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999年和2004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2002年,第四次民法典起草工作开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由此判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A、依法治国成就显著 B、公务员制度已正式形成 C、精神文明获新成就 D、公民道德建设逐步推进
-
2、英美国家的法官拥有较大范围的自主决定权,但是依靠法官内心的公平正义来审判并不可靠,为了避免法官滥用职权和徇私舞弊,并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劳动。英美法系在制度设计上( )A、继承发展了罗马法 B、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C、以遵循先例为原则 D、强调司法独立特点
-
3、宋代的乡约制度,主要功能是扬善惩恶以及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康熙九年颁布的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乡约制度的发展( )A、有利于基层统治秩序 B、促使儒家权威得以确立 C、成为幼童的行为规范 D、实现边疆治理逐步规范
-
4、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记载(“殴詈(骂)父母者,弃市(在人们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这一规定( )A、缓和尖锐社会矛盾 B、有效保证个人权利 C、注重维护家庭伦理 D、标志中华法系完备
-
5、近代有位学者曾评价过当时读书人的求学概况:“现在时势,科举既停,上进之阶,唯有出洋留学一途。”据此推测“当时时势”可能( )A、学堂选官制还未正式出台 B、正值维新变法时期 C、留学是进取仕禄途径之一 D、全民普及初等教育
-
6、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以下不符合“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的史实( )A、职业文官制度的出现为文官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英国在1870年最终建立文官制度 C、文官包括选举产生的议员、首相、大臣等政务官 D、二战后,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
7、毛泽东说:“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及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据此,中共在抗日根据地( )A、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B、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C、实行国防三线建设 D、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
8、1832年,英国进行第一次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员名额并修改选民资格,中等阶级大体获得选举权。但改革后的议会下院中,土地贵族仍旧居于垄断地位。马克思谓之以“恐怕还从没有一个这样强大的、看来似乎成功的人民运动得到这样微不足道的表面的结果”。由此可见,英国( )A、仍保留等级君主制 B、议会改革成效显著 C、民主化进程之艰难 D、议会权力有所加强
-
9、15-16世纪西欧普遍进入封建主义解体、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以分裂割据为特征的中世纪等级君主制开始被近代早期以民族国家形式为基础的君主专制所代替。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代表着秩序和统一的新的进步因素。这种历史进步性就在于它( )
①促进封君封臣制度走向瓦解 ②影响后世西欧社会政治走向
③促进了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④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0、汉代地方行政制度沿袭秦朝的郡、县二级制,但也有创新。如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据此可知当时州刺史( )
皇帝
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
汉武帝
“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
汉昭帝、宣帝
增加“镇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
汉平帝
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
A、成为全国军政中枢机构 B、彻底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C、加强了地方的行政权力 D、作为监察区职权的变化 -
11、《尚书·洪范》中箕子对周武王言,如对政事有疑问,在询问卿士和卜筮的同时,还要“谋及庶人”。这表明当时( )A、权贵阶层毫无实权 B、国家决策体现民主 C、天下共主局面形成 D、国人可以影响朝政
-
12、长江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长江文明都引领着中华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陆续发现了以玉器为主要随葬品的良渚文化大墓,琮、璧等玉礼器以及墓葬等级的差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达程度。2007年发现良渚古城,2015年确认水利系统,这些都将良渚文化推到了国家文明的高度,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为世界遗产。如果没有对良渚80多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中国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存在如此成熟发达的文明社会。通过再现良渚文明的历史,可以发现它对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乃至后世中华文明,均产生了礼制、艺术、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这一过程同时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历程。
——摘编自刘斌《良渚与中国百年考古-被低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
材料二 魏晋时期开始,我国北方黄河流域长期存在混乱局面,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相对地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比较安定,北方的劳动人民大量向南迁徙。这不但为此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农业、手工业的先进生产技术。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宋元时期,江南地区已经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中心。
——孟庆远等《中国古代史常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文化遗存的主要代表两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80多年良渚发掘考古和研究工作的历史价值所在。(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结合所学,分别用宋朝和元朝的相关史实论证“宋元时期,江南地区已经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中心”这个观点。 -
13、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的皇帝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
14、契丹人建国后,“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治理汉人与旧渤海国人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南面,称南面官,其设置按照唐制,设三省六部制,官吏亦多用汉人。治理契丹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北面,称北面官,官员主要由契丹贵族担任。这反映契丹官制主要特点是( )A、因俗而治 B、羁縻怀柔 C、民族平等 D、学习汉制
-
15、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北宋并没有实现过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在它的北边,有辽政权。在它的西北边,有西夏政权。北宋与两者都签署了协议,比较“宋辽协议”和“宋和西夏的协议”,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①北宋与对方都以君臣相称 ②都是因为北宋与它们的战争屡战屡败
③北宋每年送钱物给对方 ④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北宋“革去其弊”的措施有( )A、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兵权 B、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 C、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D、设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对各州进行监控
-
17、论及宋朝政治制度,有学者认为:“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权衰落,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下列选项中体现相权衰落的是( )A、设参知政事专掌军政 B、设三司专掌财政 C、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 D、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
18、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下列科技成就属于隋唐时期的是( )
①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出现 ②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③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④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19、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高僧求佛的行路图。此高僧是( )A、法显 B、鉴真 C、玄奘 D、空海
-
20、黄庭坚在谈到东晋某著名书法家时,称其书法“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下列最有可能与之描述相符的是( )A、①王羲之《姨母帖》 B、②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C、③柳公权《金刚经碑》 D、④怀素《自叙帖》