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历史文献中与“镇”相关的记载,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
②自(孝文)定鼎伊洛,边任益轻,唯底滞凡才,出为镇将,转相模习,专事聚敛
③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三镇,而太原……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
④地要不成州而当津会者,则为军,以县兼军使;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
A、②①④③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
2、2023年5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在中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艘大型古代沉船,其船货分别以外销瓷器和海外输入的木材为主。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分别为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与弘治年间(1488-1505)。此次考古发掘可用于研究( )
①中国先民利用南海的历史
②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流动
③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状况
④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象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3、清人储大文指出:元代分省建制“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以下对元代“分省建制”的原则解读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首创“犬牙交错”划界原则
③阻碍了区域经济交流
④其极端应用导致一定弊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4、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传到辽朝,辽人看到该书把契丹写进“四夷附录”,大为恼怒,“附我朝于四夷,妄加贬訾(诋毁)”,宣称“以赵氏初起事迹,详附国史”。这说明当时辽朝( )A、以华夏王朝的正统自居 B、照搬中原王朝政治制度 C、意图灭北宋以完成统一 D、主张汉与契丹地位平等
-
5、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发展表现的有( )
①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②思想界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
③社会成员的身份趋向于平等
④艺术领域的世俗化和个性化
A、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6、下表为中国古代曾经实行的授田法,据此可知( )
秦国
授田制:每户授田百亩,每年向农户征收其所产粮食的十分之一作为田税。
曹魏
屯田制:以军队形式编制流民,分给耕地,用官牛耕地,收十分之六地租。
西晋
占田制:农民可以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
北魏
均田制:授露田不得买卖,授桑田为世业,限制买卖,向农户收取租调。
唐初
均田制: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以传给子孙,向农户收取租庸调。
①土地国有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形态
②自耕农经济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③授田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④均田制从根本上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7、有学者指出,中华文明的伟大在于她以博大的胸怀,吸纳了全世界的各种文明。在这熔炼自我的过程中,7世纪至10世纪是中国历史在封建时代的“青春时刻”。以下属于这一“时刻”的文化成就有( )
①涌现出“诗圣”、“医圣”、“画圣”等杰出人物
②《千金方》问世,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③法显西行,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④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8、我国古代设立“违犯教令”罪,指的是卑幼违抗家长意志的行为。《唐律疏议》曰:“祖父母、父母有所教令,于事合宜,即须奉以周旋,子孙不得违犯。”家长有处罚施刑的权力,即使有杀伤子孙者也从轻处罚。这一规定意在( )A、赋予家长实施教化的权力 B、推动法律与教化实现合流 C、体现宗法观念的至高地位 D、利用儒家伦理以维护统治
-
9、关于都江堰和龙首渠两个著名水利工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都体现了大一统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B、两大水利工程都穿山而过,体现了先民的智慧 C、“恩波浩渺连三楚”赞颂了龙首渠的历史功绩 D、“石渠南北引湘漓”是和都江堰同时代的工程 -
10、《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这反映了秦朝( )A、依托邮传的文书传送 B、繁缛的国家治理模式 C、细密严苛的法律体系 D、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
-
11、春秋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反映出此时( )A、私学兴盛,文化传承 B、实现统一是社会共识 C、学术争鸣,服务政治 D、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
12、商王朝将南方铜矿资源北运,同时也将中原青铜冶铸技术带到南方。如图为长江上游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立九只神鸟。学界主流观点认为神树与《山海经》所记载的“金乌负日”和“扶桑若木”有密切关联,可视作古蜀先民人神互通意识的形象化写照。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①中原文化辐射周边推动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②青铜神树体现了古蜀先民崇尚道法自然的观念
③三星堆遗址反映了商朝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④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结合有助于了解古代历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商代至上神叫做“帝”或者“上帝”,是人王权威的守护神,商王集政治首领与大巫祝双重身份为一体。周代把“天”作为至上神,周王号称“天之元子”,提出了“天命有德”“怀保小民”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政教合一体制的不断强化 B、人文理性色彩有所增强 C、宗教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D、以德治国成为统治思想
-
14、“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团队提出了判断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依此标准,下列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是( )
①陕西姜寨聚落遗址
②山西陶寺遗址
③河南二里头遗址
④浙江良渚遗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加快,科技革命推动世界格局新变化,世界多极化推动国际体系深刻变革,人类文明多元化发展。在世界新一轮的大变革、大调整过程中,亚洲 47个国家贡献了全球60%以上的经济总量,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亚洲正在经历最快的经济增长期,基于寻求亚洲发展新前景和应对现实发展诸方面挑战的两点现实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此外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来奉行睦邻友好政策以及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多种形式的文明交流活动深刻影响着亚洲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地位……
——摘编自陈雨萌,韩海涛《习近平新时代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实践探究》
材料二“模式”或“道路”是现代化的执行方式,也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或地区,其现代化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它能否找到适合于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模式”或“道路”与地域、文化背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直接联系;位于不同地域或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也可能形成类同的“模式”。换句话说:地域框架内的文化与历史对现代化道路会起重要作用,可是相同的文化背景也可能形成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文化背景却可能走上相似的发展道路。不同“道路”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没有哪一种“模式”是绝对正确或绝对的“好”,也没有哪一条“道路”放之四海而皆准。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亚洲命运共同体建立的背景和意义。(2)、从材料二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的经济大变动,为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提供了动力。又正是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
——据成德宁《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与结构变迁》
材料二 18世纪的英国,贵族的衰落常常把他们的儿子推入工商业领域,这样贵族后代变成了商人。任何社会阶层都有可能进入中间阶层,进入教会、参与政府服务和经商是其主要途径。成功商人的发展之路不是进入土地而是进入各种专业领域,特别是法律、科学和医疗界。英国社会上层和中间阶层向社会下层的垂直流动也屡见不鲜,这些人逐渐向工资劳动者靠拢。农村家庭农场主破产后多数转化为工资劳动者。农民的两极分化一方面表现为农村租地农场主社群初步形成,另一方面表现为自耕农的下层部分转化为农业雇工。
——摘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世界经济大变动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流动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的特点,并分析社会流动产生的原因。 -
17、根据如表(资料来源: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数据库),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七国集团(G7)货物贸易总额及其全球比重(单位:万亿美元)
年份
贸易总额
占比
出口额
占比
进口额
占比
2000
6.244
47.64%
2.940
45.57%
3.304
40.64%
2005
8.799
41.35%
4.048
38.55%
4.751
44.08%
2010
10.892
35.45%
5.082
33.21%
5.810
37.68%
2015
11.349
34.23%
5.287
32.06%
6.062
36.37%
A、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绝对收益下降 B、新兴市场国家的迅速崛起 C、经济全球化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利益 D、区域集团化面临严重挑战 -
18、列宁说:“我们还不能从小生产者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一思想具体体现为(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实现农业集体化
-
19、“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段话意在说明( )A、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B、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C、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 D、资产阶级创造出一个新世界
-
20、如图漫画创作于1904年。画中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右肩扛着大棒,左手牵着美国军舰,腰间配着枪和刀,光着脚在加勒比海巡游,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环绕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和城市是墨西哥、巴拿马、委内瑞拉、古巴和圣多明各(多米尼加首都)。该漫画意在表明( )
A、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统治宣告结束 B、独立运动浪潮席卷整个加勒比海地区 C、拉丁美洲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美国利用武力干涉拉丁美洲国家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