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表为19世纪英国社会各产业的比重,导致比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时间
农业占比
工商业占比
其他职业占比
1811年
35%
45%
20%
1841年
20%
43%
37%
1871年
4%
55%
31%
A、世界市场的扩大 B、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C、技术革命的推动 D、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
2、农业革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演变,为工业贡献劳动力、粮食原料和资金。工业革命后,一方面加速了圈地运动,促进资本主义大农场、牧场的建立和集中;另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变革。这表明( )A、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相互作用 B、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革命的发生 C、工业革命引起了大批农民失业 D、农业是工业革命的主要资金来源
-
3、1215年,英国颁布《大宪章》规定:国王在国家所有重要事务上,包括征税,必须征求贵族的意见,并且得到他们的同意。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等。材料表明( )A、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B、英国议会有限制王权传统 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资产阶级革命因此而爆发
-
4、18世纪末,西班牙首相佛罗里达布达卡伯爵提出了“防疫带”的概念,通过加强边境管制措施,以防止法国著作的涌入。在遥远的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大帝为避免“感染”而赶走了所有已在法国定居的俄国国民。这些做法从侧面反映出( )A、欧洲反法同盟步调一致 B、思想革命冲击保守势力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显露 D、西欧国家政治矛盾尖锐
-
5、如图为16~17世纪西欧小麦价格指数变化曲线图(价格指数越高表明市场价格越高)。这可以用来说明此时欧洲( )
A、贵金属流入致使物价上涨 B、殖民掠夺使大量粮食涌入 C、新航路开辟改变饮食结构 D、农业技术获得革命性突破 -
6、有学者认为在葡萄牙、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时候,奥斯曼帝国还没有扩张到阻断东西方传统商路的程度。但也有学者指出,奥斯曼帝国自1299年建立以来,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扩张,的确会对传统东西方之间的陆路商贸路线构成威胁。材料表明( )A、历史的真相因为久远难以查明 B、历史结论必须得到考古证实 C、新航路开辟与奥斯曼帝国无关 D、历史解释应进行多角度分析
-
7、马丘比丘古城坐落于安第斯山脉陡峭狭窄的山脊上,全城面积约9万平方米,下城区是农民的住房,上城区则是为贵族设计的宫殿和庙宇。石头房的石墙至今保存完好,采用的巨大石块来自于山下600米的采石场。这反映出工( )A、印加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B、玛雅文明深受埃及文明的影响 C、古老非洲文明的光辉成就 D、阿兹特克文明高超的建筑技艺
-
8、庄园成为日本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单位后,一些大庄园主从天皇处获得不向中央政府交税的特权,中小庄园主为了获得类似特权,把自己的土地通过“寄进”的方式交给大庄园主。这一现象( )A、强化了天皇的神圣地位 B、促进了日本的社会转型 C、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D、加速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
9、中世纪欧洲不仅仅只有“黑暗”、“蒙昧”,其黑暗迷糊中也有自己的光亮点,其蒙昧无知中也有它自己的觉醒。能表现其“觉醒”的是( )A、王权的持续衰弱 B、城市获得自治权 C、基督教会的强化 D、农奴制度的发展
-
10、“赛里斯”是古代罗马对中国的一个称呼,原意指丝绸。“大秦”是汉朝人对罗马帝国的称呼,认为“其人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这表明( )A、古罗马与中国有直接官方交往 B、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比较密切 C、汉朝政府拥有天朝上国的观念 D、新航路开辟推动罗马与汉朝往来
-
11、如图是《贝希斯敦铭文》石刻,记录了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在一年内进行了19次战争,平定各地政变与起义,并建立起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大帝国的经过。铭文表明古代波斯( )

伟大的神阿胡拉马兹达,他创造了这块土地、天空。他创造了人类和人类的幸福!他:立大流士为王。使之成为众王之王,众号令者之号令者!
