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开埠等内容,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
    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 2、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主张“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体现该主张的是( )
    A、设台湾府 B、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 C、设伊犁将军 D、册封达赖、班禅
  • 3、下表反映了英国东印度公司运销的中国茶叶占广州出口茶叶的变化情况。表中变化表明英国东印度公司( )

    时间

    1770年

    1780年

    1790

    19世纪初

    所占比重

    33%

    54%

    74%

    80%

    A、日益控制中国茶叶的出口 B、推动了中国茶叶的商品化 C、垄断了茶叶的国际市场 D、依靠茶叶得到迅速壮大
  • 4、明朝内阁权力不断扩大但大学土的品秩不予提格;清朝内阁权力日益被削弱,而品秩不断升格。这些现象反映出明清时期( )
    A、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B、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 C、满洲贵族垄断权力 D、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
  • 5、如图是唐朝初年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图,据此可知三省六部制( )

    A、加强了相权削弱了皇权 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 C、扩大了中书省的封驳权国 D、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
  • 6、元朝建立的这个制度,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而且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制度是( )
    A、郡县制 B、刺史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
  • 7、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选官的标准趋向于( )
    A、看重道德 B、注重门第 C、依据才学 D、根据军功
  • 8、“‘均田制’被破坏,富贵人家再次在损害农民的情况下扩大其地产。由于税收制是以人头为基础,支付不断增长的帝国开支的捐税负担,都落在农民头上,而这时农民占有的土地正在减少。”为此唐政府实施了( )
    A、租调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 9、《隋书•经籍志》曰:“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迁都洛阳后,孝文帝下诏:“不得以北语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一转变( )
    A、利于加速民族融合进程 B、导致汉族文化取代了鲜卑文化 C、致使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D、实现了北魏社会制度的封建化
  • 10、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请你根据如图示意图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特征 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 11、武帝时,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同时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高官乃至诸侯王。这些举措( )
    A、强化了君主专制 B、消除了地方割据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完善了宗法体制
  • 1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如儒家的“民贵君轻”、墨家的“节用利民”、道家的“精神足民”论以及法家的“以政裕民”等思想。这些思想的共同点是( )
    A、重农抑商 B、以农为本 C、工商皆本 D、以民为本
  • 1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有祭祀祖先的传统。下列制度与此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宗法制
  • 14、中华大地自古就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新石器文化遗存如满天星斗,遍布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形成不同的文化区域。这些文化区域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 )
    A、混合性 B、独特性 C、单一性 D、多元性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并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曾如此表示。放眼中国历史,不乏通过制度创新变危机为新机的例子

    选择另一个历史时期,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这一时期的中国是怎样“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要求:选择的历史时期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4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布了名为“美国在近东(中东)的目标和政策”的文件,美国应在中东承担更大的责任,以确保“美国及其盟国掌握中东地区的资源、战略要地和通行权;(扶持)稳定、可靠和友好的当地政府,使之有能力抵挡共产党从内部发起的颠覆;扭转阿拉伯舆论的反美趋势;防止苏联在中东地区扩大影响力”。为实现上述目标,“使之不要反对西方”,特别是要在政治和心理方面;要求阿拉伯国家接受以色列存在的事实,平衡对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构建一个能够抵御苏联入侵的地区军事联盟。

    ——摘编自薛丹、郭永虎《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叙利亚政策新探(1954﹣1957)》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叶美国中东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中叶美国中东政策出台的背景。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62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巴黎南部设立皇家制造局,主要生产定制挂毯和室内软饰用品。1665年,长期专为建造宫殿而设计、制造镜子、玻璃,并垄断着相关技术。德国的柏林皇家陶瓷厂始建于1763年,有着由三个私营瓷厂组成的设计、生产系统,其生产的御用陶瓷,由一个熟悉硅酸盐的药剂师负责组建。1779年,丹麦皇帝下令由皇室完全承担这个瓷厂的费用

    ——摘编自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二版)》

    材料二:纺织机发明以后,英国大量制造机器,对金属的需要量急剧增长。18世纪中叶,但出于对水力的依赖,工厂大都建在河流湍急的偏僻的山谷等处,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只要有煤作燃料就可以开动蒸汽机,使得建立工厂十分方便。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高耸入云的烟囱、庞大的厂房、隆隆的轰鸣声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垄断组织出现后,企业规模大了,人们可以利用大量生产资料;有条件设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利于技术改造,自觉去接受市场,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发展科技、广罗人才成为垄断组织发展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比较17~18世纪欧洲“皇家”工厂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英国工厂制兴起的有利因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欧洲生产组织方式变迁的历史影响。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共和国时代,罗马总督贪婪无比,各行省民不聊生。进入帝国时代后,前几代皇帝对行省加以改革和监督授予行省内居民罗马公民权。行省内的居民有了公民权后就可以上诉总督便不能随便制裁行省的原住民。皇帝还提高行省总督的薪资,总督有了比较高的薪水,也就不用去贪太多的钱。皇帝还经常到各个行省去巡视。
    ——摘编自晏绍祥《伟大归于罗马:古罗马帝国的崛起与统治》
    材料二  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北非和部分西欧地区。在8世纪中期后进入持续一、二百年的繁荣时期,在统治者到处修建困书馆、搜罗藏书、鼓励翻译活动的推动下,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并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编自晏绍祥《一千零一夜的世界: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与灭亡》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早期改革行省制度的措施,并分析其带来的社会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 19、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在“革命伙伴”基础上增添了“合作”伙伴的新内涵,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13年( )
    A、第三世界的力量不断壮大 B、非洲开始融入全球化潮流 C、中非命运共同体日益牢固 D、西方放弃了对非经济侵略
  • 20、1966年,苏联在704家国有企业进行新经济体制改革试点。这些试点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额,比全行业平均高出3个百分点( )
    A、以工业为主要抓手 B、符合苏联国情 C、未彻底打破旧体制 D、取得一定成效
上一页 1145 1146 1147 1148 114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