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凡尔赛和约使各战胜国民族擦亮了眼睛,并且证明英法等国并不是文化和文明的代表,而是一些号称民主实则由帝国主义强盗操纵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凡尔赛和约( )
    A、推动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B、成为英美维护霸权的工具 C、使欧洲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D、未能消除战胜国间的矛盾
  • 2、1835-1848年,德意志工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19世纪40年代,德意志掀起铁路建筑热潮。1850-1870年,德意志煤、铁、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其间工业总产值翻了两番。德国取得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 )
    A、德国引领欧洲工业化 B、科技与生产密切结合 C、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D、国家统一与政局稳定
  • 3、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先后规定税务人员不得参加议会;凡领取皇家薪俸和养老金的官员不得成为议员;一般政府部门官员不许参加党派和政治活动。这些规定( )
    A、减少了民众的基本权力 B、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完善 C、促进了社会制度的转型 D、促进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 4、时间和空间是历史构成的基本要素,绘制时间轴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方法。下列时间轴上②的位置代表的是( ) 

    A、雅典民主政治建立 B、殖民扩张瓜分世界 C、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D、罗马帝国空前繁荣
  • 5、如图为阿尔及利亚的著名岩画《双角女神》,创作于约公元前4500~前2000年。图中描绘的是一个掌管五谷的女神,她面部周围有斑点状围帘及一片播撒种子的庄稼地。该画作( ) 

    A、真实还原当时人们劳动的场景 B、体现历史价值和艺术审美的融合 C、说明岩画最早在非洲地区出现 D、反映牛耕技术在当地已昔遍推广
  • 6、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为驱逐波斯铜币而发行带有个人风格的钱币。这种钱币以古希腊阿提卡币制为标准,正反面均有神的肖像,并以希腊语铭文“亚历山大”表明钱币所属,世界原本有多样的货币体系和类型,后来大多放弃了自己的钱币类型,开始仿造亚历山大型钱币。这反映了( )
    A、基督教义的传播 B、东西贸易的繁荣 C、多元文化的交流 D、希腊文化的推广
  • 7、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兴起并发展,成为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从而为民族民主运动准备了重要的物质条件。……第三世界的第二次全球革命浪潮( 1939),是被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革命所推动的,大大超过第一次革命浪潮(1914-1939)的广度和深度,导致了非殖民化运动和一百多个新国家的独立发展。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有51个会员国,到1981年会员国总数达到156个。这105个新会员国大都是在被摧毁的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第三世界国家。 

    一一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使得世界政治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观。占世界土地面积 2/3、世界总人口3/4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从过去的受压迫受奴役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不仅摧毁了旧有的世界殖民体系,也沉重地打击了二战后出现的美苏两极格局,在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争取实现国际政治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斗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些无疑是20世纪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一大变化。 

    ——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三世界”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 8、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

    钢(万吨)

    煤炭(万吨)

    棉织物(亿平方米)

    谷物(万吨)

    1928年

    425.1

    3551

    18.21

    7330

    1940年

    1831.7

    16592.3

    27.15

    9564

    增幅(%)

    330.08

    367.25

    49.09

    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刘玮换《浅谈斯大林模式》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不同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当时苏联发展经济的核心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这一方针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制定经济政策应遵循哪些原则?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92年11月12日)吾坚信,彼等不信任何宗教,也不崇拜偶像。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无需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一从人类观点视之一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15、16世纪以来,西方人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1981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一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远航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物种交换所带来“正负参半”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该如何看待不同文明。
  • 10、如图是1990-2017年四个主要经济体占全球GDP的比例变化示意图,据此可以看出( )

    A、新兴经济体冲击原有经济秩序 B、多极化格局已最终确立 C、广大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经济 D、各国经济实力趋于平衡
  • 11、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这反映了( )
    A、多极化趋势 B、区域集团化 C、全球化潮流 D、贸易自由化
  • 12、ChatGPT以其雄厚的技术优势俨然已成为互联网的超级中心,这似乎成为ChatGPT的现实本质。从当下的企业主导地位看,ChatGPT已被全球科技巨头、互联网头部企业所占据,这些企业会凭借技术优势从事一些利己行为。据此可推知,当今世界( )
    A、亟待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意识形态的斗争趋于白热化 C、多极化格局受到巨大冲击 D、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 13、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20世纪重大变化之一,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下列历史事件中,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是( ) 

    ①英国光荣革命 

    ②印度独立 

    ③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④阿尔及利亚独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这表明当时西欧国家致力于( )
    A、提高国民收入 B、发展“新经济” C、建立“福利国家” D、对抗社会主义
  • 15、1946年,美国颁布《就业法》,责令联邦政府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那种大规模的失业。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
    A、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B、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C、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D、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 16、“他理想中的社会是建立在印度文明——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一的基础之上的真理和非暴力社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中心是手工纺织和印度村社。”此处的“他”应是( )
    A、苏加诺 B、桑地诺 C、扎格鲁尔 D、甘地
  • 17、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这揭示出凡尔赛体系( )
    A、违背了法国民众的利益 B、解决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C、化解了战争双方的冲突 D、不能给欧洲带来持久和平
  • 18、列宁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发生于这一阶段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印度独立 C、伊朗立宪革命 D、苏丹大起义
  • 19、“巴黎公社,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王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公社委员及其他公职人员除了接受群众监督之外,还可以根据人民的意见,随时撤换。”这体现出巴黎公社的特征是( )
    A、选举流程规范合理 B、人民居于主体地位 C、典型社会主义国家 D、公有制为经济基础
  • 20、有学者指出,近代欧洲社会变革动荡和尖锐对立的历史境遇,是《共产党宣言》之所以写成伟大斗争宣言和政治战斗檄文的客观基础。把握了这一“历史境遇”,起草这一宣言的是( )
    A、欧文、黑格尔 B、圣西门、傅立叶 C、马克思、恩格斯 D、列宁、斯大林
上一页 1148 1149 1150 1151 115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