A、实行封建君主专制 B、征服希腊控制地中海 C、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D、国王是政权最高主宰 -
12、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面。”他意在说明( )A、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B、国家统一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C、民族性格具有特殊性 D、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重大影响
-
13、不结盟运动
时间
首脑会议
简况
1961年9月
第一次不结置运动首脑会议
25国首脑参会,会议提出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要求废除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
1964年10月
第二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
47国首脑参加,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会议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
1970年9月
第三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
54国参会,会议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表示“争取实现在平等互利基础之上的经济独立”。会议还决定,要促进互相合作,发展区域性的一体化运动。
1973年9月
第四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
75国参会,会议要求发展中国家从掌握自然资源主权和确定原料价格着手发展国民经济,并决定在纽约成立协调局作为常设机构,以协调各成员国在联合国的立场。
(1)、阅读材料,指出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不结盟运动的认识。 -
14、《开罗宣言》
1943年,中、美、英三国元首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会议达成《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简称《开罗宣言》)。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有关宣言容的展板。
《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为展板内容制作一个解说词。(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
-
15、航海文物展
2021年以来,中国航海博物馆在多地举办15-19世纪世界航海文物特展,如表为展览设计及展出的部分文物。
板块
序号
展出文物
文物简介
推进历史的科技
①
比萨航海图
目前已知最早的新型航海图,呈现海岸海城地貌,布满放射状罗盘方位线
②
16世纪英国制作的黄铜星盘
可用于航海中确定本地时间和经纬度等
③
哥伦布“圣玛利亚”号
该船为木结构远洋帆船,装备大炮
改变格局的事件
④
达•伽马航海日记
达•伽马首次印度之行的航海日记
⑤
1540年绘制的世界地图
展现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探索结果
⑥
郑和塑像
郑和下西洋拉开东西方航海的序幕
打造世界的贸易
⑦
《关于经瑞典东印度公司出口到瑞典的中国瓷器情况的研究报告》
详细记载了18、19世纪瑞典商船进出中国港口的时间、中国瓷器出口的数量、品类、产地等
⑧
英国东印度公司总部大楼照片
17世纪欧洲多国成立号称东印度公司的海外贸易公司
⑨
17世纪的银币
白银是15-19世纪世界流通的货币
充盈精神的艺术
⑩
《广州十三行商馆》玻璃画
展现清代广州十三行中外贸易的繁荣景象
⑪
清乾隆广彩西洋人物凤景纹托杯
清朝时期出口欧洲的珍贵外销商品
⑫
表现英国早期咖啡馆场景的绘画
咖啡原产非洲埃塞俄比亚,16—19世纪欧洲咖啡贸易风靡一时,咖啡文化油然而生
(1)、从史料类型角度对以上文物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2)、从“航海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提炼一个主题,列出三个相关史料的序号,结合所学对主题进行简要说明。 -
16、城市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市相较于中世纪城市有很大的扩张。建筑和城市建设上大多仿照古希腊、古罗马的风格,即便在建筑构件上,也创造性地应用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要素。在以前基督教神权统治时期,西欧城市空间要素中最突出的主体元素是教会和封建王宫的宫殿,即使有市政厅也不是在那么重要的位置上,而文艺复兴之后,富商大贾的府邸、供市民讨论决议的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开始逐步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变得次要起来。城市里各种满足世俗生活、学习等需求的场所如图书馆、市民广场等也越来越多起来。同时,城市选址、设计上还受地理学、透视学等影响。
——摘自彭敬仪《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与广场建设》
(1)、阅读材料,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市相较于中世纪城市发生的变化。(2)、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变化体现的时代特征。 -
17、文化交流
古希腊文学受到许多美索不达米亚的影响,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史诗中也可找到原型。希腊人借用腓尼基人的表音字母,创造出自己的拼音字母文字,现在欧洲印欧语系各种语言的拼音字母,都是从希腊字母发展而来。在哲学方面,很早以前埃及人就提出了对宇宙本质、人类社会伦理问题的许多想法,在此基础上,希腊人提出了世界本源问题。希腊雕刻艺术家也没有成为东方雕刻艺术的奴隶,而是努力吸收别人的营养,并溶化在自己的血液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面目。在科学技术方面,东方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等方面都十分先进,这些成果经过希腊一直向西流传,最终到达了近代西方世界。
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成功灭亡波斯后,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实行行省制度,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摘编自刘金龙《古希腊文化繁荣与发展的东方文化因素》《中外历史纲要》(下)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古代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
18、如图显示的是1945-1990年美国和苏联在军事上的开支状况。其中,与高峰①出现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朝鲜战争 B、第二次柏林危机 C、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
19、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了动员家庭主妇自愿参加社会服务工作和献身家庭的会运动——“妻子运动”,大量女性参加了“星期六义务劳动”“最清洁公寓竞赛”以及厅、幼儿园、文化宫的管理工作等。“妻子运动”( )A、响应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号召 B、缓和了苏维埃政府和农民的关系 C、顺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需要 D、暴露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
20、如图为1920年德国人绘制的一幅名为《吞下苦果》的漫画,画面左侧被紧紧束缚表情痛苦的人意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右侧人群代表协约国。对该漫画理解正确的有( )
①显示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发生根本转变
②提露了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实质
③体现了凡尔赛体系维护和平与发展的宗旨
④反映了德国人对凡尔赛和约极端不满情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