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宋太宗在位期间,不仅亲自制作“平戎万全阵”阵法,而且常常御赐阵图以支配将帅,严重违背了用兵的基本原则,使得将兵打仗时“按图布阵,阵相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这一做法说明(     )
    A、加强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B、宋朝边防压力较为沉重 C、宋统治者注重军事指导 D、抑武政策带来消极影响
  • 2、如图为西安古代城市演变示意图。据此可知(     )

    A、市区域面积不断扩大 B、城市功能分区日趋明显 C、河流影响城市历史变迁 D、大运河开通促进其发展
  • 3、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下列文物按其出现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①④②③
  • 4、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这样称颂:“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后世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灭亡西突厥汗国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 5、如图所示是古代中国某时期形成的贵族集团“八柱国十二大将军”,起源于代北武川(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下辖),初建于关中。结合所学,该军事团形成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南北朝 C、五代十国 D、明末清初
  • 6、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项中,属于荀子治国主张的(     )
    A、“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C、“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7、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     )
    A、奠定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 B、内迁的戎狄蛮夷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C、形成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D、青锏铸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 8、下面的表格中,对各帝王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汉文帝

    尊奉黄老无为思想,削减诸侯封地,平定“安史之乱”。

    B

    北魏孝文帝

    大力推动民族交融,推行一系列改革,完成全国统一。

    C

    元世祖

    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D

    明太祖

    为加强皇权,废除宰相制度,影响持续此后五百余年。

    A、A B、B C、C D、D
  • 9、据明朝《北使录》记载“正统十四年太上皇帝亲征胡寇,回至土木,起营之时,忽南坡有明盔、明甲人马来迎,疑是勇士。哨马不为设备,遂至败军陷驾。”请推测“胡寇”可能是(     )
    A、回纥 B、瓦剌 C、乌思藏 D、女真
  • 10、某机构初名为“总制院”,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更名。史料记载该机构“以帝师领院事,不必经过中书省”。该机构是(     )
    A、理藩院 B、宣政院 C、内阁 D、北庭都元帅府
  • 11、历朝历代理学家对于“理”都有不同的理解,以下选项属于程朱理学的有(     )

    ①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

    ②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③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④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明朝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赞曰:“唐孙真人,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下列选项中,属于“孙真人”完成的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 13、如图是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与这次人口迁徙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B、迁徙的主要民族是匈奴、羯、氐、羌和鲜卑 C、南迁的北方高门士族成为东晋政权主要支柱 D、进一步奠定了南方在全国的经济重心的地位
  • 14、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某项世界遗产有如下评价:它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世界遗产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芍陂 D、邗沟
  • 15、《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令皆明焉,以为恒。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秦朝(     )
    A、重视耕战 B、刑法严苛 C、重农抑商 D、吏治腐败
  • 16、古人云:“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与文中描述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 17、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该遗址的发掘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的标志。下列关于仰韶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遗址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 B、出土诸多精美的玉器 C、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评价宋朝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他对于宋朝的文化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言语间也透露出他对文化盛世宋朝的向往。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在谈到宋代时也曾感慨道:“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散文家余秋雨也曾坦言:“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名人眼中的宋朝盛世

    阅读材料,自拟题目,结合宋朝历史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论证充分)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朝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摘编自《明史·选举志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至北宋户口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南北分卷制度的认识。
  • 20、江西是最典型的利用山川形便划分的省级行政区。“犬牙交错”比喻交界线很曲折,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     )

    A、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B、造成了地方势力的强大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阻碍了区域的民族交融
上一页 105 106 107 108 10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