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为1942年美国“战时生产委员会”发布的海报,描绘了一个受伤的工人无奈地注视着观众,他的手臂夹在夹板里,脖子上吊着吊带。文案为:“小心!受伤等于为希特勒工作!”这反映了美国( )
A、努力摆脱经济危机影响 B、军工企业生产事故频发 C、为保障战略物资进行动员 D、承担反法西斯的主要任务 -
2、如图为某一著作的目录,由此推知,该著作应是( )
第一章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第二章 5年计划
第三章农业革命
……
第七章使希特勒止步的条约
第八章全民战争
……
A、《十月革命》 B、《列宁时代》 C、《斯大林时代》 D、《二战风云》 -
3、如图是近代中国学者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言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学者
言论
严复(1854-1921)
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
辜鸿铭(1856-1928)
欧洲基督教的道德力量没能发挥遏制战争的作用,导致由激情挑起、并用科学的精巧的屠杀和毁灭性工具武装起来的战争……
A、战争的残酷引发对晒方文明的反思 B、中国学者对一战认识全面客观 C、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导致一战爆发 D、科学技术改变战争发展的态势 -
4、1845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神圣家族》,提出唯物史观的许多原理。1846-1847年,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A、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结晶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C、源自于对工业革命的反思 D、基于多种形式的工人运动
-
5、17世纪,某一国家用不革命的手段声服了专制王权,使议会成内最高的主权,并维持了此后三百多年的政局稳定。该国最有可能是( )A、俄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
6、1534年,英国宣布脱离罗马教廷。通过《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这些措施( )A、强化教会的思想禁锢 B、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 C、加速国家法制化进程 D、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
-
7、某航海家在1493年的日记中写道:“还有一种果实为辛辣品食物的作物,比我们西班牙的胡椒好,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今海地)每年所产可装满50天船。”该航海家是(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达•伽马 D、迪亚士
-
8、古代日本仿效中国官修正史,公元720年完成的《日本书纪》是完全用汉字写成的日本第一部正史,对天皇进行赞美和神化。这表明古代日本( )A、神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B、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C、开创官方修史的传统 D、天皇权威倍受挑战
-
9、中古早期,庄园领主自营地由农奴耕种。13世纪,领主更多使用雇工耕种自营地售卖谷物。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自营地流行于西欧大部分地区。这一变化反映出西欧( )A、庄园组织的严密 B、封君封臣制度瓦解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自治权的获取
-
10、如图反映了( )
A、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B、古代文明的多样性 C、数字书写形式变化 D、多元一体发展格局 -
11、波斯帝国境内语言文字各异,帝国把相对广泛的阿拉米语作为通用语言;纪念性铭文通常用埃兰语、阿卡德语、古波斯语三种文字。波斯帝国的这一举措( )A、适应多民族治理的需要 B、推动中央集权的建立 C、尊重各地区自治的权利 D、加剧帝国内部的分裂
-
12、长期以来,史学界依据古埃及文献,认为古埃及人无航海能力。2001年起,考古学家对红海沿岸的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记录古埃及人十余次航海活动的铭文。这说明( )A、考古是历史研究的唯一途径 B、久远历史已无从考证真伪 C、遗址发掘能够真实再现历史 D、考古发现可改变历史认知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广交会大事记
时间
发展概况
1957年
第1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举行。中国13家专业总公司组团参展,展示商品包括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也有各种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以及传统工艺品。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到会,成交额1754万美元。
1972年
4月,美国贸易代表团访问广交会。组委会对美国商界的邀请范围逐步扩大,美国逐渐成为广交会最大的客源国。
1983年
第53届广交会,外资企业首次参展;采购商人数达到21,785人,来自87个国家和地区,成交额22.18亿美元。
1999年
第85届广交会,民营企业首次以正式身份参展;第86届广交会机电产品占成交总额的34%,超过轻工工艺品居第一位。
2007年
第101届起,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设立进口展。
2008年
第104届广交会展览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突破2万家,展位数突破5万个,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2013年以来
