏钱物,称“岁赐” B、宋每年给辽一笔钱物,称“岁币” C、宋每年向金缴纳钱物,称“岁贡” D、宋金在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
  • 17、欧阳修《归田录》有载: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置了“尝与知州争权”、“与长吏同签文书者”。这一官职在下述北宋的行政结构示意图中位于(     )

    A、 B、 C、 D、
  • 18、《唐摭言》:“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唐太宗时始建进士科 B、进士考录易引发党争 C、进士科深受学子推崇 D、一举中进士并非难事
  • 19、关于某一时期,史书中诸如“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指江南)者十六七”的记载颇多。这一时期,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大量外迁。材料所述的历史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五代十国
  • 20、概念学习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一位同学在笔记本中梳理并解读了以下概念:推恩令、中朝、刺史、铸币权、盐铁官营、尊崇儒术。据此推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可能是(     )
    A、中央集权 B、春秋争霸 C、华夏认同 D、变法改革
上一页 113 114 115 116 1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