广交会与“一带一路”沿线39个国家的66家工商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4、历史学家波拉德认为,近代历史是民族国家的历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初的西欧全然不存在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组织形态。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在持续 700余年的收复失地运动中逐渐形成虔诚的宗教信仰与爱国意识,最终于15世纪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开启短暂却辉煌的新世纪篇章。同时期,英法日益强大的王权成为打破地方主义和普世主义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19世纪,民族解放和重振德意志的壮志激励着俾斯麦用:“铁血”战争方式成功地统一了德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等
材料二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治理的重要政治单位,也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源于 17世纪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这种以欧洲民族国家体系为蓝本的国际体系逐步蔓延到全世界。然而,纷争并未因此而停息,国家利益与霸权之争在欧洲乃至世界国际政治中日益凸显。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民族国家得以产生的共同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国家对近代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前和之初,中国的土地和资产掌握在少数地主和资本家手中,为此,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年,以东北地区为主,增加了重工业的投资,抢修和新建铁路、公路,发展邮电通讯和水利事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凡属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民生计的事业,均应由国家统一经营。”
——摘编自史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材料二:随着远东形势的发展以及杜鲁门政府有意将对华贸易管制与马歇尔计划提供的经济援助直接联系在一起,1950年7月10日,英国内阁授权英国贸易委员会停止颁发向中国出口战略物资的许可证。从1951年到1952年,内地贸易在香港贸易输出额中的占比从35.96%下降到17.85%。1952年民间自行成立英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中国开展贸易。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派遣代办驻在伦敦,代办所承担的任务不仅“包括建交谈判,但同时却又须代表政府处理我国在英的侨务和商务问题。”
——摘编自吴浩、刘艳斐《1954年日内瓦会议与英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改造和发展经济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英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变化,并指出这一变化的原因。 -
16、1950年,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的内部贸易额为6.71亿联邦德国马克,到1951年则锐减至2.71亿联邦德国马克,降幅高达60%。此后两年两德内部贸易额虽有所回升,但仍没有恢复到1950年的水平。这体现了( )A、古巴导弹危机恶化国际关系 B、冷战对峙形势的加剧 C、修建柏林墙激化了两德矛盾 D、德国统一已迫在眉睫
-
17、1917年墨西哥宪法改变了此前的政策,明确规定“国家有权分割大地产,发展小所有制,发展农业”。1917-1940年,共分配土地6300万英亩,约144万印第安人和印欧混血农民受益。这些现象反映当时( )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遭遇强烈抗拒 B、规模经营模式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C、考迪罗制度残余受到新政权打击 D、种族歧视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
18、1819年,印度官方报纸上刊登了一封署名“英国人维伦邦”的来信,强调印度古代医神檀梵陀利的文献中记载了牛痘接种法。印度地方官员用梵文写了一首关于牛痘接种的短诗,且故意写在旧纸上,称其来自印度古代文献。上述行为( )A、弘扬了印度的传统医学成果 B、弥合了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 C、减小了牛痘接种法的传播阻力 D、说明亚洲的觉醒已较为深入
-
19、18世纪,法国经营时尚物品的商人们对流苏、丝带、花朵等饰件进行创造性发挥,使得服饰的种类、色彩、质地空前多样,他们还采用橱窗展示、模特推广等营销方式传播时尚,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成为“王后的御用时尚商”,一时间宫廷时尚成为社会风尚。上述现象( )A、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等级 B、标志着理性主义应运而生 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D、显示出工业革命迅猛发展
-
20、1954年,中国对亚非新兴国家不再采用“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附庸国”“资本主义国家”等称呼,而是改用如下表所示的称呼。下述调整( )
中国对亚非新兴国家的新称呼
项目
新称呼
新称呼的标准
第一类
“东方国家”“亚非国家”
地理位置
第二类
“独立自主国”“半独立自主国”
国家主权独立程度
第三类
“中间国家”“中立国家”“第三世界集团”
同冷战中两大阵营的关系
A、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推动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构建了利于和平发展的外交话语 D、提升了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